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晋西北黄土区幼龄柠条细根的净生长速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晋西北黄土区5年生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使用微根管技术对林地100cm土层深度的柠条细根生长动态进行观测。以根长密度(RLD,mm.cm-3)为基本参数,以净生长量(RLDnet,mm.mm-3)和净生长速率(RLDNGR,mm.cm-.3d-1)为相应导出参数,对2007年生长季(4-9月份)柠条细根的RLDNGR及其与环境因子气温、降雨量、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柠条细根的RLDnet为(2.923±1.767)mm.cm-3;RLDNGR为(0.113±0.069)mm.cm-.3d-1。50-100cm土层是柠条细根生长的活跃区,其细根RLDNGR是0-50cm土层细根的1.5倍。柠条细根生长的季节变化趋势呈单峰型,4月初至8月初RLDNGR逐渐增大,8月中旬RLDNGR达到最大,之后逐渐减小,9月下旬RLDNGR出现负值。统计分析表明,柠条细根的RLDNGR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年生长季柠条细根的累计净生长量为14.613mm.cm-3;累计净生产力为1.461×108m.hm-2。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和HBV-DNA在乙肝患者中的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乙肝两对半(HBV-M)中HBsAg阳性血清标本260例作为乙肝研究组,乙肝两对半(HBV-M)阴性血清标本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在不同乙肝模式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BV-LP和Pre-S1,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比较HBeAg血清中HBV-LP与HBV-DNA和不同HBV-DNA拷贝数的条件下HBV-LP与HBV-DNA剂量关系。结果HBsAg阳性血清中HBV-LP、HBV-DNA和Pre-S1阳性率分别为68.46%、63.08%和24.23%;HBeAg阳性标本中HBV-LP、HBV-DNA和Pre-S1阳性率分别为94.87%、94.87%和79.49%;HBeAg阴性标本中HBV-LP、HBV-DNA和Pre-S1阳性率分别为62.64%、49.45%和0.55%,HBV-LP和HBV-DNA二者检出一致率为67.03%[(50+72)/182];HBV-LP吸光度(A值)与HBV DNA呈正相关。结论HBV-LP与HBV-DNA在HBeAg阳性血清中代表病毒复制具有较高检出一致率;HBV-LP与HBV-DNA在HBeAg阴性血清中具有较大的差异性,HBV-DNA阴性血清中检测HBV-LP反应乙肝病毒复制对乙肝抗病毒治疗更有重要意义;HBV DNA拷贝数与HBV-LP含量呈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53.
松科冷杉属植物的化石历史和现代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杉是北半球阴暗针叶林的优势种和建群种,现全世界共有52种1亚种12变种,在北半球形成南欧、北美和东亚三个分布中心,这三个地区也是冷杉属化石最丰富的地区。在垂直分布上,冷杉集中分布于1000~2000m(15种)和2500~4000m(13种)两个海拔地段。在中国,冷杉植物呈南北间断分布,集中分布在横断山地区。冷杉属的特有现象和孑遗分布现象都十分突出,有7个种呈孑遗分布。根据冷杉属的地史分布和现代分布的研究并结合最新的系统演化资料,本文推测冷杉属于白垩世中期起源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始新世以后,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冷,逐步向南迁移,由于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落基山脉抬升及东亚季风气候的出现以及第四纪冰期的影响而形成了现代间断的分布格局。冷杉与银杉、金钱松等其它松科植物的形成模式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54.
【目的】揭示盐碱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河西走廊不同盐碱程度的11个样点在春季进行采样,研究了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酶活和理化性质,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河西地区原生盐碱地、次生盐碱地与农田土在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等方面均有差异;河西地区土壤较贫瘠,土壤微生物数量较低,且分布有规律性,即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农田土;放线菌、真菌、碱性磷酸酶、脲酶和有效磷5个因子是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理化因子之间相关性的主要因素。【结论】结果证实河西地区盐碱土壤中磷的循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壤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55.
比较研究了白条天牛属10种的外部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颊、触角、前胸背板斑纹、鞘翅斑纹、鞘翅基部瘤突、中胸后侧片、前足第1跗节等外部形态特征在白条天牛属中具有种间分类学意义.上颚基部、腹部第7节腹板形状、触角长度可用于雌雄鉴别.通过比较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1852与多斑白条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1839)的外部形态与雄性外生殖器特征,结果表明上述两种均为有效种.  相似文献   
56.
