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光照对除虫菊素触杀毒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不同光照条件下天然除虫菊素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成虫的触杀毒力,试图通过毒力的变化来明确除虫菊素用于防治桔小实蝇成虫的光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天然除虫菊素在室内(平均光强25.00±0.53 KLux)条件下对桔小实蝇成虫仍表现出较好的触杀毒力,其LC50为3...  相似文献   
32.
为了揭示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纤维素酶与寄主选择的关系, 以4种不同寄主树种(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 pyramidalis Bunge、箭杆杨Populus nigra var. thevestina (Dode) Bean、合作杨Populus simonii × Populus pyramidalis cv. opera Hsu和漳河柳Salix matsudana f. lobato-glandulosa Faug et Liu来源的光肩星天牛幼虫, 和以取食5种不同树种(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合作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和复叶槭Acer negundo Linn.)的光肩星天牛成虫为实验对象, 测定其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 不同寄主来源的光肩星天牛幼虫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在1.36~2.71 μmol葡萄糖/ (g FW·h)之间, 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2.57~4.86 μmol葡萄糖/(g FW·h)之间;取食不同树种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在4.08~9.27 μmol葡萄糖/(g FW·h)之间, 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2.87~6.08 μmol葡萄糖/ (g FW·h)之间。不同寄主树种来源的光肩星天牛幼虫体内纤维素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取食与否以及取食树种的不同对光肩星天牛成虫纤维素酶活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3.
徽州稻区作为我国白背飞虱北迁与南迁的重要中转站之一,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分析其中、晚稻田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及虫源性质,对皖南稻区乃至江淮稻区白背飞虱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长翅雌虫卵巢解剖,研究了徽州稻区白背飞虱种群消长及虫源性质。运用GrADS和ArcGIS分析2009年白背飞虱主要迁入期的天气背景,并利用HYSPLIT轨迹模拟平台对主要迁入期进行数值模拟和虫源地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徽州稻区白背飞虱在中、晚稻以第3代危害为主。中稻田第2—4代白背飞虱属于基本迁出型,同时第3代前半期还存在部分滞留本地繁殖或者是外地白背飞虱迁入现象;而晚稻第3代后半期白背飞虱属于基本迁入型,第4—5代属于基本迁出型。风切变、下沉气流和强降水可作为徽州稻区预测白背飞虱迁入的气象背景。2009年徽州稻区白背飞虱虫源地主要分布在湘南、赣中及赣南。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获得中国地鼠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为线粒体疾病模型提供分子数据.方法 参照近缘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设计27对特异引物,采用TD-PCR及测序技术获得了中国地鼠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其基因组特点和各基因的定位.还结合GenBank中已发表的其他5种啮齿类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探讨啮齿类动物不同科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 中国地鼠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6 283 bp,碱基组成为33.53%A、30.50%T、12.98%G、22.80%C,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基因控制区.中国地鼠和金黄地鼠亲缘关系最近.结论 中国地鼠线粒体基因组各基因长度、位置与典型的啮齿类动物相似,其编码蛋白质区域和rRNA基因与其他啮齿类动物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显示线粒体基因组在进化上十分保守.5种动物的分子系统进化树与传统分类地位一致.  相似文献   
35.
四种毒饵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工蚁诱测法和挖巢观察法评价了4种国产毒饵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虫胺、胺菊酯、苯氧威、多杀霉素4种毒饵处理后,红火蚁工蚁诱集百分率均明显降低,处理5d后氟虫胺、胺菊酯的工蚁诱集率为0,而多杀霉素处理10d后诱集率为0。施药后25d4种毒饵处理活动蚁巢减退率分别为100%、100%、50%和71.4%,工蚁减退率分别为100%、100%、92.7%和100%。处理6周后蚁群级别分别降低了100%、100%、83.3%、73.0%。  相似文献   
36.
褐飞虱迁飞参数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云轩  翟保平  程遐年 《生态学报》2005,25(5):1107-1114
迁飞性害虫褐飞虱对中国和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水稻有着十分严重的危害,其迁飞参数的时空变化是种群迁飞这一生态行为的重要体现。应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 (V3.2 )对我国褐飞虱北迁、南返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对害虫的迁出虫源地、迁飞路径、降落区、空中迁飞速率、迁飞高度、迁飞历时和迁飞距离等迁飞参数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计算和客观分析,得到了与实际虫情普查和雷达观测资料相当吻合的结果,从而比较精确地阐明了褐飞虱迁出起飞、空中定向飞行、降落迁入等迁飞行为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37.
