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乙醇酸氧化酶 (EC 1 1 3 15 ,GO)被认为只含4 0kD一种碱性亚基 ,是因为从多种植物中获得了具GO活性的蛋白 ,SDS PAGE后呈约 4 0kD单带[1] .菠菜GOcDNA编码约 370个氨基酸 ,即 4 0kD多肽 ,其碱 酸性氨基酸的比例高达 0 96 ,富含碱性氨基酸[2 ] .已克隆的GOcDNA在E .coli中表达  相似文献   
302.
目的:构建靶向NBS1基因的 microRNA真核表达载体,鉴定其转染宫颈癌细胞株Hela后的生物活性?方法:根据NBS1mRNA序列设计合成四对pre- microRNA片段,定向克隆到pcDNA 6.2- GW/ EmGFP-miR真核表达载体上,并将其转染至Hela细胞株中?采用菌落PCR和测序分析鉴定插入序列的完整性;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鉴定重组体对NBS1mRNA表达的干扰效果以确定其生物活性? 结果:构建的四组重组体插入片段的碱基序列完全正确?重组体能干扰Hela细胞NBS1基因的表达,四组重组体NBS1 mRNA表达量分别为: 0.24±0.17 (NBS1mi-1组)?0.12±0.12 (NBS1mi-2组)?0.41±0.97 (NBS1mi-3组)?0.48±0.93 (NBS1mi-4组),其中NBS1mi-2组表达最低? 结论: 构建的四组NBS1 microRNA重组体在Hela细胞株中都具有生物活性, 且NBS1mi-2组的干扰作用最强? 载体构建成功,为应用microRNA靶向NBS1的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3.
用浓度为1.0%、2.0%、3.0%的海藻酸钠溶液对黄瓜浸泡处理5min,晾干后室温下贮藏,定期测定黄瓜各项指标,研究海藻酸钠对黄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海藻酸钠溶液处理,能延缓黄瓜失重和腐烂,较好地保持黄瓜硬度,延缓黄瓜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的损失。其中,浓度为2.0%的海藻酸钠溶液对黄瓜的保鲜效果好。  相似文献   
304.
正空间生态位研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能反映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中物种对环境资源的综合利用状况和种间的竞争关系(史作民和程瑞梅,1999;Ibarra et al.,2014)。小型兽类生态位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Churchfield et al.,1999;Patrick,2000;王艳妮等,2005;付和平等,2005;申跃武等,2008;马  相似文献   
305.
蛇毒蛋白C激活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宋国明  任晚琼 《蛇志》1999,11(4):8-11
目的:研究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的分离纯化与理化性质。方法:经DE52-纤维素、CM-Sphadex C-50、G-75柱层析,从安徽芜湖产蝮蛇(Agkistrodon halys)蛇毒中纯化一种均一的蛋白C激活物(PCA)。结果:SDS-PAGE测定分子量约为155000Da,IEF-PAGE测定等电点为4.8。它能使人血浆的KPTT明显延长,显示出强烈的抗凝活性。通过中和试验与显色肽定量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306.
利用2014—2015年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CO2通量数据,结合试验地常规气象观测系统的气象数据,分析冬小麦4个生育期(分蘖期、越冬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内CO2通量的日变化,研究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NEE为-360.15 g C·m-2,总初级生产力总量为1920.01 g C·m-2,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分蘖期表现为碳源,越冬期、拔节期和灌浆期表现为碳汇.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平均值为0.03 mg CO2·μmol-1,光饱和时的生态系统生产量平均值为1.53 mg CO2·m-2·s-1,月平均生态系统呼吸为193.92 g C·m-2·month-1.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4个生育期NEE与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分蘖期、拔节期和灌浆期NEE与饱和水汽压差的相关关系极显著,越冬期达显著水平.冬小麦分蘖期、越冬期和灌浆期NEE日总量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拔节期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07.
