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报道了天山山脉中部微孢衣属的3个种类,分别为被膜微孢衣(Acarospora molybdina)、疣微孢衣(Acarospora verruculosa)、戈壁微孢衣(Acarospora gobiensis)。其中被膜微孢衣为中国新记录种。该文对3种微孢衣属的地衣体和子囊盘的形态特征,以及子囊盘、子囊、子囊孢衣和侧丝等解剖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相关彩色图片。  相似文献   
52.
采用PCR从猪丹毒丝菌C43311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表面保护性抗原A的spaA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并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用spaA基因N端免疫保护区(spaA-N)的特异引物从重组质粒pMD18-spaA中扩增得到spaA-N片段,将其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2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spaA-N,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表达融合蛋白GST-SpaA-N,用SDS-PAGE和Western印迹检测表达产物.测序结果表明spaA基因片段大小为1881bp,与已报道的不同血清型菌株spa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3%~99%之间.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蛋白约为64kDa,与预期的大小相近.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表明,表达的融合蛋白GST-SpaA-N能与C43311株SpaA蛋白的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证明原核融合表达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53.
应用PCR从兔多杀性巴氏杆菌C51-3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编码36 kD黏附蛋白的cp36基因, 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并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以重组质粒pMD18-cp36为模板, 用PCR扩增得到编码信号肽除外的成熟黏附蛋白基因cpm36, 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QE30中, 得到重组质粒pQE30-cpm36, 转化大肠杆菌M15, 在IPTG诱导下表达融合蛋白CPM36, 经Ni2+-NTA亲和层析纯化。DNA测序结果表明cp36基因片段大小为1032 bp, 与已报道的16个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cp36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较, 同源性在76.9%~100%之间。SDS-PAGE结果显示, 表达分子量约为37 kD的带有6×His标签的CPM36蛋白, 与预期分子量相符。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 抗重组蛋白抗体分别能与CPM36蛋白和多杀性巴氏杆菌36 kD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 证明原核表达蛋白具有抗原性, 为进一步开展多杀性巴氏杆菌免疫保护性抗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所采集的褐梅衣属地衣(Melanelia Essl.)160多号标本进行了整理及分类,鉴定出该属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托敏氏褐梅和无毛褐梅,并对此2种进行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55.
 根据多年的研究资料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分布在天山西部山脉的地衣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该地区的地衣种类形成了6种群落:1) 土星猫耳衣(Leptogium saturninum)+矮石蕊(Cladonia humilis)+兰灰蜈蚣衣(Physcia caesia)群落;2)黑穗石蕊(Cladonia amaurocr  相似文献   
56.
丙酸是以玉米为原料自絮凝酵母乙醇连续发酵系统废糟液全循环过程中积累的主要抑制物。基于丙酸对酵母细胞抑制机理,开发了3种废糟液全循环条件下乙醇连续发酵工艺策略。首先根据高温导致丙酸生成的现象,去除了物料灭菌环节,使发酵液丙酸浓度显著降低,生物量和乙醇浓度分别提高了59.3%和7.4%。其次,以丙酸浓度达到半数抑制浓度(IC50)40 mmol/L为目标,通过拟合丙酸积累数据预测废糟液全循环的最长运行时间,发酵装置运行应控制在此时间范围内。再次,较低的环境pH值提高了丙酸毒性,而实验证明发酵液pH为5.5时,丙酸对细胞生长的抑制影响最小,因此控制发酵过程中的pH有利于弱化丙酸毒性。  相似文献   
57.
从白花泡桐根、茎、叶中分离出19株内生真菌,对分离出的真菌分别利用琼脂块法和纸片扩散法进行初选和复选,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rRNA基因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抗菌活性菌株进行鉴定。抑菌试验结果显示JSD-8、JM-1和JM-10等3株内生真菌对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1.769、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CGMCC1.1103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10123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鉴定结果表明,JSD-8、JM-1、JM-10分别属于串珠赤霉菌(Gibberella moniliformis)、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 longipes)和托姆青霉菌(Penicilium thomii)。  相似文献   
58.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VNTR-MIRU方法是近年来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已广泛应用于TB流行病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调查爆发流行,追踪传染源,调查优势菌株以及传播机制等方面.VNTR-MIRU分型方法简单快速,是一种有效的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59.
为了了解骆驼刺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我们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整理总结了相关研究情况.现代植化和药理研究表明,骆驼刺含有黄酮、木脂素、有机酸、生物碱、萜类等成分,在抗肿瘤、抗炎、改善腹泻型肠应激综合征、双向调节小肠推进运动方面有良好的活性.将为骆驼刺的进一步研发利用提供参考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0.
旨在研究废糟液直接全循环对絮凝酵母乙醇发酵、糖酵解关键酶以及细胞组成的影响。在一有效容积1.5 L的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使用葡萄糖为220 g/L,添加8 g/L酵母粉和6 g/L蛋白胨的培养基,以0.04 h?1的稀释率进行自絮凝颗粒酵母乙醇连续发酵。每隔3天将收集到的发酵液集中精馏处理,得到的废糟液用于配制发酵培养基。装置运行近20 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废液循环批次的增加,系统乙醇和生物量浓度明显降低,糖酵解途径3个关键限速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不同程度受到抑制。为了应对废糟液中高沸点副产物积累导致的环境胁迫,维持细胞正常代谢,甘油和菌体胞内蛋白生物合成加强,碳水化合物积累减弱。这些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高沸点副产物积累对酵母细胞乙醇发酵影响的机理和菌种的代谢工程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