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9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11.
温室茄子茎直径微变化与作物水分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土培和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茄子(Solanummelongena,品种新乡糙青茄)为材料进行了植株茎直径微变化(膨胀或收缩)与作物体内水分状况的关系试验研究,旨在为利用茎直径微变化无损快速诊断作物水分状况提供理论依据。盆栽和小区试验均采用两因素(土壤水分梯度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随机区组设计,土壤水分控制下限分别取田间持水量的80%FC(Fieldwatercapacity),70%FC,60%FC和50%FC;生育阶段分别为苗期、花果期和采收期;共有4×3=12个处理组合,重复3次。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较高土壤含水量或在较低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在晴好的天气里,茄子茎直径都是在白天收缩,傍晚、夜间复原或膨胀,而且这种微变化动态与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密切相关,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植株茎胀缩的幅度存在明显差异。高水分条件下,植株茎收缩幅度小,复原能力强;低水分条件下,植株茎收缩幅度大,恢复能力差。茎直径变化对环境因子水汽压差(VPD)的响应比较敏感,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为0·8938。茎直径变化量(ΔSd)与叶水势(ψL)、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67和0·965。这些结果显示,茎直径变化量能灵敏、实时、准确地反映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与其它作物水分诊断方法(叶水势法,叶片相对含水量法,细胞液浓度法等)相比,茎直径微变化法可能具有简便、稳定、无损、连续监测和自动记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2.
SDE-GC-MS法分析三种虫生真菌菌丝中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的方法分析了蝉拟青霉、拟细羽束梗孢、根足被毛孢菌丝的挥发性成分,从中分别鉴定出44、28和19种化合物,它们主要为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醇类、烷烃类、酯类和醛类。成分比较发现,3种虫生真菌挥发性物质中有3种主要共有成分,分别为丁羟基甲苯、1-辛烯-3-醇、苯乙醛。除共有成分外,它们各自都有大量特有成分,其中蝉拟青霉主要有5-甲基-2-呋喃-乙酸酯、反式-2,4-癸二烯醛、长叶烯等;拟细羽束梗孢主要有5-羟基-2-癸烯酸-δ-内酯、2,4-二甲基-恶唑、苯酚、β-榄香烯等;根足被毛孢主要有3,4,5-三甲基-苯甲醛、1,3-二甲基-3,4,5,6-四氢化-2(1H)嘧啶、顺式-2-羟基-1-(羟甲基)-9-十八碳一烯酸乙酯。  相似文献   
113.
对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和古尼拟青霉P. gunnii菌丝体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两种菌丝体中的挥发性成分,经GC-MS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分别分析出25种和32种挥发性成分。在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挥发性成分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1,5-二氢-1-甲基-2H-吡咯-2-酮相对含量较高,分别占65.78%和12.77%;在古尼拟青霉菌丝体中挥发性成分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E,E)-2,4-癸二烯醛相对含量较高,分别占62.11%和12.32%。两种菌丝粉共有8种共有成分,分别占蝙蝠蛾拟青霉挥发性成分的71.58%,古尼拟青霉挥发性成分的69.67%;由此可见蝙蝠蛾拟青霉和古尼拟青霉菌丝体主要挥发性物质的成分是相同的。通过对蝙蝠蛾拟青霉和古尼拟青霉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两种真菌菌丝体的药理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4.
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结构生态适宜性评价及其发展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生态适宜性“三基点”理论,采用动态赋权和拟合的方法,建立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结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章丘市为例,对其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结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在有限的农业生态资源下,2005-2010年,章丘市4种农业主导产业的生态适宜性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2011-2015年,则呈下降趋势,其中,2015年油料作物和水果的生态适宜性综合指数出现负值.对章丘市的应用研究证实了本文提出的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结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及预测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5.
肌肉生长抑制素 (myostatin,Mstn)基因失活可引起哺乳动物的肌肉增生,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可靠的试验材料验证Mstn相关分子通路的变化。本研究所用PK3108细胞系是在野生型PK15细胞系的基础上成功靶向敲除一条等位基因,在其靶位点敲入标记基因,敲除了204 bp的外显子3序列, LoxP锚定在其标记基因两侧。利用Cre/LoxP重组酶删除系统删除插入PK3108Mstn靶位点的标记,借助流式细胞仪和荧光蛋白甄别得到无标记的过渡型细胞系PK3108-2。将Cas9/sgRNA表达载体和供体DNA共转染PK3108-2,借助G418抗性筛选和倒置荧光显微镜挑选出仅带阳性标记的克隆L18,对其基因组进行PCR产物凝胶电泳与PCR产物测序,证明克隆L18在预设位点发生同源重组;对其蛋白质进行Western 印迹实验表明,Mstn被成功地敲除失活。综上结果证明,本研究实现了双等位基因的精准敲除,构建了Mstn双敲除梯度回复表达细胞系。本研究为揭示Mstn的作用机制提供理想的实验材料,也为双等位基因的敲除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的微生态特征和围产结局。方法选取AV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正常孕妇100例作对照,取阴道分泌物行湿片、涂片染色、细菌培养及检测IL-6、IL-8,回顾性分析其病原菌菌群的分布,局部IL-6、IL-8水平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120例妊娠合并AV主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45例(37.50%)、B族链球菌34例(28.33%)、粪肠球菌20例(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10.00%),这四种细菌占致病菌总数的84.17%;与正常孕妇相比,AV组孕妇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分别是25.00%vs 11.00%(P0.01)、12.50%vs 4.00%(P0.05)、10.83%vs 3.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孕妇绒毛膜炎和早产发生率分别为8.30%vs 3.00%(P0.05)、10.83%vs9.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V孕妇阴道分泌物中IL-6、IL-8表达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17.64±4.53)ng/Lvs(13.54±4.39)ng/L,P0.001;(38.08±6.29)ng/L vs(27.34±5.10)ng/L,P0.001]。结论孕期AV由肠源性细菌引起,可导致不良的围产结局,需要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17.