通过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一性连锁Alport综合征家系17个受检个体的COL4A5基因所有51个外显子及其相邻内含子的DNA序列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第26外显子2240位点,男患者存在C碱基缺失(2240delc),女患者存在杂合缺失,同时对女患者相应的PCR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以验证PCR测序结果的可靠性,而在正常家系成员和80例对照中均未发现此位点异常,说明2240delc为引起该家系临床病变的突变位点,不是多态性位点。在性连锁Alport综合征中,COL4A5基因的这个单碱基缺失突变位点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8.
猪脂肪组织表达序列标签(ESTs)大规模测序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亚军  童维  陈雁炯  胡松年  李生斌 《遗传学报》2004,31(11):1211-1217
利用大规模DNA序列测定的方法,对猪脂肪组织进行了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序列测定,获得高质量EST共7790个,并对此进行了初步分析。使用STACK-PACK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4354个基因聚类,包括3609个单拷贝基因和745个多拷贝基因;将候选基因序列用BlastN与nr库进行比较(e=1e-10),从4354个候选基因中得到2712个已知基因,其中单基因为1987个,多拷贝基因为725(3694克隆)个;未知功能基因和新EST有2109个克隆。根据BlastN结果,利用基因组文库添加序号(GenBank Accession No.)为索引,构建了猪脂肪组织已知功能基因表达谱。从基因表达谱可以看出,在猪脂肪组织中参与代谢的基因所占比例最高,在某些方面也显示了脂肪组织旺盛的代谢活性。同时发现在猪脂肪组织中主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或与MHC相关的基因表达丰度很高。其中单拷贝基因181个,多拷贝基因44个,共计257个克隆,占细胞机体防御(cell and organism defense)总数的44.9%。占总已知基因数的5.4%。提取出全部与MHC相关的EST序列(257个克隆),发现所有EST的部分序列(长约200个碱基),几乎分布在每一个已知猪BAC的所有编码序列上。据此推测,构成MHC的这些EST序列中,有一段长约200个碱基(200bp)的碱基序列高度保守,MHC基因中每一段编码序列都包含有这一段序列。这些MHC序列虽然在不同的BAC上其蛋白的域不同,但均为高度保守区域,并且都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猪脂肪中如此大量表达的MHC部分保守序列,由于与免疫功能高度相关,在MHC基因的传递过程中,可以反复复制,并能够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39.
对人类基因组3号染色体短臂的3pter-p26区域进行了初步分析, 序列组装后整个区域全长约为8.1 kb, 靠近端粒区还存在一个约20~30 kb的空洞. 序列比较分析表明: (ⅰ) 该区域的GC含量为38.5%, 为人类基因组所有近端粒区域最低; (ⅱ) 共含有42个基因, 平均大小为97.5 kb, 以前通过基因连锁分析定位于该区域的基因Cntn3存在定位错误, 应位于3p12.3; (ⅲ) 该区域散在重复序列活跃程度高于全基因组平均水平, 其中(TA)n含量是全基因组平均水平的2倍; (ⅳ) 该区域在小鼠6号染色体104.1~112.4 Mb的位置有一个保守的同源序列; 通过染色体进化分析推断, 3pter-p26区域可能于最近的一次染色体重排之后才转移到染色体的末端, 其发生时间应在人与小鼠的基因组分离之后, 在这次重排过程中, 染色体断裂点附近的一些序列, 连同所包含的基因发生了丢失, 而丢失的基因总拷贝数却在基因组的其他地方得到了增加; (ⅴ) 3pter-p26区域较低的GC含量可能不利于保持染色体末端的稳定, 容易发生DNA丢失, 而这又可能是引发基因表达异常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0.
CCl4致小鼠肝损伤中几种免疫介质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研究CCl4致小鼠肝损伤组织匀浆和血浆一些免疫介质含量的变化以探讨这些免疫介质在CCl4诱发肝损伤过程中作用机制。分别选用30只健康成年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对照组和CCl4负荷组,每组15只。通过腹腔注射CCl4诱发肝损伤后,分别在第2、4、6周检测肝组织匀浆cAMP、cGMP和MDA及血浆IL-2、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整个实验期内,CCl4组肝组织匀浆cAMP水平均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cGMP在实验第2周后,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cAMP/cGMP比值呈现下降趋势,并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整个实验期内,CCl4组血浆IL-2水平下降或显著下降;TNF-α水平则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CCl4负荷诱发免疫介质cAMP、cGMP、TNF-α和IL-2发生剧烈变化,在介导肝损伤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