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6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菌株H255原油发酵液乳化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兰州炼油广油污土样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阳性、无芽孢、不分枝、不运动、不抗酸、能发酵原油形成稳定乳化液的杆菌菌株H255。 该菌DNA的G十C含量在SSC系统中为60.0mol%。经鉴定,其细胞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基本上与喜甘氨酸棒杆菌(Coryae-bacterium glycinophilum)一致,可视为同一种。  相似文献   
42.
 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一种由大肠杆菌细胞中提取重组猪生长激素的方法。提取回收率为52.4%,纯度为94.1%,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43.
在绵羊睾丸间质细胞体外无血清长期培养的条件下,研究了催乳素对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催乳素可增强细胞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的反应。催乳素的这种作用呈双相调节。睾酮分泌量显著高于hCG和催乳素单独作用时的总和。在hCG存在下,不同的底物转化为睾酮的量不同。其中雄烯二酮和孕酮转化为睾酮的方式存在着双相性。脱氢表雄酮转为睾酮的量少,不存在双相性,而与其剂量成正比。催乳素在hCG存在下可调节底物转化为睾酮。低剂量的催乳素(1ng/ml)可使一定剂量的孕酮(10~30ng/ml)转化为睾酮的量明显增加,而高剂量的催乳素(>10ng/ml)却明显地抑制孕酮转化为睾酮。催乳素可明显地抑制雄烯二酮转化为睾酮,与剂量无关。可见催乳素对于孕酮和雄烯二酮这两个关键底物转化为睾酮的调节是不同的。催乳素增强hCG刺激睾酮分泌的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其促进孕酮转化为睾酮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4.
为了探讨桃园套种平菇的经济效益,我们于1990年进行了该项试验。试验结果:获得亩产桃1500公斤,平菇6000公斤,纯收入8200元。现将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一、桃园概况桃园面积1.2亩(长64米,宽12.5米),分3畈,83年于每畈正中栽桃树,株距2.8米。地势平坦,土壤肥力较好,水源充足,排涝、灌溉方便。  相似文献   
45.
仪陇县岐山养场从云南购进公獭1只,价值昂贵,每年捕鱼2.5吨。该水獭在捕鱼后突然发病,高烧不下,排血性便,诊断为急性出血性胃肠炎。粪便培养确定产毒素性大肠杆菌。本病经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一周无效,改用调痢生治疗2日后,病情好转,3日治愈出院。调痢生是四川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研制的一种生态制剂,内含蜡样芽胞杆菌。本例报告证明,生态制剂调痢生对水獭出血性胃肠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6.
小肠几种不同类型的收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7.
一株产碱极端嗜盐杆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青海省大柴旦盐湖中分离到一株极端嗜盐杆菌。该菌株在培养过程中产碱,革兰氏阴性,细胞杆状,0.7-1.0×2-3μm,极生鞭毛运动,绝对好氧,以氨基酸作唯一碳源。不利用碳水化合物,生长所需盐(NaCl)浓度在1 2%以上,最适盐浓度为l 8%。生长pH范围6-l0,最适pH9。MgSO4·7H2Oo-3%对生长无明显影响。细胞蛋白质酸性,不含二氨莲庚二酸和胞壁酸,含甘油二醚键化合物,不具有色素。根据以上特征,将该菌株定为一个新种,定名为产碱嗜盐杆菌(Halobocierium haloalcaligenum n.sp.)。  相似文献   
48.
真菌的系统发育和进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生化解剖、比较酶学、核酸的硷基比率以及胞壁组分等分子水平上的研究结果,促进了真菌的系统发育和进化方面的研究。本文拟主要介绍真菌核酸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试图通过真菌核酸性质的梗概来讨论这些性质对于研究分类和系统发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与介壳虫形成的菌腔虫瘿是该菌营养机制研究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先后在云南、四川和广西3省区暗褐网柄牛肝菌产区的16个地点,对菌腔虫瘿的生态和生物学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发现根部着生菌腔虫瘿的寄主植物有31种,涉及16个科的28个属。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形成菌腔虫瘿的介壳虫种类有12种,其中10种隶属粉蚧科Pseudococcidae、绵蚧科Monophlebidae、蚧科Coccidae各1种。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菌腔虫瘿的寄生位置和形状会有所不同,与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形成菌腔虫瘿的寄主植物和介壳虫之间不存在专一性。上述研究结果为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仿生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为揭示金属冶炼废渣堆场生态修复多年后,废渣-植物-凋落物系统中养分循环和系统维持机制。该研究以实现生态修复6 a的黔西北铅锌冶炼废渣堆场上土荆芥(Dysphania ambrosioides)、芦竹(Arundo donax)、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五种优势修复植物为对象,分析它们的主要营养器官(细根、粗根、茎/干、枝、叶片)、地表凋落物、植被下方表层废渣(0~10 cm)中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物、不同营养器官间C、N、P的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C平均含量在两种草本植物中为茎>叶片>根>凋落物,在三种乔木中为干>枝>细根>粗根>叶片>凋落物; N和P的分布在草本植物中分别为叶片>凋落物>根>茎和叶片>根>凋落物>茎,在三种乔木中均为叶片>细根>凋落物>粗根>枝>干。五种植物中,柳杉各营养器官及凋落物中C含量均高于其他植物,N、P含量呈相反的规律; 刺槐中N含量最高。C:N和C:P在五种植物营养器官与凋落物中的变化规律跟N、P的分布相反,说明C:N和C:P分别主要受N和P含量影响。相关性分析指出,草本植物的N:P受N和P共同影响,三种乔木的N:P主要由N的分布决定,同时受到枝和叶片中P含量影响。五种植物中,仅豆科类刺槐的叶片N:P大于16,在系统中生长受P限制,其他植物生长均受N限制,说明刺槐更能适应贫瘠的废渣环境,建议在修复贫瘠的废渣堆场时优先选择豆科类植物作为先锋植物,改善基质养分条件。植被下方表层废渣中C、N、P含量基本都低于植物各营养器官及凋落物,不同修复植物下方对应的表层废渣中C、N、P含量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草本植物修复下的废渣中C、N、P含量低于乔木修复下的含量。废渣-植物-凋落物体系中N、P、N: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植物细根和凋落物中N、P含量与废渣中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