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5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61.
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ationtransferases,DNMTs)是哺乳动物建立与维持基因甲基化的酶类家族,参与基因表达和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其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 3 Alpha,DNMT3A)是机体重要DNMTs之一,DNMT3A突变或异常表达所诱导的基因甲基化引起机体相关因子活性失调进而诱发疾病发生,DNMT3A介导的基因甲基化与人类常见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密切相关。本篇综述从人类常见病毒感染宿主的角度出发,对DNMT3A在促进病毒感染与诱发疾病中的作用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探究以DNMT3A为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靶点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462.
神经振荡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节律性神经活动模式,研究发现精神神经类疾病患者存在神经振荡异常。外源节律性刺激能够通过“夹带”效应以及可塑性变化机制有效调节异常的神经振荡,具有治疗精神神经类疾病的潜在可能性。目前,外源节律性脑刺激技术主要包括经颅交流电刺激、经颅时间相干刺激、节律性感觉刺激等方式。本文从外源节律性脑刺激技术原理以及目前不同技术在临床上治疗精神神经类疾病的刺激策略、研究进展以及治疗效果等角度展开综述,提出这一类调控技术可能成为未来临床治疗精神神经疾病症状的无创高效新型治疗方案,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63.
本文结合近年我国多地对鲜食农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污染调查研究,总结了不同地区和不同鲜食农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污染分布情况和发生季节特点,并对鲜食农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污染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诺如病毒是一种新型食物安全危害因子。自2006年以来,我国由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数量逐年持续增长。鲜食农产品是诺如病毒的主要传播载体之一,在生产中易被诺如病毒污染,且后期难以消除。我国对鲜食农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污染研究起步较晚,相关数据积累较少,仅在少数地区检测并发现生菜和浆果中存在诺如病毒污染。在国外被污染的灌溉水被证实是农产品中致病微生物的主要污染来源,在国内由于缺乏灌溉水中诺如病毒污染的相关研究,鲜食农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污染源头尚无法明确。本文通过对鲜食农产品和污水/河水中分离出的诺如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初步分析了鲜食农产品的潜在污染来源,为后期开展农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源头防控提供参考,以利于保障鲜食农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464.
商晓康  张思萌  倪军军 《遗传》2023,(3):212-220
组织蛋白酶B (cathepsin B,CatB)是一种定位于溶酶体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最初被认为在溶酶体内发挥非选择性地降解吞噬或者自噬蛋白的功能。然而最新研究发现,CatB也可以选择性地降解或特异性地活化目标蛋白,从而参与调控生理病理反应。在衰老及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大脑中,CatB的表达、酶活性及细胞定位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CatB在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病理学功能备受关注。本文对CatB参与脑衰老及阿尔兹海默症进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讨论了目前有关CatB的神经病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全面认识脑衰老及阿尔兹海默症的病理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65.
466.
淀粉料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67.
随着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微生物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20世纪,人们发现了益生菌,并将其作为有健康功效的食品或膳食补充剂使用。21世纪以来,随着人体微生物组学、DNA合成与测序,以及基因编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生物在人体健康方面展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在新药研发上,提出了“下一代益生菌”的概念,将微生物作为“活体生物药(live biotherapeutic products,LBP)”进行研究和开发。简单地说,LBP是活菌药物,可以用于预防或治疗人类的某些疾病和适应症。LBP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新药研发领域的前沿方向,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着重从生物技术角度介绍LBP的类型和研究进展,并总结了LBP开发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以期为LBP技术的发展与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8.
综述了石斛碱的药用功效、检测方法、含量分布规律以及合成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石斛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69.
干旱胁迫对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和穗发育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是需水量较大的粮食作物之一,拔节至开花的穗期是其一生中的需水临界期,研究玉米穗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对提高玉米干旱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以筛选后的干旱敏感自交系PH6WC(6WC)和抗旱自交系郑58(Z58)为试验材料,采用测坑控水试验,于穗期设置3个水分处理(正常灌水CK、轻度干旱LD、中度干旱MD),研究了穗期不同水分处理对雌雄穗发育特性、开花吐丝间隔以及穗位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D对Z58的株高、雄穗生长特性、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没有显著影响,但雌穗长显著降低;MD显著降低了Z58的穗位叶光合特性、雌雄穗的穗长和干物质积累。对于6WC,LD抑制了其植株生长和穗的发育,使雌穗长、雌穗直径、雄穗长、干物质向穗的分配比率、穗位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光合性能综合指数(PIABS)分别降低了35.3%、11.8%、20.6%、25%、21.1%、20%、23.8%;干旱胁迫程度越重对6WC雌雄穗的发育影响越大。此外,LD与MD分别延长6WC的开花吐丝间隔期(ASI)至5天、9天,LD和MD分别延长Z58的ASI 0、3天。综上所述:穗期的干旱胁迫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6WC和Z58穗位叶的光合特性,但是对干旱敏感自交系6WC雌雄穗的生长发育的抑制显著高于Z58,以至于降低了干物质向穗部的积累与分配。  相似文献   
470.
目的:研究不同果型酸枣仁药材质量差异,分析酸枣仁药材主要成分与其果实表型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山西省内8个主产区的野生酸枣果实为研究材料,对其果实的纵横径、单果重、果型指数、种子的长宽、单粒重、种子长宽比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采用HPLC-UV/ELSD方法测定不同果型酸枣仁中木兰花碱、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等5种成分含量并进行比较;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灰度关联分析其表型性状与主要成分的相关性。结果:酸枣果实表型多样性丰富,其变异系数为3.81%~27.06%;不同果型酸枣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圆型和椭圆型酸枣中的木兰花碱、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含量均高于苹果型、纺锤型、梨型,酸枣仁皂苷B含量在不同果型之间差异较小。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灰度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酸枣果实及其种子的表型性状与主要成分间具有一定关联度,且化学成分与酸枣仁的表型性状具有更高的关联度。结论:依据酸枣果实的表型性状可初步评价酸枣仁药材的质量,该研究为酸枣仁品种选育、质量评价、商品等级划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