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目的采用NANOG短发夹RNA(shRNA)转染CD133+Eca-109食管鳞癌肿瘤干细胞,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及NANOG对食管鳞癌干细胞的基因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法分离食管鳞癌干细胞并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分选效果。采用针对NANOG不同m RNA序列的两个shRNA分别转染食管鳞癌干细胞设为sh-N1组和sh-N2组,同时将转染不针对任何m RNA序列的质粒设为对照NC组。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NANOG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活死细胞染色检测细胞存活情况。采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并通过计数检测细胞成球能力。NANOG表达水平、CCK-8实验测得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RT-PCR结果显示,正常培养的Eca-109食管鳞癌细胞CD133、CD44的表达水平1.03±0.02,1.02±0.02明显低于悬浮培养分离后肿瘤干细胞球中的表达10.12±0.19,9.21±0.26,(t=-79.952,-57.919;P均<0.01)。Western-Blot方法检测所得CD133、CD44表达结果与RT-PCR一致。shRNA转染食管鳞癌干细胞后,CCK-8实验结果显示,sh-N1组和sh-N2组细胞于24、48、96 h测得的A值分别为(0.33±0.02,0.52±0.04,0.61±0.04,0.81±0.03),(0.33±0.02,0.45±0.04,0.53±0.04,0.72±0.07),较对照NC组(0.9±0.01,1.41±0.01,2.31±0.02,3.12±0.07)下调(F=1121.33,525.73,1022.16,1198.29;P均<0.01),但并未出现细胞凋亡;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细胞球计数结果显示,sh-N1组和sh-N2组(12±1,16±2)细胞形成肿瘤干细胞球的能力较NC组(80±3)降低(P<0.01)。结论 NANOG敲低对食管鳞癌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有望成为针对食管鳞癌的有效靶向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所克隆的日本血吸虫两个基因的性别间的表达差异性。分别将所克隆到的编码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的cDNA(SjGCP1)和肌动蛋白的cDNA(SjAct)制成DNA探针,利用Southern blotting,Northern blotting和斑点印迹法对其相应基因性别间的表达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的基因在雄虫中转录而雌虫中不转录,血吸虫肌动蛋白基因在雄虫中转录量高于雌虫,表现出转录量的差异。证明这两个基因转录具有性别间的表达差异性。  相似文献   
73.
根据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编码21.7kD蛋白的基因设计引物,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mRNA为模板,用RT-PCR法扩增出大小为558bp的基因片段。经序列分析推断该基因片段为编码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1.7kD蛋白基因的完整阅读框,与菲律宾株该基因的碱基序列同源性为98%。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表达,融合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25.4kD。利用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免疫血清对该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在预测位置出现了明显的识别条带,说明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74.
水稻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都倍受人们关注,通过将一些优良基因导入水稻,或是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诱变,培养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是现代育种科学的发展方向。但无论是基因片段的转入或是物理、化学的诱变处理,其对象多是具有分化再生能力的愈伤组织。自1965年以来,研究者们先后以水稻各部位为材料,诱导出愈伤组织和再生出植株,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由于这些材料的来源受季节的限制,取材不便,而成熟种胚则不存  相似文献   
75.
1 植物名称 罗贝力 (Lobeliacardinalis)。2 材料类别 带顶芽的嫩茎段 ( youngshoots)。3 培养条件 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 :( 1 )MS + 6 BA 0 .5mg·L- 1 (单位下同 ) +NAA 0 .2 ;( 2 )MS + 6 BA 1 .0 +NAA 0 .2 ;( 3)MS + 6 BA2 .0 +IAA 0 .2 ;( 4 )MS + 6 BA 4.0 +NAA 0 .2。壮苗培养基 :( 5 )MS + 6 BA 0 .1 +NAA 0 .1。生根培养基 :( 6)MS +IBA 0 .3+NAA 0 .2。以上培养基均附加 3%白糖 (sugar) ,0 .75 %琼脂 (agar) ,pH 5 .8,培养温度为 ( 2 5± 2 )℃ ,光照 1 2h·d- 1 ,光照度1 0 0 0lx左右。4 生长与分…  相似文献   
76.
