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81.
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一类环境指示生物,研究其群落特征对湿地退化的响应,有助于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探讨对湿地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价的方法。以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湖、兰州大学高寒草甸与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阿孜站)为研究区域,2018年5、2019年5月采用样线法对区域中4种高原湿地退化梯度,即典型湿地(Ⅰ型)、季节性湿地(Ⅱ型)、中度退化湿地(Ⅲ型)和重度退化湿地(Ⅳ型)的繁殖鸟类群落进行调查研究。研究时段共记录到繁殖鸟类8目14科41种,其中花湖繁殖鸟类39种,阿孜站繁殖鸟类21种。数据分析显示,随着高原湿地退化演替序列,两地的鸟类群落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逐步减小,群落优势度不断增大;Ⅲ型和Ⅳ型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Ⅰ型和Ⅳ型间群落相似性最低,表明鸟类群落随湿地退化发生明显改变,仅与毗邻的退化梯度群落组成相似。研究区域Ⅰ型生境中,水禽类占绝对优势,以红脚鹬(Tringa totanus)为优势种;Ⅱ型中长嘴百灵(Melanocorypha maxima)为群落中优势种;小云雀(Alauda gulgula)和角百灵(Eremophila alpestris)为Ⅲ型群落中的优势种;群落中优势种团为雪雀(Montifringilla spp.)和地山雀(Pseudopodoces humilis)时,标志着湿地已经重度退化(Ⅳ型)。鸟类群落优势种的转变是鸟类营巢环境要求与湿地退化中环境的改变相适应的结果。本研究尝试性的提出如何利用鸟类对高原湿地退化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282.
目的:观察佳助结扎血管夹对胆囊切除术兔机体的影响,为临床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试验组和同类产品对照( Hem-o-lok)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试验组和同类产品对照组分别用佳助结扎血管夹和Hem-o-lok结扎夹,在开腹胆囊摘除术中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观察术后12个月内实验兔的血液生化、电解质、血液学、凝血指标、结扎效果和脏器系数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试验组兔体重在术后3 d时明显降低(P <0.01),ALT在术后1周时明显升高(P <0.05), CREA和ALB水平均在术后1-2周时显著降低( P <0.05,P <0.01),NEUT数目和TG含量在术后2周时明显升高(P <0.05),GLU在术后1周和1个月时明显降低(P <0.01);LYM和RBC数目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1周时降低显著(P <0.05),PLT数目在术后1-2周时均明显升高(P <0.01);同类产品对照组兔体重在术后3 d-1个月时明显降低(P <0.05,P <0.01),血浆ALT、NEUT和PLT数目在术后1周时亦明显升高(P <0.05,P <0.01),ALB和GLU含量在术后2周时均明显降低(P <0.01),TC含量在术后1-2周时则明显升高(P <0.05);其它时间段,试验组和同类产品对照组兔体重、血液生化指标、血液学参数均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明显影响(P >0.05);术后各组电解质指标、凝血指标和脏器系数亦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佳助结扎血管夹在兔夹闭胆囊管残端和血管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其安全性与Hem-o-lok结扎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83.
目的了解女性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征分布。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341例小细胞肺癌女性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在年龄、分期、就诊症状、体重下降、吸烟、家族史、肿瘤位置、治疗方式、疗效反应等方面的特征。结果 2006-2012年该院女性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数呈上升趋势;女性患者平均患病年龄为(57.8±11.2)岁,小于同期男性患者(60.4±10.3)岁;女性〈65岁患者比例高于男性患者(73.9%vs 6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女性患者吸烟只有13.6%,远远低于男性患者吸烟比例(8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女性家族史、体重下降、就诊症状、肿瘤位置、分期、疗效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均与男性无差别。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观察到女性最常见的远处转移是肝转移(40.0%),男性肝转移只占2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女性小细胞肺癌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女性小细胞肺癌就诊的平均年龄小于男性患者;在中青年小细胞肺癌中女性常见;女性吸烟患者较少;相对于男性患者,女性更常见于肝转移。  相似文献   
284.
目的研究戒烟与吸烟对肺腺癌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回顺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确诊前后是否戒烟、吸烟指数对152例患者进行分组,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统计患者的生存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确诊前后戒烟的患者有较好的预后,其生存期较未戒烟患者长(χ2=3.99,P=0.046);吸娴指数的大小对肺腺癌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戒炯对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鼓励确诊患者戒炯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85.
