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中国的猿猴     
杨奇森  全国强 《动物学杂志》2004,39(1):63-63,75,79
猿猴类属灵长目(PRIMATES)哺乳动物,中国现有3科5~6属19-20种,均为国家Ⅰ级或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分别标注为Ⅰ或Ⅱ),各种和亚种的分布、数量及已建保护区数如下:  相似文献   
542.
为了克服传统玻璃切片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局限性, 利用全自动显微镜扫描系统将玻璃切片制作为数字切片, 建立数字切片库, 并与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相结合, 应用于植物学实验教学中, 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实验技能, 促进相关教学资源的分类管理和持续利用, 有效推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以实验教学实践为例, 介绍数字切片的制作过程、应用和不足, 以期为更好地利用现代化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技术和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43.
沙埋对花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花棒(Hedysarum scopariium)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沙埋的响应,并为固沙造林、水土保持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了6种沙埋深度(0、1、2、3、4和5cm)对花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埋深对花棒幼苗出土率、首次出苗时间、单株叶片数、幼苗生长高度以及生物量的分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种子出苗率在2 cm沙埋下达到最高(95.6%),在5cm沙埋下最低(43.4%);幼苗最大高度(11.6cm)、绝对株高(13.9cm)和最大地上生物量(26.7mg)均出现在2cm的埋深,幼苗最小高度(3.3cm)、最小根长(4.3cm)和最小地上生物量(5.3mg)出现在5cm的埋深;生物量分配随沙埋深度增大而更多地分配给地下部分.2cm的沙埋是花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深度.  相似文献   
544.
司强  周迪勤 《昆虫知识》2001,38(2):148-149
在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过程中 ,如何防止标本腐烂变质 ,是每个制作标本的人都很关心的问题。5~ 9月 ,是采集昆虫标本的最佳时期 ,然而 ,那一段时间气温往往较高 ,湿度较大。在野外采得的昆虫 ,一般当场经毒瓶杀死后 ,用棉花包包裹保存。身体大的 ,尤其是雌性 ,还要取出内脏。但在高温季节 ,即使这样处理 ,5~ 6小时后 ,标本仍有轻重不等的变质 ,轻则褪色、变色或失去光泽 ,重则发黑、发臭 ,完全报废。在展翅板上整好形的昆虫标本 ,需要进行干燥定型处理。气温较高 ,湿度较低的时候 ,可以采用自然干燥的办法。然而 ,在 1周左右的干燥时期里…  相似文献   
545.
RGD多肽与尿激酶原嵌合分子的构建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定点突变及DNA重组技术 ,将编码RGD多肽 (GPRGDWRMLG)的双链DNA片段 ,定向插入到相对于编码尿激酶原的Gly118 Leu119的cDNA分子中 ,构建了尿激酶原的嵌合体基因 ,并在甲醇酵母表达系统中进行了分泌表达。经过Zn2+ 螯合柱及SP阳离子柱两步层析后 ,目的蛋白质被纯化。经纤维蛋白平板测活 ,嵌合分子的比活为 6 5 0 0 0IU mg。嵌合分子与尿激酶相比 ,对显色底物S2 44 4作用的催化效率偏低 ,但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抑制常数IC5 0为 2 1μmol L。以上结果表明嵌合分子不但具有较强的溶栓功能 ,而且具有抗栓功能 ,很可能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双功能溶栓 抗栓分子  相似文献   
546.
为研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TRHR)在大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和在生殖发育调节中的作用,依据大鼠垂体中的TRH-RcDNA设计引物,采用RT-PCR法从大鼠睾丸组织中获得了TRH-R的cDNA克隆,测序表明其核苷酸序列与大鼠垂体中的TRH-RcDNA序列完全一致.应用非放射性原位杂交(NR-ISH)技术观察TRH-RmRNA在大鼠睾丸中的定位,结果显示杂交信号集中在间质细胞中,生精细胞无杂交信号.利用实时动态定量RT-PCR法观察了TRH-R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睾丸中的表达变化,发现在睾丸间质细胞发育的初期阶段(第8天),没有TRH-R的表达,但从第15天起能观察到TRH-R的表达,并且表达量在20天、35天、60天、90天逐渐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大鼠睾丸组织间质细胞能特异性表达TRH-R,并且表达量与发育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547.
为了阐明籼稻(Oryza sativa L.spp.indica)、粳稻(O.sativa L.spp.japonica)对低温强光敏感件的差异,着重研究了低温强光下水稻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与叶黄素循环的变化。随着低温强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类囊体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因而膜脂不饱和指数(IUFA)下降。同时,叶黄素循环的关键酶——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活性降低,叶黄素循环组分中紫黄质(V)含量增加,而单环氧玉米黄质(A)和玉米黄质(Z)的含量减少,表现为(A Z)/(A Z V)比值下降。Arrhenius分析证明,VDE对低温和膜脂不饱和度都敏感。相关分析表明,类囊体IUFA分别与VDE活性、(A Z)/(A Z V)和D1蛋白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粳稻9516相比,籼稻汕优63类囊体膜的IUFA较低,低温下类囊体膜脂流动性和稳定性较筹,VDE活性和(A Z)/(A Z V)比值较低。  相似文献   
548.
研究了不同通氧条件和培养基初始pH等对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AS 3.1602木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糙脉孢菌具有较强的发酵木糖产生乙醇及木糖醇的能力。通气量对木糖发酵有较大的影响。乙醇发酵适合在半好氧条件下进行,此时乙醇的转化率达到63.2%。木糖醇发酵适合在微好氧的条件下进行,转化率达到31.8%。木糖醇是在培养基中乙醇达到一定浓度后才开始积累。培养基的初始pH对木糖发酵产物有较大的影响,乙醇产生最适pH5.0,木糖醇产生最适pH4.0。在培养基pH为碱性条件时,木糖发酵受到很大的抑制。初始木糖浓度对产物乙醇及木糖醇的产率有很大的影响。葡萄糖的存在会抑制木糖的利用,对乙醇和木糖醇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9.
沙棘的生物学特性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是我国北方沙漠地区常见的保土固沙植物,不仅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0.
荔枝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离体培养、有利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转化等生物技术的三个方面在荔枝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已有研究者分别建立了花粉培养、叶片培养、幼胚培养等获得植株的再生体系,克隆了部分荔枝基因,建立了基因枪与根癌农杆菌转化体系。这些研究为荔枝生物技术育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