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561.
细胞核作为细胞中重要的遗传物质存储、复制和转录的结构,牵涉着大量信息和物质的传输活动,尤其是蛋白质的入核转运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利用病毒SV40抗原蛋白中的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标记GFP蛋白,通过拟南芥细胞质的介导,利用HeLa细胞核建立起了研究蛋白质入核转运的半细胞体系。结果显示,植物细胞质结合NLS片段能改变GFP在HeLa细胞核内外的分布,实现对目标蛋白入核过程的介导,使GFP-NLS最后定位于细胞核内。这也意味着通过HeLa细胞建立起的半细胞体系能为蛋白入核转运研究提供一个有效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562.
以盆栽1年的虎耳草为材料,研究遮荫条件下虎耳草叶片抗氧化酶体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为虎耳草规模化栽培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透光率50%条件下,叶绿素含量较高;虎耳草抗氧化酶活力最高;光饱和点(LSP)最大,最大光合速率(Amax)最高,光合速率日变化平均值最高,无“午休”;光系统Ⅱ的实际量子产量(ΦPSⅡ)、PS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最高,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最低。这表明,虎耳草在怀化地区的最适光照条件是50%左右的透光率。  相似文献   
563.
目的:研究粪乳铁蛋白(1actoferrin,LF)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活动性和对治疗反应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0年43例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同时进行对照平行研究。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内镜和病理检查,了解疾病活动性、严重程度,并检测LF、CRP在治疗前后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病例组生物学标志都升高(P=0.000),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组粪LF和CRP更高,治疗后,生物学指标下降到与Mayo分数齐平,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3和0.721,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LF(90.7%,100%)和CRP(44.2%,100%)。结论:在对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性、严重程度和对治疗反应的评价中,粪LF和CRP是非常有用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64.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最重要的病原体。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喘息。部分患儿可出现反复喘息发作而发展为哮喘。对RSV感染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仍然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目前的研究热点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反义基因治疗,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等。  相似文献   
565.
香蕉品质相关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是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是热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香蕉品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香蕉果实品质如成熟、软化、糖代谢及香气相关功能基因分离和鉴定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将有助于从源头上对香蕉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与研究,支撑香蕉品质改良和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566.
报道广东兰科植物1新记录属——钻柱兰属Pelatantheria Ridley,及2新记录种,蜈蚣兰Pelatantheria scolopendrifolia (Makino) Averyanov、插天山羊耳蒜Liparis sootenzanensis Fukuyama,并对其形态特征简要描述。凭证标本保存于深圳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标本馆(NOCC)。  相似文献   
567.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3个品种(AAA基因型)的淀粉颗粒形状及大小进行观察,并测定果实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风味物质的含量,以揭示不同品种间香蕉果实品质差异的内在机理。结果显示:(1)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淀粉颗粒的形状分别为不规则三角形、圆形、棒形,大小分别为8.20~35.70μm、6.90~29.80μm、5.47~23.80μm。(2)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总淀粉含量分别为(66.93±2.48)%、(90.38±2.46)%、(48.91±2.49)%;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20.48±1.09)%、(21.48±1.08)%、(14.67±1.10)%;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为(46.45±1.85)%、(68.90±1.25)%、(34.24±1.45)%;且3个品种总淀粉、支链淀粉及直链淀粉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3)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Vc含量分别为(15.54±1.10)、(17.63±1.14)、(16.76±1.03)mg/100g F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5.50±0.22)%、(15.67±0.30)%和(16.17±0.30)%;糖/酸比分别为2.75∶1、2.74∶1、3.15∶1;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3个品种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巴西蕉和宝岛蕉糖/酸比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同一基因型(AAA)不同品种香蕉果实的淀粉形状、大小、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以及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为解释不同品种间香蕉果实品质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8.
长白山北坡云冷杉林和落叶松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冷杉林是长白山北坡保存最完整的森林植被,而落叶松林是长白山的隐域性森林植被.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等基本特征,于2010年在长白山北坡自然保护区内分别建立了4 hm2的云冷杉林和落叶松林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定位、调查和挂牌.结果表明:云冷杉林样地木本植物有22种,隶属于6科12属;落叶松林样地木本植物有22种,隶属于8科16属.两样地物种组成差异不大,区系组成基本上都属于北温带成分.云冷杉林样地木本植物独立个体数为8640株,包括分支数为9257株;落叶松林样地木本植物独立个体数为3696株,包括分支数为4060株.两样地优势种明显,云冷杉林样地,臭冷杉和长白落叶松处于优势地位,其重要值分别占所有物种的38.7%和23.9%;落叶松林样地,长白落叶松占绝对优势,其重要值占所有物种的61.9%.两样地群落更新良好,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云冷杉林样地,臭冷杉径级结构呈倒"J"型,长白落叶松径级结构呈正态分布;落叶松林样地,长白落叶松胸径≥10 cm个体的径级结构呈正态分布.主要物种空间分布在两个样地中随径级和空间尺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格局,共有种在不同样地间表现出不同的格局.  相似文献   
569.
茚虫威在红火蚁工蚁间的横向接触传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红火蚁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利用其相互清洁和交哺行为等社会性昆虫特有的生活习性,使杀虫剂在巢群内传导,可以达到全巢药剂控制的目的。然而,有关茚虫威在红火蚁巢群内的传导效应尚未见有详细报道。[方法]采用供药蚁/受药蚁模型,研究了药剂剂量、供药蚁—受药蚁比例、处理时间对茚虫威在红火蚁工蚁间横向传毒的影响。[结果]剂量越高,受药蚁的死亡率越高,25 ng·头-1处理组受药蚁死亡率为14.1%~70.0%,而50 ng·头-1处理组的受药蚁死亡率最高可达100%;供药蚁—受药蚁比例显著影响茚虫威的传毒,比例为1∶1时,50、100、250、500 ng·头-1处理组受药蚁死亡率可达100%;随着时间延长,受药蚁的死亡率升高,但在12 h后,供药蚁死亡率最高仅为8.0%,表明茚虫威具缓效特性。[结论与意义]本研究明确了在红火蚁工蚁间茚虫威横向传毒的剂量、时间和供药蚁—受药蚁比例的效应,为应用该药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70.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植被,长白山区是阔叶红松林的核心分布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目前天然阔叶红松林只在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残留了一些面积不等的片段.为比较分析阔叶红松林在不同分布区的异同,以广义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残留片段为研究对象,依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 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12年在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辽宁东部山区阔叶红松林残留片段分别建立了3个固定样地,对6个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定位调查.结果表明:6个样地共记录到木本植物69种,隶属于24科42属,其中槭树科为6个样地物种最丰富的科,区系组成均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同时混有亚热带成分;从物种多度、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看,各样地优势种明显;6个样地所有独立个体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但各样地不同径级个体比例有很大差异,表明6个样地群落处于不同的演替阶段.各样地中重要值位于前3位物种的径级结构可分为倒"J"型、"L"型、单峰型和偏峰型4种类型;各样地主要树种随物种、径级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同一物种在不同样地的分布格局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