【目的】为了更加准确地进行蠓科(Ceratopogonidae)昆虫的分类鉴定,获得更全面、细致的荒川库蠓Culicoides arakawai(Arakawa)雌雄成虫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荒川库蠓雌雄成虫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获得荒川库蠓雌雄成虫复眼、触角、口器、翅、盾板、足和生殖器等性状特征扫描电镜图共计31幅,其中包括精确的体躯量度值,如雌虫触角鞭节各节长度比值为4.80∶3.22∶3.56∶3.54∶3.44∶3.56∶3.56∶3.86∶7.32∶6.96∶7.02∶7.40∶9.78,雌虫触须各节长度比值为2.90∶7.47∶8.07∶2.58∶3.92;雌雄虫翅大小分别为1.34~1.36 mm×0.56~0.66 mm和1.22~1.32 mm×0.40~0.48 mm;受精囊大小为71.87μm×48.07μm。观察到已知特征未被描述的细节,如雌虫小颚齿19枚,分两排排列,雄虫小颚具12~13枚细长小颚齿;雌虫小盾片梯形,具4根粗鬃和6~8根细鬃;雌虫后足距的表面具排列成扇状细毛;雌虫爪端部分叉,爪间突具4对毛状分支;雌虫受精囊表面具刻点,基孔与受精囊宽度比值约为1/9;雄虫尾叶内表面具微毛和大毛及特殊结构。发现新特征——爪毛。通过对比发现荒川库蠓性二型现象明显,如雌雄成虫在触角形态、触角感器的类型及其分布、大颚和小颚的形态及齿的数量和形状、舌的形态及翅形等性状特点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为荒川库蠓的准确鉴定及蠓科昆虫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具有重要的经济学及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308.
广东省发现刘氏链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7月22日,在广东省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蛇类标本1号。基于形态和分子数据(Cyt b),鉴定该蛇为刘氏链蛇(Lycodon liuchengchaoi),为此物种在广东省分布的确切记录。标本(馆藏号HUM20180001)保存在黄山学院标本馆。  相似文献   
309.
目的:观察NF-κB及CyPA在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活性变化,探索NF-κB及CyPA在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正常对照组(n=18)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组:内毒素组(LPS)(n_18):经尾静脉注射LPS 5 mg/kg;分别于造模后6、24、72小时,处死动物收取标本,每个时间点6只(LPS的24小时组因1只死亡固只处死5只).分别测定肺湿重/干重、肺组织TNF-α、IL-1β、NF-κB及CyPA.结果:湿重/干重:B组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A组(P<0.05);同一时间点的比较:B组较A组显著性升高,P<0.05;NF-κB的核内表达量及肺组织CyPA的表达各个时间点之间B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01;结论:NF-κB及CyPA在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理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10.
以云南普通野生稻为材料,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SH),构建了白叶枯病菌胁迫的云南普通野生稻特异表达基因的差减文库.通过对文库所有阳性单克隆进行测序,聚类分析后共获得494条高质量的表达序列标签(EST).经过BlastN分析,有417条与已知功能的序列有较高同源性;经BlastX分析,有104条EST与未知功能蛋白或假定蛋白有较高相似性,49条EST未能找到同源匹配,341条EST与已知功能蛋白有较高同源性.初步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涉及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防御与抗逆应答反应、信号转导、光合作用及膜运输等代谢过程.使用半定量RT-PCR研究了7个可能与白叶枯病抗性相关的EST序列在云南普通野生稻对照和白叶枯病菌处理的叶片中的表达情况,并获得这些基因的表达谱.结果发现,克隆编号为OR7,OR68和OR826的EST受白叶枯病菌胁迫诱导上调表达,其中OR826 EST在蛋白数据库中无同源序列,可能是一类新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而组成型表达的OR143 EST在对照和接菌处理的叶片中均能检测到其mRNA的表达,但其表达量在白叶枯病菌胁迫48 h后逐渐增强,推测这些基因直接参与了云南普通野生稻抗病防御反应.本研究为从云南普通野生稻中发掘和克隆新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研究云南普通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