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一种从鱼类肌肉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泰山螭霖鱼、黄河鲤鱼、东平湖鲫鱼为材料,采用改进的酚-氯仿抽提法和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基因组DNA,并对其进行紫外分光光度、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微卫星PCR扩增等方法的鉴定。结果表明,本方法提取的鱼类基因组DNA浓度为0.9-3.25μg/μL,D260nm/D280nm值为1.79-1.87,电泳条带整齐明亮,适合微卫星PCR扩增。因此,本方法能够从鱼类肌肉组织中获得较为纯净的基因组DNA,适于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32.
谈谈蛇的药用价值及临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冲雨 《蛇志》1995,7(3):26-27
谈谈蛇的药用价值及临床利用江西杭州市中医院邓冲雨用蛇入药来防治疾病早在西汉《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就有记载,书中云“蛇蜕,味咸平,主小儿百二十种惊,癫疾,寒热,肠痔,毒……唐代的张在所著的《朝野佥事》中记有用蛇来治麻风病的事实。明代《本草纲目》更加详细地...  相似文献   
133.
【背景】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 SVA)是新发猪塞内卡病毒病的病原,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塞内卡病毒属(Senecavirus)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可引起新生仔猪死亡和成年猪口、蹄部出现水泡。先天免疫是宿主抵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但SVA与宿主抗病毒先天免疫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究SVA非结构蛋白2C在先天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SVA感染和通过在猪PK-15细胞中过表达SVA2C蛋白,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2C蛋白对细胞因子表达及其关键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RT-qPCR检测发现,SVA感染PK-15细胞导致IFNβ、TNF-α和IL-6表达的显著升高;同时,SVA感染导致TBK1和NF-κB的磷酸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SVA的2C蛋白能够激活TBK1和NF-κB磷酸化,并诱导IFNβ、TNF-α和IL-6的表达;2C蛋白能够激活抗DNA病毒感染关键蛋白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 STING)磷酸化,敲除STING抑...  相似文献   
134.
根瘤菌TISTR 386胞外酸性多糖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瘤菌TISTR 386胞外酸性多糖有二种九糖的重复单位构成。重复单位主要成份是D一葡萄糖,D一半乳糖和D一葡萄糖醛酸,它们的克分子比例分别是6:l:2和5:2:2。另外还含有一些丙酮酸和醋酸。甲基化分析表明,这个多糖由一个(1→3)键,一个(1→6)键,三个(1→4)键,一个(1→4,1→6)键连结的葡萄糖残基,一个(1→3)键连结的D-半乳糖残基,以及一个(1→3)键,一个(1→4)键连结的D-葡萄糖醛酸残基所组成。非还原末端糖残基是D葡萄糖或是带有丙酮酸的D一半乳糖,这也是二种九糖重复单位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35.
三月的北京,大地回春,万象更新.本刊1977—1980年度优秀作品评选结果揭晓了。《伟大的民族学先驱——摩尔根》、《人类最完美的战利品——狗的起源及其它》等十八篇优秀作品光荣获奖(获奖作品及作者之名单附后).本刊举办的这次评选活动牵动了广大读者的心。截至今年1月10日止,我们共收到读者寄来的评选票共736张(有许多选票同时有多人签名,仍以一张计算,因此实际投票人数远超过此数),意见和建议信一百余封。读着那一张张字迹工整的评选票,那一封封抒发着心声的信件,你会不由得为广大读者的诚挚情意,为他们对作者和本刊寄予的热切期望,所深深感动。这样的盛举自《化石》创刊以来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36.
<正> 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应用基础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2月11~15日在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昆虫学会农虫委员会与中国植保学会联合主持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科研、教学及推广等单位的代表共130名及部分来宾,共收到科学论文305篇。  相似文献   
137.
