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新疆地区为控制棉花连作引发的棉蚜等害虫规模性爆发,长期大量使用了吡虫啉等农药,为获得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环境条件下,降解吡虫啉的微生物资源,以吡虫啉为唯一碳源从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中富集降解菌群,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其结构组成,利用多种常规培养基和通过高通量测序结果设计的培养基从吡虫啉降解菌群(BCL)中挖掘细菌资源。结果表明,菌群在门分类水平上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67.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0.67%)、厚壁菌门(Firmicutes,9.99%)、绿弯菌门(Chloroflexi,4.1%)、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84%)等组成;在属分类水平,占比最多的依次为Pseudomonas(16.33%)、Moraxella(11.14%)、Escherichia(4.57%)、Brochothrix(2.19%)等,未能分类的菌属占58.13%。通过基础无机盐等常规培养基分离出BP2、BP5、BP8、BG5、BJ7、BJ17、BJW8等48株菌株,分别隶属于为Shinella、Nocardioides、Agromyces、Sphingopyxis、Bacillus、Cellulosimicrobium、Bosea等属。经Trace element solution和 Vitamin solution培养基分离获得了BMV3、BMV5、BMV7.1、BMV14.1、BLE1、BLE3.1、BLE4、BLE5、BLE10.1等25株菌株,分别隶属于Paenibacillus、Ammoniphilus、Planococcus、Brevibacillus、 Paenibacillus、Bacillus、Sphingopyxis、Rhodococcus、Nocardioides等属。使用16S rRNA序列对比分析,BP5与Nocardioides nitrophenolicus NSP 41同源性达98.08%,BMV5与Ammoniphilus resinae CC-RT-E同源性达98.5%,其他菌株同源性介于98.29%~100%之间。可见依据高通量测序结果设计培养基,可以有针对性地从源自新疆棉区土壤的吡虫啉降解菌群中分离出一些低丰度菌属。在摸索分离新疆特殊环境微生物资源的同时也能为该地区生物修复农药污染土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极端微生物作为非常宝贵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为获得中度嗜盐微生物,采用渗透压选择性培养基,从采自新疆达坂城盐湖及附近的20份水土样本中获得6株中度嗜盐菌,其中包括2株细菌、1株放线菌和3株霉菌。其中两株嗜盐菌对包括大肠杆菌在内的三种指示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有抑菌能力的两株中度嗜盐微生物进行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发现其最适生长盐度为10%(以NaCl计),当盐度超过15%时则不生长;在pH6~9,温度25~37℃条件下均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63.
采用富集筛选法从杜仲根中分离到5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内生细菌, 利用纸片法测定它们的抑菌活性, 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 5株杜仲内生细菌均具有较高的ACC脱氨酶活性, 其中4株菌对大肠杆菌CGMCC1.1103和枯草芽孢杆菌CGMCC1.769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 将菌株JDM-2、JDM-8、JDM-11、JDM-14和JDM-19分别鉴定为Pseudomonas koreensis、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和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  相似文献   
64.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Long chain non-coding,Lnc)RNA SNHG14/微小RNA(microRNA,miR)-211对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宫颈癌细胞株SiHa设三组:空白组(不进行转染)、对照组(转染miR-NC)与miR-211组(转染miR-211 mimic), 噻唑蓝[3-(4,5)-dimethylthiahiazo (-z-y1)-3,5-di- phenytetrazoliumromide,MTT] 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及转移,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检测LncRNA SNHG14与miR-211mRNA水平,Westem印迹法检测黏蛋白4(mucin 4, MUC4)蛋白水平。结果:转染后24 h与48 h,miR-211组的细胞增殖、侵袭、转移指数与LncRNA SNHG14与MUC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miR-211 mRNA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空白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miR-211可抑制LncRNA SNHG14的表达,也能抑制MUC4表达,从而能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肾病(DN)发病的相关临来因素。方法:分析292例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科。结果: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N)发病率为43.49%(127/292)。DN患者的病程、SBP、TC、TG、FBG、HbAIC、LDL-C、BUN和Cr均显著高于NDN患者(P<0.05);但DBP、HDL-C、BMI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归分析结果显示,DM病程、患病年龄、SBP、FBP、TC、TG、LDL-C、HbA1c、BUN、Cr是DN的危险因素(OR值>1)。结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的DM病程、患病年龄、SBP、FBP、TC、TG、LDL-C、HbA1c、BUN、Cr等参数与糖尿病肾病并发率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6.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癌因素,此外其他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作者对HPV﹑HSV-2﹑HCMV的感染途径,感染的人群,致癌机制与宫颈癌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7.
利用琼脂扩散法从蓝麻黄内生菌中筛选出对农作物致病菌和动物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XJEG-GF-82,其对对玉米小斑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18 mm和16 mm,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19、25、27 mm。根据XJEG-GF-82的形态特征和D1 D2区基因序列特征将XJEG-GF-82最终鉴定为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XJEG-GF-82代谢产物中检测出了生物碱和多糖,优化后XJEG-GF-82生成的多糖含量达160.233μg/mL。蓝麻黄内生真菌XJEG-GF-82给新型生物农药及天然药物的研发添加新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68.
采用研磨法首次从新疆药用植物骆驼刺茎和叶等组织中分离得到20株内生菌并从中筛选出一株对作物致病菌的拮抗活性最强的内生菌XJAS-AB-1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最终将菌株XJAS-AB-11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进一步对该拮抗菌株进行扩大培养,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研究,经硅胶柱色谱及TLC从具有抑菌作用的活性部位分离出活性单体C2和H2-2。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分析证明化合物C2和H2-2均属于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骆驼刺植物内生菌中蕴藏着较丰富的抗菌活性物质,是开发天然抗菌药物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69.
目的: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成熟黏附蛋白Cpm39,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通过BamHⅠ和SalⅠ双酶切重组载体pMD18-cpm39获得cpm39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pMAL-p2X上,构建表达质粒pMAL-p2X-cpm39,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表达融合蛋白,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3株Cp39天然粘附蛋白的免疫血清经Western印迹检测其免疫原性。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8×103,与预期结果相符,而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MBP-Cpm39能与Cp39天然黏附蛋白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构建了表达质粒pMAL-p2X-cpm39,获得了具有免疫原性的重组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成熟黏附蛋白的免疫保护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天山马鹿南山种群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野生天山马鹿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2011 年10 月至2012 年6 月和2012 年9 月,利用漂浮法和沉淀法,对分布于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山区天山马鹿的306 份马鹿粪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天山马鹿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主要有鞭虫卵、蛔虫卵、球虫卵、线虫卵和幼虫,总感染率高达85. 6% 。其中鞭虫卵、蛔虫卵、球虫卵及其他(未能鉴定分类的线虫卵和幼虫)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78.1% 、56. 9% 、0.7% 和25. 8% ,感染强度(EPG)分别为106.4、8. 6、0.9 和3.9,其中鞭虫卵占优势。混合感染情况比较严重,鞭虫卵和蛔虫卵的混合感染率为最高,可达4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