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平平  赵立平 《生态学报》2002,22(11):2015-2019
活性污泥样品经液氮速冻、沸水浴融化、溶菌酶处理和 SDS裂解后 ,99%以上细胞裂解。所提取的 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荧光法浓度测定 ,其片断大小在 2 0 kb左右 ,产量可达 1 .75 6± 0 .1 mg/g MLSS。样品 ABS2 6 0 nm/ABS2 80 nm的比值为 1 .96± 0 .2。以提取的总 DNA为模板 ,进行细菌核糖体小亚基 1 6Sr DNA基因 V3区和多组分苯酚羟化酶大亚基基因 (Lm PHs)的 PCR扩增 ,均获得成功 ,为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 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2.
103.
结核分枝杆菌的后基因组研究和新型疫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结核病仍然是全球人类健康的威胁。全球人口的 1 /3(约 2 0亿人 )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每年 30 0万人死于结核病 ,死于结核病的人数是其他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8] ,因此 ,世界卫生组织在 1 993年和1 997年两度发出警告。去年 3月 ,我国卫生部的专家也宣布中国进入结核病的紧急状态 ,中国是除印度外的世界第二大结核病重灾区 ,如果不予以足够的重视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结核病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造成结核病重新在世界抬头的原因很多 ,除了社会经济的因素外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和当前唯一可用的疫苗 卡介苗BCG的免疫效果下…  相似文献   
104.
用ERICPCR (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CR)、苯酚羟化酶大亚基基因(LmPHs)扩增和群落结构探针分子杂交检测技术对LB、dCGY、MP和FWM 4种培养基从焦化废水处理厂2个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优势功能菌群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LmPHs扩增显示7种回收菌群中均有以多亚基苯酚羟化酶为代谢途径的苯酚降解菌存在。用代表苯酚降解高峰期活性污泥优势菌组成的总DNA的ERICPCR产物经地高辛标记作为群落结构的混合探针M1和M8,对8种回收菌群的ERICPCR指纹图谱进行杂交检测,不同培养基回收优势菌的能力不同,以废水为基础的FWM培养基从活性污泥中回收到的优势菌种群最多(30.8%~42.9%)。本文建立了用微生物群落结构探针杂交技术对不同培养基回收分离优势菌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提取梨 (PyrusserotinaRehd .)自交不亲和品种“二十世纪”(基因型为S2 S4 )、自交亲和的突变品种“奥嗄二十世纪”(S2 SSM4 ,SM =Stylar_partmutant;花柱部分突变 )及其亲和后代花柱的可溶性蛋白。经等电聚焦电泳 (IEF_PAGE)分析表明 ,“奥嗄二十世纪”及其后代花柱仍存在SSM4 蛋白 ,但其含量逐代减少 ,同时发现“奥嗄二十世纪”的SSM4 基因仅在柱头表达 ,而“二十世纪”的S4 基因表达的部位除了柱头外 ,还包括花柱上部及花柱下部 ,且表达量呈现从柱头到花柱下部下降的趋势。S蛋白经等电聚焦电泳的凝胶板进行RNase活性染色处理 ,也得到相同的结果。从花柱 (包括柱头 )中纯化出的S蛋白经SDS_PAGE电泳后进行RNase活性染色的结果表明 ,S4 与SSM4 蛋白的分子量相近 (约 30kD) ,并且均具有RNase活性。进一步以酵母RNA为基质测定的比活性也基本相等 ,约为 2 75U·min-1·mg-1蛋白。在离体条件下 ,上述两种S蛋白 (S_RNase)也以相同的程度抑制S4 或SSM4 花粉发芽及花粉管伸长。研究证明 ,自交亲和突变品种“奥嗄二十世纪”的SSM4 基因也具有原始自交不亲和品种“二十世纪”S4 基因的功能。因此 ,其自交亲和的原因可归结为SSM4 基因的表达量较少及SSM4 基因仅在柱头中表达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6.