花色苷是一类重要的色素,对李红色的形成必不可少。本研究以‘脆红李’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总花色苷含量及果皮主要花色苷组分和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Ps PAL、Ps CHS、Ps CHI、Ps F3H、Ps DFR、Ps ANS和Ps UFGT基因在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脆红李’果实的生长发育,果皮和果肉中总叶绿素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脆红李’果肉中不含花色苷,果皮中的花色苷在转色期才开始积累,成熟时达到最大值,为404.37μg/(g·FW),并以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为主;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在‘脆红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果皮和果肉中有着特异性的表达,但只有Ps PAL和Ps UFGT基因的转录水平与花色苷含量的正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这两个基因对‘脆红李’果实的着色有着异常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8.
研究土壤中加入不同数量的钾长石粉后其解钾细菌数量的变化,同时初步筛选钾细菌,为进一步研究土壤中解钾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鉴定提供参考。测试土壤中加入不同数量的钾长石粉后其解钾细菌数量,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利用四苯硼钠法测试菌株解钾能力,并进行初步筛选。结果表明,按钾细菌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筛选底物加入量为0.2%0.1%0.4%空白对照;筛选菌株的解钾效率高于K01的共14株,高于K02的共9株。解钾效率最高的菌株5.15-2解钾效率为35.4%,较外购生产菌种K01高13倍,与本实验室保存菌种K02相比高3.6倍。  相似文献   
139.
柴达木盆地是研究青藏高原古环境和动物演化历史的一个关键区域。为了适应上新世时期柴达木盆地环境的干旱化,化石裂腹鱼类伍氏献文鱼(Hsianwenia wui)演化出了异常粗大的骨骼。然而,人们对于这种骨骼增粗现象(pachyostosis)的性质仍知之甚少。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一特征及其生理学机制,对伍氏献文鱼进行了详尽的形态解剖学工作,并识别出了一些新的信息:脑腔前部分叉的嗅束通道、韦伯氏器上发达的第3髓上骨、第5尾前椎支持众多尾鳍短鳍条以及第2尾前椎上一个附加的髓弓(棘)。此外,发现献文鱼骨骼的增粗存在差异性:该现象仅见于内骨骼,外骨骼(膜质骨)一般未见增粗;在成组增粗的内骨骼(如肌间骨:上髓弓小骨和上肋小骨)中,腹侧骨骼较背侧增粗更为明显。伍氏献文鱼匙骨后缘有一个显著而独特的位于胸鳍上方的"肩突"(humeral process),对比现生鲤科鱼类咀嚼活动中相关肌肉和骨骼的联动关系,认为这个"肩突"的出现与伍氏献文鱼咽颌骨骼(第五角鳃骨)增粗以及研磨坚硬的食物有关。  相似文献   
140.
木兰科植物是常用的园林绿化观赏树种, 研究其叶片碳(C)氮(N)磷(P)计量比和N、P养分重吸收特征, 对于理解和预测树木在人工林中生态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该研究以木兰科6个树种为研究对象, 于2019年7月和2019年11月至翌年1月分别采集成熟叶和新鲜凋落叶, 测定叶片中C、N、P含量及其计量比, 并分析了6个树种的N、P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 成熟叶(凋落叶)C、N和P含量在各树种间存在差异, 其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44.73-498.03(389.25-589.33), 9.97-19.51(4.76-8.41)和1.01-1.95 g·kg-1(0.40-1.86 g·kg-1); C含量在各树种间变化范围较小, N、P含量在树种间变化范围较大, N∶P比值在成熟叶和凋落叶中均小于全国陆地植物叶片平均值14.4, 说明木兰科植物的生长受N限制; 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间成熟叶C、N含量和C:N存在显著差异(p <0.05), P含量、C∶P和N∶P无明显变化(p >0.05), 凋落叶C、P含量和N∶P存在显著差异, N含量和C∶N、C∶P无明显变化; 成熟叶片中的N∶P比与C、N、P含量及其各计量比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说明N、P间的耦合作用对C物质的积累和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及养分利用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对叶片中N、P的重吸收在树种间存在差异, 其中落叶树种对N的重吸收显著高于常绿树种, 对P的重吸收则是常绿树种明显高于落叶树种。研究结果有助于加强对木兰科植物的科学施肥养护管理, 加深其在特定区域生态系统中C、N、P循环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