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表达变化,探讨胰岛素对其表达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胰岛素治疗组。大鼠2个月成模后,取血检测血糖;取下颌下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①对照组血糖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治疗组血糖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糖尿病组腺泡轻度萎缩,排列不规则,颗粒曲管数目减少,直径变小;胰岛素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不明显。③与对照组相比较,糖尿病组NGF表达下调,VEGF表达上调。与糖尿病组相比较,胰岛素治疗组NGF表达上调,VEGF表达下调。结论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NGF表达减少、VEGF表达增高,可能是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与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胰岛素治疗可能与NGF和VEGF的表达改变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入住南京总医院消化内科经正规利尿、补充白蛋白达3个月以上且疗效欠佳的3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自体BMSC移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腹围、体重、24 h尿量、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钠及血清蛋白浓度等指标变化。采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Wilcoxo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体重、腹围、24 h尿量及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及尿钠排出水平分别为(66.9±3.8)kg、(94.0±3.6)cm、(966±138.7)ml、(10.5±3.6)mmol/L、(112.4±30.6)μmol/L、(63.8±4.2)g/L、(32.1±2.7)g/L、(43.8±2.3)mmol/L;治疗后1个月,分别为(66.0±3.9)kg、(93.0±3.6)cm、(1032±154.8)ml、(9.9±3.2)mmol/L、(104.8±25.6)μmol/L、(65.3±3.5)g/L、(32.6±2.9)g/L、(44.7±2.7)mmol/L;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56.2±3.7)kg、(80.5±4.5)cm、(1530±180.6)ml、(7.9±2.3)mmol/L、(88.7±22.2)μmol/L、(72.8±3.3)g/L、(39.2±1.5)g/L。3个组别8个指标均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78.194、117.689、120.527、6.558、6.712、54.827、83.421、493.776,均P=0.000)。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587、0.636、0.559、0.556、0.678、0.522、0.611、0.592;P=0.331、0.266、0.101、0.416、0.25、0.107、0.447);而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体重、腹围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均明显减少,24 h尿量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t=3.722、3.784、3.821,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t=3.921、3.834、3.944,均P=0.000),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均明显下降;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尿钠排出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t=2.182、2.338、2.182、2.412、2.136,P尿素、肌酐=0.001,其余P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几种天然产物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及尿酸排泄的影响.方法:对wistar大鼠灌胃氧嗪酸钾和酵母膏,制作高尿酸血症大鼠动物模型.灌胃给药褐藻糖胶、柠檬酸钾和东哥阿里提取物,2周后采血并进行代谢实验,检测血清尿酸、尿素氮,24小时尿液体积、pH值、尿酸浓度及总量,分析三种活性物质对机体尿酸水平、尿酸排泄、肾脏功能的影响.结果:三种物质均可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血清尿酸水平,其中东哥阿里提取物组的24小时排泄尿酸总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褐藻糖胶对实验大鼠的血清尿素氮水平升高有抑制作用.结论:三种活性物质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浓度有降低作用,其中褐藻糖胶对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从而保证尿酸的顺利排泄,而东哥阿里在降低血尿酸水平的同时,24小时尿液中排泄的尿酸总量也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尿酸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84.
探讨海岛植物功能性状的演变机制,对福州市平潭岛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生植物功能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平潭岛和公园植物的共有科占总科数的63%,共有种占总种数的19%。海岛植物为适应强风、干旱、贫瘠的环境,以草本植物为主,占65.75%。海岛植物的叶级明显小于大陆植物,叶被毛植物占62.39%,并呈木质化和肉质化特征。海岛植物的繁殖能力提高,海岛植物花期长于大陆,以r-繁殖策略为主。海岛植物的传播能力提高,颖果和瘦果比例高于大陆植物,而核果和浆果比例相反;微型果为79.20%,以风力和蚁类传播为主。总体而言,大陆性海岛与大陆野生植物具有相同起源,海岛植物为适应脆弱的生态环境,其适应-繁殖-传播相关的功能性状发生演变,呈现出适应能力增强、繁殖和传播能力提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5.