香蕉草的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 植物名称 香蕉草 (Nymphoidesaquatica)。2 材料类别 嫩叶片 ( youngleaves)。3 培养条件 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固体培养基 :( 1 )MS+ 6 BA 2 .0mg·L- 1 (单位下同 ) +NAA 0 .2 ;( 2 )MS + 6 BA 0 .5~ 3.0 +NAA 0 .2 ;( 3)MS + 6 BA0 .5~ 3.0 +IAA 0 .3;( 4 )MS + 6 BA 0 .5~ 3.0 +IBA 0 .3。丛生芽诱导和增殖液体培养基 :( 5 ) 1 /2MS + 6 BA 1 .0 +IAA 0 .3。生根培养基 :( 6)MS +IBA 0 .3+NAA 0 .2。以上培养基均附加 2 %白糖(sugar) ,0 .75 %的琼脂 (agar,液体培养基除外 ) ,pH5 .8,培养温度为 ( 2 5± 2 )…  相似文献   
77.
桃一点斑叶蝉种群消长动态和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探明了桃一点斑叶蝉Erythroneurasudra种群消长动态和空间分布型 ,结果表明 :该虫在桃园全年共出现 3个为害高峰 ,分别发生于 4月下旬、5月下旬和 8月上旬 ;该害虫在桃园中呈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讨论了适宜取样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78.
蜣螂(Copris ochus Motschulsky)减粘脱附的仿生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蜣螂减粘脱附的机制,为工程机械减粘脱附的研究和应用开辟新的途径。用扫描电镜观测了车蜣螂体表的细微结构,发现蜣螂体表由隆起、凹陷、裂缝、孔洞等构成了非光滑表面,大量的长短不一的刚毛构成了柔性界面,蜣螂活动时体表主要呈负性电位变化,其峰值可达-50mV;仿蜣螂休体表的非光滑表面制作了犁壁和推土板,减低阻力减粘脱附效果明显;仿蜣螂运动时体表电位的变化,设计新的电渗模面,取得显著的减粘脱附效果。  相似文献   
79.
纳米抗体(nanobody, Nb)是在骆驼科血清中发现的一种新型抗体,具有体积小、特异性强、稳定性高、易于表达和能识别隐藏的抗原表位等优势,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纳米抗体筛选与优化过程,包括纳米抗体文库构建、体外展示和亲和力成熟3个重要技术阶段的分类与特点。其中,简要描述了天然、免疫及半合成/合成文库的制备方法与重要参数,并系统介绍了应用噬菌体、酵母、细菌、核糖体/mRNA和真核细胞等表面展示系统,以及酵母双杂交、高通量测序和质谱鉴定方法,共8种不同体外展示技术进行快速筛选的方法及其优缺点,汇总用于提升纳米抗体功能可靠性的体外及计算机辅助亲和力成熟技术平台,为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快速获得稳定、可靠、特异的纳米抗体类药物或诊断制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0.
褪黑素是缓解逆境胁迫对大豆损伤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苏打盐碱胁迫下喷施褪黑素对大豆幼苗生长的调控效应,为大豆幼苗缓解苏打盐碱胁迫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以合农71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试验方法,设置常规+喷施清水处理(CK)、常规+喷施褪黑素处理(CKM)、苏打盐碱胁迫+喷施清水处理(S)、苏打盐碱胁迫+喷施褪黑素处理(SM)4个处理,研究大豆苗期不同生理指标对苏打盐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常规处理(CK和CKM)相比,苏打盐碱胁迫下(S和SM)大豆幼苗生长均受到抑制;与S处理相比,SM处理大豆叶片PSII反应初始荧光(F0)与最大荧光产量(Fm)显著增加,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升高,作物光合机构过剩光能的耗散增强,PSII反应中心光保护能力提升,净光合速率(Pn)显著增加,叶片抗氧化酶活性(SOD、POD、APX)和清除ROS能力显著增强,根系和茎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叶片和根系中MDA产生速率显著下降,根系干物质积累量、总表面积、总体积和根平均直径显著增加,维持了叶片细胞内激素水平,叶片IAA、CT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