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4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31.
稻蓟马(学名待查)系缨翅目,管尾亚目的微小昆虫,过去在湖南未引起重视,发生情况不明。今年我们在南县、界丰及八方咀等社调查发现此虫很普遍,主要发生于早稻从孕穗至扬花期间和晚稻秧田期及孕穗至扬花期。作者之一在1951—1953年期间亦曾于长沙、望城、湘潭、醴陵发现此虫为害。 形态及习性观察 幼虫体暗色,体长约1.2—1.5毫米,缨翅长不达体驱尾瑞,触角甚短。胸足发达,尤其第三对较长于其余两对,且甚强劲。行动甚活泼,跳跃时将第三对胸足做支点,摆动头尾而弹跳,共同时展开双翅借以连跳带  相似文献   
432.
433.
重症肝炎(简称重肝)常并发院内感染,且对其预后有重要影响。我院自2001年-2004年共收治68例重症肝炎患者,其中39例发生院内感染,现作一回顾性调查分析。旨在加强对医院内感染的防治,提高护理质量,为降低病死率提供参考依据①资料和方法:病例与调查方法,全部病例系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治疗的重肝患者68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17例。年龄19—72岁,诊断均符合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所调查的重肝遂项查阅,列表登记。②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凡入院时经临床体检,血象及腹水等检查无感染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所列标准,凡在入院48小时之后发生感染者为医院感染。其结果见正文:  相似文献   
434.
聚乙二醇伴随式离子交换层析分离重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由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的多聚亚基蛋白HBsAg在离子交换层析过程中容易因亚基解离而导致蛋白解聚和丧失生物活性的难题,实验中选择聚乙二醇(PEG)作为保护剂伴随式(Polyethylene Glycol-Accompanied)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HBsAg。实验表明,在流动相中加入1% PEG10000(W/V)作为纯化伴侣, HBsAg的回收率由55% 左右提高到80%以上,纯化倍数基本保持在12左右。对纯化产物进行SDS_PAGE分析表明,1% PEG10000的纯化伴侣伴随式离子交换层析能全部保留HBsAg的糖基化蛋白单体(27kD和30kD),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多角度激光散射(High 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_Multiangle Laser Light Scattering, HPSEC-MALLS )进一步分析阐明了PEG能促使HBsAg颗粒尺寸分布更均一,结构更接近天然乙肝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435.
利用ATPase定位技术,对水稻品种(Oryza sativa L.cv.Minghui 63)胚乳细胞发育中后期淀粉体和蛋白体的ATPase活性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在淀粉体内外膜上、淀粉粒间的通道上和淀粉体四周的无定形物上呈现显著的ATPase活性。蛋白体Ⅰ和蛋白体Ⅱ的膜上和四周的囊泡、小泡上均出现ATPase活性产物。另外,胚乳细胞的胞壁和质膜,糊粉层和亚糊粉层细胞的胞壁、质膜、细胞核和胞间连丝上也有定位的ATPase活性产物分布。根据ATPase活性产物分布特点,推测淀粉体内的网状通道是便于养分进入淀粉体内部的转运通道。淀粉体膜和蛋白体膜上的ATPase主要是为养分进入内部提供跨膜动力。  相似文献   
436.
蝗虫多型现象的神经内分泌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蝗虫有两种型,即散居型和群居型。蝗灾通常由群居型蝗虫所引发。多年来人们试图找到控制蝗虫由散居型向群居型转变的关键因子,以期控制蝗虫危害。该文主要从神经内分泌的角度概述了蝗虫多型性的生理机制,重点介绍了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和脑神经肽[His7]-corazonin在蝗虫多型性中的主要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437.
木聚糖酶生产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甘蔗渣半纤维素为碳源,从垃圾场土壤中分离到6株分解半纤维素的菌株。通过固态发酵的木聚糖酶活力比较筛选到1株木聚糖酶活力较高的菌株。该菌株18S rDNA序列与曲霉(Aspergillus sp.)的同源性达97%,根据对菌株形态学分析和18S rDNA序列分析的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曲霉HQ3。HQ3的最佳产酶条件为:甘蔗渣:麸皮为7:3(W/W),固液比为1:4(W/W),尿素0.4 %,pH7.0,温度30℃,发酵产酶时间4 d。在最佳产酶条件下,其木聚糖酶活最高可达3421U/g干曲。  相似文献   
438.
荒漠植物蒙古扁桃水分生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是荒漠区和荒漠草原的水土保持植物和景观植物,是蒙古高原古老残遗植物,对其深入研究对于了解蒙古高原植被演替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恢复有着重要意义。该实验采用PV技术和自然脱水法探讨了蒙古扁桃的水分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蒙古扁桃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为69%,饱和含水量为117%,临界饱和亏为48%,水势为-0.85 MPa。经 5% PEG-Hoagland (-0.46 MPa)干旱胁迫处理3 d后,其相对含水量、临界含水量和水势分别下降到48%、39%和 -1.97 MPa,而饱和含水量和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分别增加到187%和11.94。对失水率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状态下,蒙古扁桃幼苗经102 h自然脱水后失水达到平衡,而经过干旱胁迫处理3 d后,其失水率曲线斜率变小,失水过程明显减缓,失水最终达到平衡的时间延长到152 h,其保水能力显著提高。将旱生植物蒙古扁桃的失水率曲线与中旱生植物长柄扁桃(P. pedunculata)的失水率曲线相比较发现,蒙古扁桃的耐脱水能力明显强于中旱生植物长柄扁桃。PV曲线(Pressure-volume curve)分析结果表明: 蒙古扁桃饱和含水量渗透势(Ψπ100)和零膨压渗透势 (Ψπ0)很低,分别为-2.49 MPa和-3.11 MPa,而Ψπ100Ψπ0差值较大(0.62 MPa),表明其维持膨压的能力很强。其细胞壁弹性模量值低(4.18 MPa)进一步表明,蒙古扁桃具有很强的膨压调节能力。蒙古扁桃幼苗失去膨压时的渗透含水量(ROWCtlp)为80%,这是其细胞壁特性所决定的渗透调节能力的基础。蒙古扁桃质外体含水量(AWC, %)较高(79%),因而具有较高的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7.76),这是其耐脱水性的生理基础。总之,蒙古扁桃叶水势、渗透势低有利于其根部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而较高的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及较低的细胞壁弹性模量是其耐脱水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39.
440.
植物凝集素对包括同翅目在内的害虫具有有效抗性作用。本文就同翅目害虫的危害性、植物凝集素定义的不断深入认识、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对害虫的作用机理、并对人工饲喂害虫实验及转凝集素的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存在问题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