盐池湾自然保护区喜马拉雅雪鸡育雏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永峰  包新康  刘迺发 《生态学报》2010,30(9):2270-2275
2005年4—7月,采用样方法和直接观察法,对甘肃省盐池湾自然保护区喜马拉雅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育雏期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量了16个正在觅食、未受到干扰的雪鸡育雏栖息地和14个阴阳坡的对比样方。研究表明,育雏期的喜马拉雅雪鸡主要选择在海拔3301—3600m之间、中坡及中坡以上的坡位、坡度11—30°之间的灌丛草地活动,这有利于雏鸟获得足够的食物供应和更好的保护后代。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雪鸡育雏期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分为捕食因子和食物因子两类,其主要因子依次为灌丛长度、物种丰富度、地面异质性以及附近(500m内)的悬崖数量。喜马拉雅雪鸡对育雏栖息地的选择其实是最好的食物资源和最有利于逃避敌害之间的权衡,即捕食因子与食物因子之间权衡的结果,这可能是喜马拉雅雪鸡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避免被天敌捕食的行为适应,是高寒地区鸟类的一种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286.
小豆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豆是豇豆属下重要的食用豆类之一。本文介绍了豇豆属下亚洲豇豆亚属的植物学分类情况,综述了小豆与其近缘种(包括栽培种、野生种)杂交的研究进展,为豇豆属特别是亚洲豇豆亚属丰富的遗传资源应用于小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7.
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是我国目前现存的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活体牡蛎礁,但由于人类活动干扰及泥沙淤积等原因,该自然牡蛎礁面积不断缩小,影响着该牡蛎礁的生态功能与保护管理。于2013—2014年开展了首期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恢复工程,基于生态监测结果评估该牡蛎礁恢复工程的生态效果。多层礁体上活体牡蛎丰度显著高于单层礁体(P0.05);随着礁体的发育,恢复礁体上牡蛎丰度显著下降(P0.05)。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在两个生活周期内(2013-09—2013-11,2014-03—2014-05)牡蛎均呈现快递的生长(Q=10.519,Q=6.527,P0.05),而在越冬期内(2013-11—2014-03)牡蛎几乎停止了生长(Q=0.35,P0.05)。随着礁体的发育,恢复牡蛎礁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度并没有增加,但其平均总密度和总生物量均呈现显著性的增长(P0.05);礁体构建后1a时恢复牡蛎礁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总密度和生物量均接近于自然牡蛎礁(P0.05),但显著高于未恢复区(P0.05);恢复牡蛎礁与自然牡蛎礁具有显著不同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ANOSIM,P=0.001)。研究结果表明该牡蛎礁恢复工程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288.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现存5个虎亚种中体型最大者,其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在维持健康生态系统功能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近几十年来,由于东北虎栖息地受到人类活动强烈干扰,致使栖息地破碎化,主要栖息地孤立分布,呈现岛状,天然生态廊道消失殆尽,东北虎的保护面临巨大挑战。因此,确定东北虎关键栖息地,构建与恢复东北虎栖息地之间的生态廊道十分必要。本研究运用专家模型结合东北虎栖息地选择规律和栖息地特征,综合分析植被类型、国家级与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地形因子以及人为干扰因子共7个主要影响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获得各影响因子的相对权重值,运用加权线性方程获得了东北虎潜在适宜栖息地,并确定了东北虎核心分布区以及分布区间的综合代价值。通过廊道设计模型(Linkage mapper)得到东北虎核心栖息地间的潜在生态廊道。结果得到了21条东北虎潜在生态廊道,对打通国内零星分布区,特别是张广才岭-完达山-老爷岭之间的迁移通道、扩大东北虎生存空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9.
本文报道了中国东北无隔藻科18种2变种2变型,其中有1新种1新变型2新组合,中国记录4种1变种,东北新记录3种,其中大部分种类结合室内培养对种的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本文还对东北无隔藻科植物的生态分布、分类上混乱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讨论。  相似文献   
290.
海南南部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南部是中国农作物冬季南繁育种的重要基地。为了明确南繁基地空中昆虫群落结构,利用探照灯诱虫器于2017年-2018年监测了空中飞行的昆虫种类和动态。共计发现396种昆虫,隶属于13目88科307属,其中包括粘虫、棉铃虫、稻飞虱、稻纵卷叶野螟等重大迁飞性害虫以及黑肩绿盲蝽、异色瓢虫等迁飞性天敌昆虫。鳞翅目(206种,52.02%),半翅目(85种,21.46%)和鞘翅目(57种,14.39%)是该地区的三大优势目。本研究明确了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南繁基地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的结构,为指导作物害虫测报和防控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