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6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大熊猫觅食行为的栖息地管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大熊猫觅食行为的季节性垂直迁移习性和"撵笋"现象有其自身的繁殖生理机制,并与主食竹营养含量的季节变化、竹笋特有的生物化学特性以及地理分布的异质性格局密切相关.本文从大熊猫的觅食行为特性入手,综述和分析了觅食行为的繁殖生理机制、觅食行为与主食竹的分布规律和生长发育特征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管理的整体性、保护与科研相结合和遵循物种生态生物学特性的基本原则,以及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垂直布局管理、主食竹竹笋的封禁保护和圈养大熊猫食物的基地建设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2.
The content of ribo- and desoxyribonucleic acids in chick heart cultures at regular intervals after implanting has been determined both with standard culture medium and with Tyrode's solution alone. With an inadequate medium, both nucleic acids dropped in a consistent manner but ribonucleic acid was affected to a much greater extent. When the medium was adequate for growth, both fractions rose smoothly and paralleled each other closely, after an initial drop. The final content of each fraction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e amount present in the original implant. The fundamental definition of growth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data to i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3.
为了调查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保护区永红、高卓营、白家湾、沙腔4个保护站片区布设了79台红外相机,对研究区域内兽类资源进行了连续监测,记录到兽类5目16科25种,其中物种相对丰富度前10的兽类分别是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中国豪猪Hystrix hodgsoni、野猪Sus scrofa、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在时间节律上,小熊猫和大熊猫在秋、冬季活动更频繁且昼夜都在活动,但以白天活动为主;藏酋猴在秋季和夏季有2个活动高峰期且是典型的昼行型动物,而中国豪猪和豹猫在春季活动相对频繁且都是典型的夜行型动物。在空间分布上,藏酋猴分布范围最大,其次是黄喉貂和小熊猫;不同季节,这10种兽类在各个海拔梯度上的多样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现出垂直迁徙特征。根据红外相机数据反映出的兽类时空分布特征,可以针对保护区珍稀濒危兽类开展更加全面细致的研究,为保护区开展相关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4.
自抗生素被发现和使用以来,其在人类和动物疾病预防与治疗、提高动物生产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抗生素的批量生产及大量应用,特别是在养殖业和临床医疗上的滥用,导致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其借助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等可移动元件通过接合、转座、转化等方式在环境中广泛传播,导致微生物药性不断增强,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当前,ARGs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受到高度关注,但有关ARGs在环境中的生态风险研究还相对薄弱。本文综述了ARGs污染的现状及其生态风险,并对该领域中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抗性基因的研究和生态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2004年8—9月在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采用样方法对高原林蛙(Ranakukunoris)、倭蛙(Nanorana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minshanicus)的生境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先设置16个50m×50m的样地,再在每个样地内分25个10m×10m的样方,测量每个样方中的12个生境因子(牧场性质、草本高度、草本盖度、牛粪数量、鼠兔洞口数量、鼢鼠土堆数量、地表温度、地表湿度、土壤温度、离小型水体距离、离大型水体距离、离道路距离)。结果表明:这3种两栖类均偏好离溪流、水塘等小型水体距离较近(≤100m)、离河流、湖泊等大型水体距离较远(>1000m)、适度放牧(牛粪数量1~20)以及无鼠兔(Ochotonasp·)洞口的生境。通过比较,发现高原林蛙和倭蛙显著选择夏牧场、草本高度5·1~10·0cm、离小型水体0~50m的生境,显著不选择鼢鼠土堆太多(>10)的生境;岷山蟾蜍对牧场性质、离道路距离无显著选择性,显著选择草本高度>20·0cm、离小型水体51~100m的生境,不选择无鼢鼠土堆的生境;高原林蛙显著选择离道路>50m的生境;倭蛙显著选择离道路0~50m的生境。3种两栖类在生境选择上产生了一定的分离,表明各自有着特殊的生境需求。判别分析表明,牧场性质、草本高度、地表湿度、土壤温度、鼢鼠土堆数量、离大或小型水体距离、离道路距离是区别3种两栖类生境选择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6.
野生动物在长期的栖息地选择过程中,能判断其生境质量,而趋向于选择既能降低能量消耗,又能获得营养价值和能量净收益较高的有利生境。以往的研究多是从统计学方法或宏观尺度对大熊猫生境进行评价,很少考虑到野生动物自身生物学特性及生境选择过程中的空间利用特征。本研究结合家域模型与景观格局分析技术定量分析大熊猫实际空间利用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破碎化程度,进而反映不同时期大熊猫生境选择模式及栖息地生境适宜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在对栖息地的实际利用过程中向更适宜的区域集中,使得高适宜等级区域面积有所增大;而边缘生境区域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干扰,破碎化加剧,需要在保护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大熊猫行为模式特征出发,在不同时空尺度上,评估大熊猫对生境选择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丰富了野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的时空尺度选择,为更准确地制定保护区管理政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7.
包含质粒载体pBI121的农杆菌菌株LBA4404被用于转化火炬松的成熟合子胚。质粒载体pBI121含有胭脂碱合成酶基因的启动子驱动的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 Ⅱ)和花椰菜花叶病毒的35S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器官发生的转基因愈伤组织和转基因的再生植株已经获得,并经GUS组织化学染色、聚合酶链式反应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植物激素(BA/IBA)和抗生素对转基因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的影响被研究。500mg/L羧苄青霉素和2mg/LBA、0.5mg/L IBA的组合导致转基因愈伤组织的生长增加54.2%,分化增加45.7%。500mg/L Claforan和2mg/L BA、0.5mg/L IBA的组合导致转基因愈伤组织的生长增加40.8%,分化增加38.7%。高浓度的植物激素和抗生素降低了转基因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实验结果有助于建立一个高效的农杆菌介导的火炬松遗传转化系统,也有助于未来针叶树的遗传转化研究。  相似文献   
28.
沙蜥属隶属于鬣蜥科,是欧亚大陆荒漠和稀疏草原常见的蜥蜴。该属特征变异较大,存在许多争议。本文从其分类史、系统演化关系、生物地理学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指出沙蜥属卵生类群的系统关系还比较混乱,生物地理历史过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9.
An improved procedure for measuring the uptake of tracer P32 by tissues in culture is described. It consisted of counting the β-emissions through a specially designed roller tube in which the culture medium could be effectively removed from the system without opening or damaging the cultures. In standard growth-promoting medium, the uptake was shown to be markedly greater than in Tyrode's solution. The uptake curve was found to be essentially parallel with the uptake of P32 in desoxyribo- and ribonucleic acids when standard medium was used, and in desoxyrihonucleic acid when Tyrode's solution was used. This is interpreted to signify that the total uptake of tracer phosphorus approximates the growth in the culture. The value of uptake measurements as a frame of reference for comparison of various types of media and of metabolic studies is indicated.  相似文献   
30.
The use of acetyl-3-pyridine and pyridine-3-sulfonic acid as analogues for nicotinic acid has been tested with tissue cultures of embryonic chick heart. Both roller tube and Carrel flask cultures were employed. Cell migration, appearance of the cells, and the uptake of tracer P32 were used as criteria for the action of the analogues. Migration of the cells could be inhibited by both compounds, but at different levels. Both produced abnormal types of cells, but not the same type of abnormality. Uptake of P32 was inhibited by both compounds. Addition of nicotinic acid failed to reverse the effects of the analogues at the concentrations u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