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0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司宇  黄建  王竹红 《环境昆虫学报》2020,42(5):1216-1222
记述了中国黄蚜小蜂属一新记录种—桑氏黄蚜小蜂 Aphytis sankarani Rosen et DeBach,描述了桑氏黄蚜小蜂的形态特征,观察了蛹的个体发育,并提供了重要鉴别特征的照片。  相似文献   
642.
保护性耕作是退化黑土地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但地力提升后氮肥减施条件下保护性耕作农田的稳产增产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尚不明晰。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的长期免耕定位试验研究平台,设置常规垄作(RT)、免耕无秸秆还田(NT0)、免耕100%秸秆还田(NTS)和连续9年免耕100%秸秆还田培肥后氮肥减施20%(RNTS)4个处理,采用15N示踪田间微区试验,探究长期保护性耕作培肥地力下氮肥减施对玉米产量和肥料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个完整生育期,不同耕作方式下肥料氮在东北黑土农田中的土壤残留率、植株利用率和气态损失率平均比例分别为34%、50%和16%;与常规垄作相比,保护性耕作(NTS和RNTS)使肥料氮当季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了10%~14%。通过氮素来源分析发现,不同耕作方式下植株及各部位(籽粒、秸秆、根和玉米芯)吸收的肥料氮占其总吸氮量的比例均在40%左右,土壤始终是为作物供应氮素的主体;与常规垄作相比,保护性耕作通过降低土壤扰动、增加有机质输入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壤全氮储量,有效保障了退化黑土地农田土壤氮库扩容增效。2016—2018年,NTS...  相似文献   
643.
644.
噬菌体是近年来DNA克隆最常用的载体之一。因此高质量的λDNA的制备是DNA重组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所谓高质量的λDNA制品应不被宿主菌的DNA所污染,DNA链必需完整而不被折断成碎片,并能被工具酶所加工。迄今制备λDNA的方法的主要差别在于对噬菌体颗粒的纯化步骤并存在一些缺点:PEG沉淀结合CsCI梯度离心法费用大。得率低,而且费时,不适合于多个样品DNA的快速提纯。纤维素酶DE-52层析法的缺点是大量的溶菌物过柱后,DE-52会结块,而且要有多套层析设备。直接从PEG沉淀的噬菌体颗粒提取的DNA往往纯度不高,需要有亚精胺存在时才能被限制性内切酶所切割。1989年,Ziai等首先用(NH_4)_2SO_4从平板培养法制备的噬菌体溶菌物中沉淀λgtll颗粒。用RNase处理去除污染的宿主菌RNA后,先用蛋白酶K,再用NaOH处理使λ噬菌体颗粒裂解,再用酚抽  相似文献   
645.
雄安新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空间分布格局预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冯运双  石龙宇 《生态学报》2020,40(20):7187-7196
设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明晰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趋势,有助于探究雄安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制约作用,支持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和政策的执行。在已有对单一时间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基础上,增加了对时空变异性的关注,对雄安新区未来时间节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预测,首先选取土地利用开发程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3个指标建立了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预测模型,然后根据综合增长率法和地区类比法预测土地利用格局、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最后叠加分析得到雄安新区2035年和2050年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空间分布格局。预测结果表明,2035年起步区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将大幅增加,进而带动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增加;本世纪中叶,新区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的绝对值将大幅度提高,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一主、五辅"城区范围,与城乡空间布局相呼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白洋淀保护与修复和建设宏观-中观-微观多尺度生态基础设施几条建议,以期为未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布局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46.
【目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免疫反应、抗病性和营养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但零水交换养殖系统下地衣芽孢杆菌对对虾肠道和养殖水环境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楚。【方法】通过收集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在饲料或水中后,对虾肠道、池水和池低沉积物样品,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进行微生物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对虾的生长影响较小。此外,添加方式的不同对对虾肠道菌群的影响较小。但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以有效地改变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并改善对虾免疫力。【结论】这些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在零水交换养殖系统中,通过饲料和水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后对虾肠道和环境的变化,从而为选择正确的益生菌以及如何添加益生菌维持对虾健康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647.
雄安新区多尺度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萌  廖振珍  石龙宇 《生态学报》2020,40(20):7123-7131
生态基础设施是保持、改善和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的条件和过程,对于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方法主要针对单一尺度进行,不能体现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尺度间的相互影响。基于ArcGIS、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一种"宏观-中观-微观"多尺度生态基础设施核心区识别和生态廊道辨识的方法体系框架。以雄安新区为例,提出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方案:宏观尺度需维持气候调节、固碳释氧、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等功能的稳定,生态核心区斑块面积建议大于10 km2,生态廊道宽度设置为100-200 m;中观尺度生态核心区斑块面积不小于5 km2,宽度设置为50-100 m,可改善区域水源涵养、文化休闲、净化环境、减弱噪声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微观尺度生态核心区斑块需大于1 km2,宽度为10-30 m,可有效控制径流、净水调蓄。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尺度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目标不同,规模有所差别,其中宏观尺度规模最大,微观最小;(2)多尺度规划方法,可以科学有效的指导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3)多尺度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需要向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交叉融合方向发展。研究结论可为今后全面推进雄安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48.
雨天对菠菜光合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菠菜叶片在数天阴雨后,表观光合量子需要量增加,转晴数天后,又降低。天晴时,置于露天或屋檐下无直射阳光之遮阴处的菠菜叶片,表观光合量子需要量差别不大,而遮阴处及塑料大棚内喷水的叶片,其表观光合量子需要量都明显大于不喷水的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