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两种CO_2浓度(400μL/L和800μL/L),在释放和未释放天敌泽兰实蝇两种情况下测定了紫茎泽兰的生长状况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在两种CO_2浓度下泽兰实蝇的寄生均可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但不同CO_2浓度下生长的紫茎泽兰株高、茎直径、节间距和各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在相同的寄生强度下,800μL/L CO_2浓度下生长的紫茎泽兰比400μL/L CO_2浓度下生长的紫茎泽兰的株高、节间距和茎直径分别增加了31.74%、6.70%和9.84%;CO_2浓度倍增条件下泽兰实蝇的寄生导致紫茎泽兰的游离氨基酸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1),分别较对照降低了25.81%和11.76%;在800μL/L CO_2浓度下紫茎泽兰形成的虫瘿和羽化出下一代泽兰实蝇的数量也显著低于400μL/L CO_2浓度下的处理植株,说明CO_2浓度倍增条件下泽兰实蝇对紫茎泽兰的抑制效果减弱。研究结果可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下泽兰实蝇对紫茎泽兰的控制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水霉菌的形态及ITS区分子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 对从患病黄颡鱼病灶处分离的水霉菌株(HSY)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该菌在18—23℃均能形成游动孢子囊, 但只在20℃才大量释放游动孢子; 在15℃培养约3 周出现大量的藏卵器, 多数顶生, 形态与Saprolegnia litoralis 和Saprolegnia ferax 的均非常相似。序列比对分析显示, HSY 菌株与S. litoralis、S. bulbosa、S. oliviae、S. longicaulis、S. ferax、S. mixta 和S.anomalies 的ITS 区(包括5.8S rDNA)序列相似性均高于99%。系统发育分析显示, 所选的真菌分为3 个群,HSY 落于第一个群, MP 树显示HSY 菌株与S. litoralis、S. bulbosa、S. oliviae、S. longicaulis、S. ferax 以及S. mixta 枝系均互相平行, 而NJ 树显示其与S. ferax 和S. mixta 更近。综合形态学、ITS 区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 将HSY 菌株暂定为多子水霉(Saprolegnia ferax)。    相似文献   
87.
镰刀菌对鱼类致病性和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4种不同的人工感染方式,对模式鱼种金鱼实施镰刀菌(Fusarium spp.)FF08人工感染,以期探讨镰刀菌在不同感染方式下对鱼体的致病强度,同时通过石蜡切片和HE染色进一步研究了其对鱼体组织病理性损伤机制。结果表明:腹腔、肌肉和创伤感染均对金鱼有很强的致死性,15d内死亡率分别达到100%、93%和100%,鱼体均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发病症状。病理分析表明镰刀菌FF08感染可引起鱼体肌肉组织、肝、肾、肠道均出现较严重的损坏。主要表现为肌纤维细胞变性、坏死、溶解,大量炎细胞浸润,并有菌丝侵入肌肉组织;肝细胞水肿、充血、出血、血管发生血栓,并且镰刀菌分生孢子侵入组织,有强烈的细胞炎性反应;肾脏充血、出血、部分组织坏死崩解;肠道堵塞、肠系膜脱落等病理症状。研究将为鱼类镰刀菌病的侵染机制及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8.
早期合子胚取材困难, 难以开展相关研究。前人的工作表明, 油菜(Brassica napus)裂外壁小孢子胚胎发生系统能够较好地模拟合子胚的分化模式, 因而可替代早期合子胚胎作为研究材料。但目前尚缺乏该胚胎发生系统中胚胎具有胚体/胚柄分化的分子水平的证据。该文首次证明了油菜WOX家族基因能够用于标记胚体/胚柄的分化过程, 利用胚柄标记基因BnWOX8的表达模式, 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带胚柄的裂外壁小孢子胚的确存在胚体/胚柄的分化。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油菜裂外壁小孢子胚胎发生系统, 解决早期胚胎取材困难的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建立了活体激光切割分离特定细胞的技术, 结合用于少量细胞RNA提取的活体特异细胞RNA提取技术, 为鉴定少量特异分化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提供了一个可行且明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9.
山莨菪碱作为常规药治疗毒蛇咬伤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李其斌  林可干 《蛇志》1999,11(3):6-8
山莨菪碱是我国首先从茄科植物唐古特莨菪中分离出的一种生物碱, 是改善微循环衰竭的一种特效药物, 特别是在防治蛇伤 D I C或急性肾衰的病例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另外, 该药在抢救过程中大剂量 500m g/d(是普通剂量10m g 的 50 倍) 使用而未见明显副作用, 因此, 1987 年以来我们常规使用山莨菪碱治疗 (重症者配合抗蛇毒血清) 各种毒蛇咬伤797 例, 均收到明显效果, 认为山莨菪碱是防治蛇伤血液毒引起 D I C 出血、急性肾衰、微循环衰竭、 M S O F的有效药物, 并可减轻神经毒引起的气道分泌物阻塞、提高血氧分压, 减轻缺氧对大脑的损害,竟争保护胆碱能受体、减轻神经毒性、加快自主呼吸恢复的功能。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