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根据中师生物学(含生理卫生)的教学特点,我将一个教学课时分成复习提问、讲解新课和总结复习等三个主要环节.下面谈谈我做好课堂总结复习的初步尝试. (一)用竞赛方法做好课堂总结复习竞赛法即将课堂练习改为小型竞赛试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竞赛试题应少而精,既能考察学生的智力,也能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难点.试题题型可分为抢答型题、判断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因症状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POP接受手术治疗的1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全盆底重建术97例,阴道骶骨固定术22例,传统手术(经阴子宫切除+阴道壁修补术)57例。回顾性分析不同术式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疗效及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及性生活影响等相关资料。结果:1三组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费用上均存在不同的差别。其中盆底重建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及骶骨固定组(P=0.00)。2176例患者中有163例患者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其中传统手术组患者的客观治愈率低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种术式术后6、12个月PFDI-20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PFDI-20评分比较无差异;术后12个月传统手术组评分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术后恢复性生活的患者当中,盆底重建组及传统组中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性交痛,而骶骨固定组其性生活较前术前明显改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新发尿失禁的比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术式各具优缺点,但均为症状性POP的有效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中,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年龄、合并症、性生活要求及经济情况等,制定和选择最合理的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3.
小麦的外源染色体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染色体原位杂交、RFLP分析和染色体重双端体分析,对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的VE161小麦不育异代换系及其附加系进行了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VE161小麦代换的或附加的外源染色体为来自长穗偃麦草的4E染色体,被代换的小麦染色体为4B.过去曾鉴定为7B,可能是由于VE161早代染色体易位较多所致.同时发现,VE161小麦在5B,7B和1D所在的3个部分同源群中仍有染色体相互易位存在,为进一步研究VE161小麦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机制、不育的机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两种DNA探针杂交检测结核分支杆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进结核杆菌DNA探针的特异性与实用性,研制了以生物素标记的两种对结核分支杆菌特异的DNA探针:一个5’端标记的20bp的寡核苷酸探针和一个采用PCR方法合成的188bp长链探针。两种探针分别与结核分支杆菌的全染色体DNA,以及基因组上IS6110序列的一段317bp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斑点杂交,以碱性磷酸酶(AP)催化的染色反应检测,测试了两个探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系统地比较研究了两种探针杂交检测条件:探针的浓度选择,杂交温度与洗膜温度的选择,以及杂交与洗膜温度对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的影响。寡核苷酸探针和188bp探针杂交检测纯化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组DNA的敏感性分别为100ng与6ng,杂交检测PCR产物的敏感性分别是400pg与50pg。两探针的最佳杂交浓度均为40~160ng/ml,最佳杂交温度分别是42℃与68℃,最佳洗膜温度分别是60℃与60~68℃之间。两种探针均仅与结核分支杆菌及BCG有杂交信号,而与其它受试分支杆菌及非分支杆菌杂交结果都呈阴性。它们的特异性都很强,但188bp探针的敏感性约是寡核苷酸探针的7~16倍,而且188bp探针检测本底较低,是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5.
为探讨SARS-CoV未知蛋白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以鉴定的SARS-CoV BJ01毒株cDNA为材料,采用PCR方法扩增SARS-CoV未知蛋白基因Orf7,Orf8,Orf9,引入GFP和pDsRed作为报告基因,构建出5种表达质粒pEGFP-Orf7,pEGFP-Orf8,pEGFP-Orf79,pcDNA3-Orf7,pcDNA3-Orf8.进行体外转染实验后,采用荧光酶标仪测量其细胞中荧光蛋白的表达量,再采用流式细胞仪进一步进行瞬时表达的分析比较.结果发现,pcDNA3-Orf7与pEGFP共转染时,pcDNA3-Orf7能够增强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pEGFP-Orf7与pDsRed共转染时pEGFP-Orf7可以增强红色荧光蛋白(RFP)的表达,且同时表达红色和绿色荧光的细胞数增加.本文首次证明了ORF7编码的63个氨基酸的蛋白具有反式激活作用,即为SARS-CoV自身的反式激活因子.  相似文献   
106.
研究张广才岭林区未经人为干扰的(自然恢复次生林)和择伐后20年(择伐经营次生林)的2种紫椴次生林林分的乔木树种幼苗的分布格局及其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 阳性软阔叶和阴性树种幼苗在自然恢复次生林中重要值分别为7.9和64.5,在择伐经营次生林中为3.9和68.9;自然恢复次生林和择伐经营次生林中乔木树种幼苗的空间分布点格局分别在0~18 m和0~15 m尺度内呈聚集分布。自然恢复次生林中,14~45 m尺度上树种对多呈负相关;而择伐经营次生林中,所有尺度上的树种对多呈无相关性。在择伐经营次生林中,更新层中有57%的紫椴幼苗与其他乔木幼苗的树种对在大尺度上(31~45 m)呈负相关,在自然恢复次生林中该比例大于60%。在择伐经营次生林中,色木槭幼苗与其他乔木幼苗的树种对在更多尺度上(6~45 m)主要呈负相关,自然恢复次生林中的色木槭幼苗与其他乔木幼苗的树种对多在小尺度上(0~5 m)呈正相关,在大尺度上(31~45 m)无相关性。择伐加快了紫椴次生林未来的演替速度,一定程度上使得乔木树种幼苗在更大距离尺度上呈现出随机分布状态,并促使林分中乔木树种幼苗的种间关系更加协调,调整了紫椴种群幼苗种间的空间竞争关系。2个林分均处在演替进程中,在今后的林分管理中,应适当采取人工经营措施以促进林分更新及群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7.
生物制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氢能是一种理想的能源。生物制氢技术在氢能的研究和开发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该文介绍了生物制氢的方法和机理,综述了国内外生物制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8.
用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载体pNW33N和去除了信号肽编码序列的成熟mpd基因构建了穿梭启动子探针pNW33N-mpd。用该探针从质粒pMPDP3和pMPDP29上克隆来自于枯草芽孢杆菌ytkAywoF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功能片段,构建了穿梭表达载体pNYTM和pNYWM。将表达载体pNYTM和pNYWM转入枯草芽孢杆菌1A751获得表达菌株1A751(pNYTM)和1A751(pNYTM),mpd基因在ytkAywoF基因的启动子和信号肽的带动下实现了分泌表达且具有天然活性,结果表明ytkA基因的启动子强度强于ywoF基因的启动子。利用ytkA基因的强启动子和nprB基因的分泌型信号肽编码序列构建了新的穿梭分泌表达载体pYNMK,并使mpd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WB800中得到了更高水平的分泌表达,表达菌株WB800(pYNMK)在培养到第84 h时甲基对硫磷水解酶酶活达到最高值为10.40 u/mL,是出发菌株邻单胞菌M6表达量的10.8倍,重组表达产物有91.4%分泌在培养基中。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神经功能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1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及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手术切除长度、盆腔淋巴结切除个数和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例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均比观察组长(P<0.05);两组患者术后尿流动力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盆腔神经功能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技术上安全可行,有利于术后膀胱、直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