高桥平粉蚧Balanococcus takahashi McKenzie原产于日本,该种为我国首次记录,标本采自北京结缕草Zoysiatenuifolia叶鞘下。文中除重描雌成虫形态特征外,还首次记述和图示了该种的一龄若虫。  相似文献   
57.
对位于福建省和浙江省8个地区39个村庄的乡村人居林4种林型(庭院林、道路林、水岸林和游憩林)的树木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省的乡村人居林共有乔木61科130属201种,共有灌木34科52属76种;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中乔木种类较为丰富;浙江省乡村人居林中灌木种类较为丰富.4种林型中,庭院林树种数最多,道路林树种数最少;组成庭院林的乔木树种和单株数均最多,而组成道路林的乔木树种及单株数均最少;组成庭院林和游憩林的灌木树种和单株(丛)数均较多,组成水岸林的灌木树种及单株(丛)数最少.在福建省和浙江省乡村人居林中,常绿树种、乡土树种和2003年以前种植的树种株数较多,分别占两省乡村人居林树木总株数的71.05%、85.57%、61.20%和65.95%、76.02%、61.43%;栽植截干和管护截干株数均较少,但浙江省乡村人居林中栽植截干和管护截干的株数均多于福建省.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中乔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的均值均明显大于浙江省,而两省灌木的地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的均值差异较小.福建省的游憩林及浙江省的水岸林中乔木的胸径最大,而福建省的水岸林及浙江省的庭院林中灌木的地径最大;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中胸径10.0 cm以上的乔木所占比例高于浙江省,其中福建省的4种林型中胸径在30.0 cm以上的乔木树种的平均胸径、种类数及株数均高于浙江省.两省乡村人居林中频度最高的10个树种明显不同,仅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共存于两省所有林型中.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MP)咽拭子快速液体培养的结果及与患儿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121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咽拭子快速液体培养基进行筛查,观察其阳性率。结果在1217例患儿中,共检出阳性281例,阳性率为23.09%。〈1岁、1~3岁、3~6岁和6~14岁各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5.13%、26.52%、28.31%和18.07%;不同季节MP感染率分别为春23.75%,夏20.11%,秋18.61%,冬29.72%。1~3岁,3—6岁小儿感染率明显高于6—14和〈1岁儿童(P〈0.01);冬春季阳性率较夏秋季高。结论MP快速液体培养鉴定对MP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可发病,好发于冬季,以3—6岁小儿多见。  相似文献   
59.
AAS法测定陕产不同生长期女贞子中铁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陕西境内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女贞子中Fe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方法:采收陕西境内关中3市(渭南、西安、宝鸡)与陕南2市(安康、汉中)10月产女贞子;并采收西安8、9、10、11和12月产女贞子,去杂质阴干,室温密闭贮藏.样品湿法消解以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其中的Fe含量,考察了干扰情况、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本方法的检出限均小于0.3μg·mL-1,RSD≤2.46%,加样回收率在97.6~103.8%范围内.实际检测结果显示女贞子中铁含量较为丰富.结论:女贞子在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铁含量不同,故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实际药用需要适时采集.  相似文献   
60.
基于定量PCR技术探讨紫杉醇生物合成的限速步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次生代谢产物牛物合成受到发育和诱导的调控,本实验研究了组织分化和诱导处理对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并采用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紫杉醇生物合成不同阶段关键酶基因的动态表达特征。结果表明。紫杉醇主要分布在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树皮和根皮组织中,针叶内含量很少,催化紫杉醇功能官能团连接的关键酶摹因也主要定位在树皮和根皮组织巾;茉莉酸甲酯(MJ)和真菌诱导子F5分别提高了中国红豆杉悬浮培养细胞HG-1紫杉醇得率8倍和10倍,同时有效诱导紫杉醇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发现催化紫杉醇侧链连接的基因与紫杉醇生物合成早正相关。结果表明。紫杉醇生物合成的限速步骤是催化功能官能团连接的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