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浑太流域洪涝灾害及其治理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抚顺、鞍山、辽阳等在内的中部城市群提供年用水量7.0×109m3的70%[5],对辽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剖析浑河、太子河洪涝灾害问题,找出其成因与特点,从生态与工程结合角度提出治理方略,为防洪减灾,振兴经济服务.2 洪涝灾害成因分析2.1 洪涝灾害的一般分析  洪涝灾害是天降暴雨和下垫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它通常依赖气象、水文地理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因素.气象因素主要指暴雨,包括雨量、雨强和降雨落区.暴雨主要受大气环境制约,目前人类难以左右.然而,通过人工控制增减局地降雨…  相似文献   
62.
63.
研究同质和异质养分环境中邻株竞争对3个木荷种源生长和根系发育的影响,揭示了不同种源木荷生长竞争能力差异原因.结果表明: 与同质养分环境相比,3个木荷种源在异质养分环境中具有苗高生长量大、干物质积累量高和根系增生明显等特点.在异质养分环境下,福建建瓯种源木荷苗木生长量显著高于浙江龙泉和江西信丰种源,与杉木混植时尤为突出,这与其根系形态可塑性高和拓殖能力强有关,混植时,福建建瓯种源木荷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根系生长量较单植显著增长20.4 %~69.0%,其根系在富养表层大量增生的同时快速向深层贫养层拓殖,占有了更多的空间和资源,提高了觅养能力,使其生长优势更为明显,而浙江龙泉和江西信丰种源根系生长和深层土壤根系分布受邻株竞争影响不同程度的降低.纯植时,可能由于根系自我识别作用,3个木荷种源的根系生长发育均受到抑制,导致福建建瓯种源苗木生长量显著减小,而浙江龙泉种源苗高和干物质积累增长明显,这与其根系生理可塑性有关.建议生产上选用觅养效率高和竞争能力强的福建建瓯种源木荷,采用混交造林的方式提高木荷人工林生产力.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AR)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以治疗2年为研究终点,比较治疗前、治疗2年后症状及体征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生活质量变化,评价治疗2年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对可能影响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2年疗效的相关因素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治疗2年总有效率高达72.0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年后症状及体征积分、VAS评分、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中文版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AR 2年疗效的影响因素为病程、治疗前VAS评分及患者用药依从性。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AR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其疗效与AR患者病程长、治疗前VAS评分高、用药依从性差有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血流变学和血清学指标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正常愈合患者各9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1、8、12周时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的差异。结果:术后第1、8、12周两组血清学及血流变学各指标整体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组内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8、12周观察组血清s ICAM-1、sVCAM-1、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PDGF、IGF-1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折患者血清sICAM-1、PDGF、IGF-1、sVCAM-1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水平会随着病程进展发生变化,并且血清sICAM-1、sVCAM-1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水平的升高,血清PDGF、IGF-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引起骨折延迟愈合的重要因素,对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6.
早期胚胎显微注射是目前获得转基因家蚕Bombyx mori的主要途径。显微注射操作对蚕卵的损伤导致注射后的蚕卵孵化率降低, 是家蚕转基因工作的主要障碍之一。本研究对不同卵龄的蚕卵进行了开孔或注射实验, 并对产后5 h的蚕卵上背侧、 腹侧、 前极、 后极和中央等5个不同的位置进行了开孔实验, 调查了卵孵化率和体形异常蚕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 较早卵龄期的注射或从蚕卵背侧的注射可以获得高的孵化率。腹侧注射产生大量的体形异常蚕而背侧注射的蚕完全正常。通过调整注射时期和注射位置避开上述影响可以减少死卵和畸形蚕, 提高孵化率。本研究为改进家蚕转基因操作技术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7.
以D-乳酸高产菌菊糖芽胞乳杆菌Y2-8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960 bp的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磷酸果糖激酶(PFK)与其他乳酸菌PFK具有保守的底物结合位点,但是其变构效应物结合位点存在差异。将pfk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SE380上,获得重组菌E-pSE-pfk。进一步通过诱导条件的优化,重组菌的PFK比酶活达到4.89 U/mg,是优化前的4.79倍。采用低温诱导策略有助于实现菊糖芽胞乳杆菌pfk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麻醉疗效,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VD)应用的价值,以及适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适合麻醉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一医院脑卒中中心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所进行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19名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资料。患者临床症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颈动脉狭窄程度2例中度狭窄,17例重度狭窄。所有手术操作均全麻下在显微镜下操作。1例采用补片成形。18例术中采用TCD及MVD监测下完成,1例未采用超声监测。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无死亡率。术前脑缺血症状术后患者均有恢复。未发现过度灌注的并发症。麻醉效果达到预期目的。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多普勒超声MVD及TCD监测下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全身麻醉下行CEA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中职药剂专业化学类课程实践技能需求进行调研,为化学类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提供依据,解决教学中存在内容重复、与生产实际脱节等问题。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中职药剂专业化学类课程实践能力需求进行调查,数据统计分析采用了SPSS 13.0统计软件和Excel 2007软件。结果:将中职药剂专业化学类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加强实际需要的实践性操作,剔除过时的陈旧内容。形成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验证性实验技术、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实验技术、综合实训、附录等六个模块内容,编撰了《药剂专业化学实训指导》,提出中职药剂专业化学类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标准。结论: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内容能保证学生掌握行业需要的化学类实践技能,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应模块考证的基本要求,成为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相似文献   
70.
大肠杆菌单链结合蛋白SSB在DNA复制、重组和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单链结合蛋白SSB的体外生物功能构建了融合蛋白SSB的表达载体并使其高效表达及易于纯化。ssb基因片段是以E.coli K-12基因组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并通过基因的体外拼接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QE30-ssb。重组菌株M15/ pQE30-ssb经过IPTG的诱导表达了蛋白SSB。收集菌体细胞、超声波破碎后离心取上清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有一与预期分子量(20.6 kD)相应的诱导表达条带出现,其表达量约占全细胞蛋白的30%且以可溶形式存在。利用固定化金属离子(Ni2+)配体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SSB,其纯度达到90%。通过凝胶层析和等离子共振技术对SSB的生物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结果表明,SSB蛋白以四聚体形式与单链DNA分子结合,其亲和力常数(KD)为4.79×10-7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