电场作用条件与作物种子生长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评价电场强度及处理时间对作物生物效应影响时, 如何确定生物效应指标之间的权重一直是困扰生物信息综合评价的核心问题。比如叶绿素增长1 mg·L–1 的价值相当于多少厘米根长的增加, 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同时, 通过指标加权合成的方法获得综合评价的结果也存在信息丢失的缺陷。针对电场条件对作物生物效应的影响,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思想, 给出了用于综合评价电场强度及处理时间对作物生物效应影响的非参数综合分析方法和相应的数学模型, 该方法不仅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而且还为分析不同外部条件对作物综合生物效应的影响程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应用该方法综合评价了不同电场强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小麦 (Triticum aestivum)种子幼苗株高和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小麦幼苗生长产生不同影响, 在0.5–6.0 kV·cm–1场强范围内, 随电场强度增加, 生理指标呈现振荡性变化, 当处理时间为5分钟时, 1.0和2.0 kV·cm–1场强为最佳处理条件; 处理时间为10分钟时, 2.5 kV·cm–1场强为最佳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18.
【目的】研究大豆蚜发生为害及大豆与多种作物间邻作种植对大豆蚜的控制作用,为大豆蚜的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大豆蚜和天敌田间种群动态;通过田间罩笼、人工接蚜和释放天敌的方法,研究捕食性天敌对大豆蚜种群的控制作用;在佳木斯地区进行大豆与早熟马铃薯间作,牡丹江地区进行黄瓜-大豆-玉米、甜葫芦-大豆-玉米、烟草-大豆-香瓜、甜菜-大豆-玉米等多作物带状穿插种植模式,以单作大豆田为对照,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大豆田大豆蚜与天敌进行调查,研究作物多样性对大豆蚜的控制作用。【结果】2009年6月中下旬大豆蚜开始侵入大豆田,3~5周后田间有蚜株率达到100%,大豆蚜种群发生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上旬在田间逐渐消失。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为蚜虫天敌优势种;按大豆蚜与天敌数量之比700︰1,释放异色瓢虫和叶色草蛉成虫7 d后,蚜虫种群减退率分别为54.78%和78.79%;大豆与早熟马铃薯间作,在大豆蚜种群迅速增长期早熟马铃薯收获(7月20日)后第5天,豆田蚜虫天敌总数是收获前的2.6倍,与同期单作大豆田相比,间作田大豆蚜种群数量降低了51.3%。大豆与甜葫芦、香瓜、烟草和玉米等作物进行多样性间作种植,在大豆蚜田间发生高峰期,单作豆田益害比为1︰65.2,多样性种植区的大豆田益害比为1︰26~1︰42,与单作大豆田相比,间作田大豆蚜种群数量降低40.7%~83.5%。【结论】2009年大豆蚜的种群高峰期为8月3日,田间的天敌优势种类为草蛉、瓢虫和寄生蜂。早熟马铃薯与大豆间作,在大豆蚜种群迅速增长期间收获早熟马铃薯,大量蚜虫天敌转移至间作的大豆田,从而形成对大豆蚜的控制。大豆与其它经济作物间邻作,大豆田天敌昆虫与蚜虫的益害比明显提高,表明利用农田作物多样性能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生物控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9.
2012年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设置了3个N肥水平(2.5、5和10 g N·m-2)的不同NPK配施样地,并以未施肥样地为对照(CK),采用LI 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了样地中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动态和季节变化,分析土壤呼吸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植物生长旺盛期(8月),3个N肥水平中,10 g N·m-2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和2.5 g N·m-2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与CK无显著差异.在植物生长初期和中期(5—9月),施P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呼吸速率.施肥并未改变荒漠草原土壤呼吸的日动态和季节变化特征.各处理日变化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0:00—14:00和03:00—05:00;季节动态的峰值均出现在8月.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及0~1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其决定系数分别在0.40~0.58和0.51~0.70,说明表层土壤含水量是制约土壤呼吸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肝癌的放射治疗可导致放射性肝损伤(RILD)、甚至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寻找较佳的血清标记物对放射性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及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建立放射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动态表达,从而探讨其与放射性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作为血清标记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除对照组外,模型组大鼠右半肝均接受单次6MV X线25Gy照射,于照射2月、4月、6月后,随机抽取10只,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的表达,同时将大鼠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及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将后者与血清TGF-β1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照射第2月、4月、6月后,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值(分别为551.03±69.00 ng/L、645.31±109.29 ng/L、737.89±118.11 ng/L)逐渐升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51.71±51.12 ng/L,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鼠血清TGF-β1值与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r=0.82,P<0.01)。结论:在放射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TGF-β1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增加,其表达亦升高。本研究为放射性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操作简单的手段,为后续TGF-β1作为血清标记物应用于放射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