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NRO4270A是从萝卜甘蓝(Raphanus brassica,RRCC)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AACC)远缘杂交后代中发现的一种CMS类型,该研究通过育性调查、恢保关系测定、花药发育的显微观察和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对NRO4270A不育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通过连续5年在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的育性调查,发现NRO4270A不能产生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不受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不育率和不育度均为100%。(2)将NRO4270A、pol、ogu、kos、hau等CMS分别与pol、ogu恢复系以及‘华双4号’测交,显示NRO4270A与pol、ogu、kos等不育系统的恢保关系明显不同。(3)通过对NRO4270A与保持系NRO4270B花药发育的显微结构观察和比较,表明NRO4270A花粉的败育时期为四分体期至单核花粉晚期,败育特点为:单核小孢子时期,单核花粉粒不能形成外壁,花药绒毡层液泡化,并逐渐膨大增厚,最后绒毡层和小孢子彻底消失,花粉囊变为空腔,花药完全败育。(4)利用18个探针/酶组合(由6个线粒体基因atp1、atp6、atp9、orf222、cox2、cob探针和3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BamHⅠ和HindⅢ组成)对NRO4270A、pol、ogu、kos、hau等CMS以及NRO4270B和‘华双5号’的线粒体DNA进行RFLP分析,在11个探针/酶组合中,NRO4270A均显示与其他材料明显不同的带型,表明其为新型的不育胞质类型。NRO4270A的发现和利用将有利于克服中国油菜主要CMS类型对环境的敏感性和生产上不育胞质类型单一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82.
手部接触类生物物证是目前案件中的主要生物物证,但关于此类物证在不同载体上DNA的检出量和检验效果、最佳前处理方法以及检材放置不同时间后的检出量和检验效果的变化尚无详细研究报道。通过制备手部接触类生物检材,分别使用直接剪取法、胶带粘取法、两步擦拭法和真空吸取法对检材进行前处理,然后进行DNA提取,用筛选出的最佳前处理方法处理放置不同时间段的检材,均使用常规程序对检材进行DNA提取、定量和复合扩增,并对各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实验观察到总体上使用直接剪取法进行前处理的检材提取到的DNA的量大于使用两步擦拭法和真空吸取法进行前处理提取到的DNA的量,且这4种前处理方法在不同载体的检材之间提取到的DNA量有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放置360 d内的DNA检出量和检验效果无较大差异。由此得出,不同载体上DNA的检出量和检验效果有差异,针对不同载体,其最佳前处理方法也不同;检材常温干燥放置一年内,其DNA无明显降解。  相似文献   
83.
黑素皮质素受体1基因(mc1r)是动物体色形成的关键调控因子,为探讨mc1r基因在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体色褪黑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首次获得橘色双冠丽鱼mc1r的cDNA全序列,并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橘色双冠丽鱼体色变化不同时期和不同组织中mc1r基因的表达差异。获得cDNA全长序列1 699 bp,共编码氨基酸325个,开放阅读框(ORF)为978 bp,5′非编码区(UTR)497 bp,3′非编码区(UTR)224 bp。氨基酸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橘色双冠丽鱼与人(Homo sapiens)、斑马鱼(Danion rerio)、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相似度分别为55.1%、77.1%、90.15%和96.92%。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c1r在橘色双冠丽鱼胚胎发育9个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随着胚胎发育表达量逐渐减少,推测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该基因的基础表达水平即可启动参与体色细胞形成的腺苷酸循环。在"黑色-灰白色-黄色"三个体色蜕变期,mc1r在尾鳍、鳞片、皮肤的表达均呈先降低再稍升高的变化趋势,均在灰白色过渡期呈现最低值,推测这与mc1r和Agouti存在竞争性结合,及mc1r、tyr、tyr1三者是否处于适当、平衡状态有关。橘色双冠丽鱼长至近成鱼期,非正常褪黑鱼(即未完全褪黑)各组织mc1r表达量均比正常褪黑鱼(完全褪黑)高,其中皮肤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褪黑鱼(P 0.05),可见鱼体体表褪黑程度与mc1r表达量呈负相关。在成熟鱼体11个组织中mc1r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鳞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 0.05),说明橘色双冠丽鱼mc1r的主要表达部位是鳞片。本研究通过了解体色变异相关基因表达特征,为鱼类体色遗传和体色改良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84.
姜康  包刚  乌兰图雅  张雯  姜莉  刘超 《生态学杂志》2019,38(8):2490-2499
利用2001-2017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在NDVI数据进行S-G和HANTS平滑的基础上,采用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Logistic曲线曲率变化率法和动态阈值法等3种返青期识别方法研究了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并在植被类型尺度上分析了返青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虽然S-G方法略优于HANTS方法,但两者均对返青期识别的影响较小,总体上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较适用于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识别;蒙古高原平均返青期在124 d左右,其中,西南部和肯特山脉地区返青期最早,杭爱山脉和大兴安岭西侧返青期最晚,总体上呈微弱的提前趋势(-0.04 d·a^-1);从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看,杭爱山脉地区呈明显的推迟趋势,而在大兴安岭、肯特山脉、大湖盆地和内蒙古中西部呈明显的提前趋势;除森林植被外(-0.67 d·a^-1),其他植被类型返青期变化不明显;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与返青期前特别是3月份的温度呈负相关,而与上一年秋冬季的降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5.
