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01.
阳桃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阳桃(Averrhoa carambola),别名杨桃、五敛子、三廉子. 2材料类别无菌胚乳. 3培养条件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1)MS 2,4-D 2.0 mg·L-1(单位下同) 6-BA 0.2;(2)MS 2,4-D 3.0 6-BA 0.1.诱导分化培养基:(3)MS ZT 3.0 NAA 0.2:(4)MS ZT 1.0 NAA 0.2:(5)MS ZT 5.0 NAA 0.2.生根培养基:(6)1/2 MS IBA 0.2 IAA 0.1.  相似文献   
202.
秋水仙素诱导牛蒡多倍体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用种子处理法,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获得了牛蒡的同源四倍体(2n=4x=72),同时还得到了一些八倍体(2n=8x=144)和非整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203.
中国苹果属植物染色体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采用去壁低渗法,对原产我国的22种37个类型的苹果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进行 了观察,发现它们有2n=34、51、68三种类型,多倍体种占41%,其中以三倍体种类居多,沧江海棠、西蜀海棠、尖嘴林檎、昭觉红花的染色体数以及花红中的四倍体类型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4.
【目的】为深入研究红斑丹毒丝菌的免疫保护性抗原及其致病机制,采用免疫蛋白组学技术鉴定红斑丹毒丝菌的免疫原性蛋白。【方法】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红斑丹毒丝菌C43065株的NaOH提取抗原,用兔抗NaOH提取抗原抗血清经Western blot检测免疫原性蛋白,通过MALDI-TOF质谱技术鉴定蛋白种类,并对部分免疫原性蛋白的编码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通过MALDI-TOF质谱技术从C43065株NaOH提取抗原中鉴定出9个免疫原性蛋白,分别为Spa A、伴侣蛋白GroEL、烯醇化酶、ATP结合盒转运蛋白、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果糖二磷酸醛缩酶、50S核糖体蛋白L1、30S核糖体蛋白S4。其中烯醇化酶、ATP结合盒转运蛋白、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已被证实与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脑膜炎奈瑟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相关。C43065株伴侣蛋白GroEL、烯醇化酶、ATP结合盒转运蛋白、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编码基因大小分别为1614、1296、1260、1005和867 bp,与已公布的红斑丹毒丝菌Fujisawa株相应基因的相似度高达98%。【结论】本文所鉴定的9个免疫原性蛋白,为进一步开展红斑丹毒丝菌保护性抗原及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5.
本文研究了乳酸杆菌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M)的活化作用及其细胞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腹腔注射乳酸杆菌后,PEM体外细胞毒作用及体内细胞毒作用增强,酸性磷酸酶含量及非特异性酯酶含量增加、TNF—α释放量增加。电镜显示:PEM体积增大、伪足增多、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数量增多。本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具有较强的活化PEM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6.
韩贞普  何振朝 《蛇志》1996,8(3):53-53
清栓酶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4例韩贞普何振朝贵州省凯里市418医院556000我院内科用清栓酶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4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41岁~57岁。病程1年~5年,4例均有典型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07.
208.
茶树细胞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黔、滇、川、闽茶树Camellia Sinensis(L)Kuntze 9个类型的核型。染色体数目均为2n=30。9个茶树类型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乔木大叶类的贵州大叶茶,云南大叶茶及云南腾冲大叶茶,其核型均为”2A”型。 第二类属于灌木或小乔木类,以中小叶为主,少数为大叶的黔湄419,黔湄502雅安大叶茶,福鼎大白茶,川茶及黔湄101,核型属”2A”和”2B”,不对称性略高于第一类,为较进化的核型。从核型资料支持将茶C.sinensis分为两个亚种,同时也赞同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茶树起源观点。  相似文献   
209.
茶树染色体高分辨G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胰酶法在茶树的晚前期、前中期和早中期的每一染色体的全长上诱导出了清晰而丰富的G带带纹。染色体带纹的数目随染色体的浓缩程度而变化,同源染色体带纹的大小、分布及着色的深浅基本相似。作者认为植物G带的诱导与染色体处理技术及染色体所处的分裂时期密切相关。当胰酶处理超过了G带诱导的临界限度时,常可观察到染色体的大螺旋结构。本文讨论了在染色体前处理中a-溴萘的选用和甲醇-冰醋酸(3:1)的固定时间对G带诱导的影响以及G带的形成与染色体大螺旋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10.
探讨竹节参对AD大鼠的作用及海马神经元尼氏体的影响。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海马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均注射Aβ_(1-42)以复制AD模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予脑复康悬浮液灌胃,竹节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相应浓度竹节参水煎液灌胃,持续4 w。灌胃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取大鼠海马切片,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尼氏体。定位航行试验中,各组逃避潜伏期均呈逐日下降趋势,但模型组下降趋势最缓,尤其明显缓于假手术组,而西药组和竹节参高、中、低剂量组下降趋势均快于模型组。空间探索试验中,模型组第一次穿越平台的时间明显长于假手术组(p0.001),各治疗组明显短于模型组,且竹节参高剂量组短于西药组;穿越平台的次数,模型组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0.001),各治疗组明显多于模型组,且竹节参高剂量组多于西药组。尼氏染色法观察到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尼氏体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0.001),各治疗组明显多于模型组,且竹节参高剂量组要优于西药组。竹节参能改善海马神经元形态和数量,从而提高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