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分别制备含有魟鱼肝铁蛋白(1iver ferritin of Dasyatis akajei,DALF)和海兔肝铁蛋白(Liver ferritin of Aplysia,ALF)的混合蛋白质体系。选用电子光谱技术和不同电子供体,研究在混合蛋白质体系中,DALF和ALF释放铁的动力学过程和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a2S2O4作为还原剂时,DALF以两相行为进行释放铁的反应;而选用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时,DALF却以一级反应动力学方式进行释放铁的反应,简化释放铁的过程。在混合蛋白质体系中且以抗坏血酸和Na2S2O4为电子供体时,ALF均以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释放铁的反应,认为某些蛋白质参与协助ALF释放铁反应,从而简化释放铁的过程。  相似文献   
42.
长江春大豆核心种质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利用长江春大豆初选核心种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和农艺性状表型等基础数据,对用不同个体取样方法以及不同数据类型建立的核心种质进行评价,目的是确定中国大豆(Glycine max)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根据SSR分子数据聚类,采用类内随机取样,类内以遗传相似性系数取样以及仅依据遗传相似性系数取样都可用于大豆核心种质构建,但是综合不同评价参数发现,以类内随机取样最佳,类内按遗传相似性系数取样次之,单独以遗传相似性系数取样较差。分析不同SSR等位变异保留比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发现,当保留90%和80%的SSR等位变异时,核心种质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由于与SSR分子数据种质遗传关系评价的不一致性,农艺性状等基础数据虽然可用来构建核心种质,但其SSR分子水平代表性相对较低,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用不同方法或同一方法不同重复次数取样建立的核心种质具有异质性,且这种异质性随核心种质取样比例的降低而增大,因此,虽然可依据不同数据类型确定相应的方法建立核心种质,但综合表型和分子数据建立的核心种质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43.
青海省蝗虫四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采自青海省蝗总科昆虫4新种, 即黑纹闸蝗Bryodema nigristria sp.n.、西宁雏蝗Chorthippus xiningensis sp.n.、海北雏蝗Chorthippus haibeiensis sp.n.及黄胫拟槌角蝗Gomphoceroides flavutibia sp.n.。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4.
植物基因遗传转化的非抗生素筛选:甘露糖阳性选择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非抗生素选择系统:甘露糖阳性选择系统在植物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糖类和启动子在甘露糖选择系统中的功能。甘露糖正向选择法不使用抗生素和除草剂基因,作为环境友好的选择系统,它可能在转基因植物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条斑紫菜抗高温和快速生长细胞株系HB的建立及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应用单细胞培养技术培育紫菜新品系,以建立紫菜细胞工程快速育苗系统。通过酶解技术分离出紫菜叶状体细胞,并进行多克隆,从中获得4个细胞纯系植株(HA,HB,HC,HD)。对该4个细胞株系进行了纯系培养,并对其细胞苗和丝状体的生长速度和抗高温(19℃,21℃,23℃,25℃)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船株系具有较高的抗高温性和最快生长速度。在1998年到2000年间,在江苏省启东县海丰海区对HB株系进行了海上栽培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产量高于当地对照组产量,证明了条斑紫菜船株系不仅具有较高的抗高温性,而且也有较快生长速度。本实验说明应用细胞工程进行条斑紫菜育种是一条很好的快速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46.
以多孔聚氨酯泡沫(PUF)固定化黑曲霉P-6021可以实现菌丝体的摇瓶重复间歇发酵产酶,重复5个批次,菌体数目增多,产酶量上升,发酵液酶活达到664u/ml。以PUF固定化黑曲霉P-6021进行了同时产果胶酶和澄清苹果汁试验,以浑浊苹果汁基质发酵12h后, 产酶量可达到643u/ml,苹果汁基本澄清,透光率提高,粘度降低。表明固定化黑曲霉可以同时产果胶酶和澄清苹果汁,实现产酶与澄清过程的耦合。  相似文献   
47.
刘万臣  马宁 《动物学研究》1997,18(2):212-212,220,228
绒山羊转铁蛋白多态性的研究TRANSFERRINPOLYMORPHISMINCASHMEREGOAT关键词绒山羊,转铁蛋白,多态性KeywordsCashmeregoat,Transferin,Polymorphism转铁蛋白(transferin,...  相似文献   
48.
蔷薇科植物MLO蛋白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LO基因家族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抗病基因,MLO蛋白的突变体对白粉病真菌表现出广谱抗性,且能特异性调控细胞死亡,利用自发的细胞死亡来应答发育或非生物刺激。为了分析蔷薇科植物MLO蛋白的结构特征、系统进化及潜在功能,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在Gen Bank中已登录的来自于蔷薇科的7个物种共计82条具有完整ORF的MLO基因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这82条蛋白的氨基酸数量、碱基数、分子量差异较小,平均亲水系数为-0.191~0.253,绝大多数具有内含子结构;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质膜中,包含5~8个跨膜结构;共有15个保守基序,长度在15~50个氨基酸之间。其中,等电点小于7的仅有1条,6条蛋白具有信号肽。系统进化关系揭示了这些物种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保守性;将其与其它物种中已鉴定的MLO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32个可能与抗白粉病相关的候选基因;进一步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仅有17条基因具有MLO型白粉病基因所有的典型结构。因此,本研究表明,所选用的82条蔷薇科MLO基因中,仅有17条基因可能参与寄主-白粉病菌的互作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蔷薇科及其他植物MLO基因的抗病遗传机制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9.
在对长尖叶蔷薇和大花香水月季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其转录组数据中共获得23条MLO unigenes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氨基酸数量、碱基数、分子量差异较小,多数为疏水性蛋白,平均亲水系数为-0.157~0.190,富含亮氨酸和丝氨酸。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质膜中,包含5~9个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组成。其中,等电点小于7的仅有1条,2条蛋白具有信号肽。这23条MLO蛋白具有15个长度在15~50个氨基酸间的保守基序。它们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结果揭示了MLO基因在长尖叶蔷薇与大花香水月季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保守性。将这23条unigenes与来自于月季和拟南芥的MLO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确定了6条可能参与抗白粉病的候选基因,对这6条候选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仅有2条unigenes符合MLO型白粉病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最后,通过q RT-PCR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这2条候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受到白粉病菌侵染后呈积极上调趋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这2条候选基因很可能参与了寄主—白粉病菌的互作过程。  相似文献   
50.
以3个类群73个二倍体蔷薇属(Rosa)植物为材料,克隆获得其FLOWERING LOCUS T(FT)同源基因,并对该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以及多维尺度(MD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3个二倍体蔷薇植物的FT基因共检测到215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包括214个SNP和1个缺失突变,平均185个碱基发生1次突变;氨基酸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共有35个氨基酸发生变异,平均379.6个氨基酸残基发生1次突变;突变位点统计分析结果发现39、258、426 bp位点是高频突变位点,其碱基由A或C突变为T。MD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类群FT基因编码区序列的碱基组内差异依次排序为:野生种月季组中国古老月季,氨基酸组内差异依次排序为:中国古老月季月季组野生种,推测中国古老月季在长期栽培驯化过程中,其FT基因可能经历了较强的人工选择压力,月季组的种和变种可能是古老月季的重要亲本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