泥炭地是重要陆地碳库,在全球范围内大多面临退化问题。选择长白山区排水改造后的白江河泥炭地为研究地,采用水文恢复、小灌木去除和泥炭藓移植结合的技术,通过筑坝堵截排水沟、剪除金露梅和移植泥炭藓繁殖体以实现各3个水平的水位埋深、小灌木盖度和移植密度的手段,进行了短期恢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位提升,泥炭藓定植盖度增大;移植密度不超过1∶10(采集∶移植面积比)的条件下,定植盖度随移植密度增大而增大;在浅水位埋深(5~30 cm)条件下,定植盖度随小灌木盖度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排水泥炭地的恢复项目中,在抬升水位的基础上,移植足量的泥炭藓繁殖体,适当移除小灌木,可提高泥炭地生态恢复的效率。  相似文献   
86.
分析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26发酵液中抑菌物质存在情况,明确活性物质的抑菌效果,初步探索其抗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机制。通过硫酸铵沉淀、大孔树脂吸附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从菌株BA-26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抗菌物质;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抗菌物质抑菌活性;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各活性组分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研究其对菌丝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从菌株BA-26发酵液中获得抗菌粗提物抑菌谱广,对立枯丝核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抑制作用;分离纯化得到11个具有抑制真菌作用的活性组分;其中A6-19和A6-20组分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抑菌活性最强,最小抑菌浓度为7.81μg/mL;菌株BA-26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能使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受阻、膨大变粗、细胞膜破坏并能抑制其孢子萌发。明确了解淀粉芽孢杆菌BA-26菌株产抗菌物质情况,初步探究其抑菌作用机制,为抗菌物质在防治病原真菌等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低度增高的棕榈酸联合脂多糖对胰岛β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0.15 mmol/L棕榈酸和50 ng/mL脂多糖单独、联合刺激大鼠胰岛β细胞株INS-1细胞24h后,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神经鞘脂代谢的关键酶-中性神经酰胺酶(NCDase)的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建立过表达NCDase基因重组质粒pEGFP-C3-NCDase并转染INS-1细胞后,用棕榈酸、脂多糖联合刺激24h,再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15 mmol/L棕榈酸或50ng/mL脂多糖分别刺激INS-1细胞24h后对其细胞活力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联合刺激可明显降低INS-1细胞的活力(P0.05)。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棕榈酸或脂多糖刺激INS-1细胞后并不影响细胞内NCDase的蛋白表达,但联合刺激可显著下调NCDase的表达(P0.05);与pEGFP-C3+棕榈酸+脂多糖组相比,pEGFP-C3-NCDase明显削弱了棕榈酸联合脂多糖对INS-1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低度增高的棕榈酸与脂多糖协同刺激可产生β细胞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胰岛β细胞内NCDase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剥内扎手术(MMH)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及对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III-IV度环状混合痔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MH组(n=58,采用MMH治疗)和联合组(n=70,采用PPH联合MMH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疗效、肛门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MMH组比较,联合组手术出血量明显更少,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明显更短,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MMH组比较,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MH组比较,联合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率均升高,肛管最大收缩压降低(P0.05),但两组直肠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7/70),低于MMH组的34.48%(2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传统的MMH单独治疗,PPH联合MMH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具有更好的效果,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术后疼痛程度及肛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9.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mocellular, Eph)受体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数量最多的成员。Eph受体与其配体肝配蛋白(Eph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s, ephrin)被统称为Eph家族蛋白,通过独特的双向信号传递在调控正常学习和记忆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大量的研究发现,Eph家族蛋白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中发挥复杂而又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突触效能,参与神经元形态发生和调控基因表达等方式影响上述疾病的进程。然而,目前靶向Eph家族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焦虑症及恐惧症等疾病进行治疗的研究却为数甚微。同时,单纯以β样淀粉蛋白为靶点的抗AD药物开发均遭遇瓶颈。因此,探索Eph家族蛋白在上述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变得十分迫切。本文综述了Eph家族蛋白在AD、焦虑症和恐惧症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靶向Eph家族蛋白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0.
本文采用偏振态显微成像系统对生物细胞热损伤进行监测。选取洋葱细胞、绿萝细胞作为实验样品,对洋葱细胞、绿萝细胞进行热损伤,通过比较细胞在热损伤前后的偏振态图像及其相应的偏振特性的变化,分析热损伤细胞的偏振特性变化而获得相关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偏振态显微成像技术对于鉴别正常细胞和热损伤的细胞并评价细胞的损伤程度非常有效,比显微光强成像更清晰地反映了细胞形态结构发生的变化,在生物样品的特性研究及疾病诊断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为鉴别与评价细胞损伤程度提供一种快速的、无损的、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