保卫细胞的ABA信号转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激素脱落酸(ABA)调节植物体多种生理过程,尤其在一些逆境条件下,植物体中ABA大量合成,诱导气孔关闭,从而有效地调控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尽管人们对ABA诱导气孔关闭作用已得到共识,但有关信号转导的细节还很不清楚.该文简要介绍了研究气孔保卫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相关技术以及与ABA信号转导直接相关的ABA受体、第二信使、蛋白质磷酸化和离子通道调节等方面的最新妍究进展.并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勾画出气孔保卫细胞ABA、H2O2的信号转导模式图.  相似文献   
107.
中国一新记录属——多节孢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3年从黑龙江穆棱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的树枝上分离到两株内生真菌,鉴定为多节孢属的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e, 属我国的新记录属,新记录种。该菌为紫杉醇产生菌(周东坡和平文祥,2001)多节孢属 中国新记录属Nodulisporium Press, Linnaea, 24:120~121, 1851; Ellis, Dematiaceous Hyphomycetes. p. 232, 1985. 菌落扩散型,灰色,褐色,橄榄色或黑褐色,常呈茸毛状。菌丝体部分内生,部分表生。子座无。无刚毛和附着孢。分生孢子梗与菌丝有区别,单生或束生,单根的分生孢子梗不分支或在近顶部多分支,弯曲…  相似文献   
108.
109.
根据2009—2014年在江苏近海北部海域(34.00°—35.13°N,119.40°—121.50°E)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综合性指标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的鱼类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 江苏近海海域共有鱼类68种,相对资源量波动较大,站位平均渔获质量的变化范围为0.75~1.62 kg·h-1,站位平均渔获尾数显著下降,变化范围为203~370 ind·h-1. 2009—2014年江苏近海的鱼类群落平均营养级指数在3.58~3.72,2009—2010年相对较低,2011—2014年在3.70以上波动.2009—2014年鱼类群落的平均个体大小在2.93~11.18 g之间波动上升,变化趋势与平均营养级基本一致.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表明,研究期间大致分为2009—2010和2011—2014年两个年份组.组间分歧种主要有尖海龙、小头栉孔虾虎鱼和玉筋鱼等.对前后两个年份组的分析表明,中上层、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优势度增加,冷温种和本地种优势度下降.表明江苏近海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演替.针对演替规律提出了渔业管理的建议,为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0.
庄平 《广西植物》2018,38(12):1558-1565
为探索杜鹃花亚属内异种杂交的可育性及其规律,对杜鹃亚属有鳞大花亚组(subsect. Maddenia)、三花杜鹃亚组(subsect. Triflora)、亮鳞杜鹃亚组(subsect. Heliolepida)及腋花杜鹃亚组(subsect. Scabrifolia)等4亚组10个杜鹃花种类的22个杂交组合(其中18个数据完整组合)的可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所涉及的杜鹃亚属不同亚组间及三花杜鹃亚组内杂交均较困难,在18个数据完整组合中高可育与可育组合比率明显偏低,不育比率高(55.6%)。(2)在10个不可育或败育组合中,不能坐果(Cab型)、不能结实(Sab型)和可结实而种子不能发芽(Sng型)的数量分布为6∶1∶3,其不亲和或败育发生的阶段可能涵盖了从前合子期到后合子期的整个阶段。(3)亲本一方为多倍体组合的可育率(41.6%),尤其是母本为多倍体时,比二倍体组合的可育率(50.0%)低且无高可育组合出现,部分印证了倍性是导致该亚属植物不同种类杂交不亲和、不育与育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亚组间杂交的可育率(16.7%)明显低于亚组内(三花杜鹃亚组内,58.3%)。(4)与相应的母本自然授粉结果相比,杂交明显导致多数可育组合绿苗率比率和单位可育种子数量比率的大幅度下降,这是双亲遗传差异及多倍体亲本介入后所导致的杂交衰退hybrid weakness现象。(5)在多倍体作母本的情况下,杂交单向不育或非对称遗传渗透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