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0篇
  免费   539篇
  国内免费   201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23篇
  1965年   11篇
  1963年   10篇
  1959年   12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991.
文中详细介绍发现于我国贵州瓮安和峡东地区陡山沱组的管状微体化石Ramitubus increscens,R.de-crescens,Crassitubus costatus,Sinocylocyclicus guizhouensis,Quadratitubus orbigoniatus和Yangtzitubus semiteres等5属6种。以往,虽然对这些化石的亲缘关系有不同的认识,但大部分学者均认为这是一类后生动物化石;特别是刺丝胞动物床板珊瑚类的学术观点,更是得到多数学者的支持。文中根据管状微体化石的形态特征、分枝特点及其内部构造,对此类化石的古生态特征、生物属性和地层学意义进行详细讨论。指出具有分枝特征的Ramitubus确为底栖固着生活类型,目前将其亲缘关系解释为床板珊瑚类是合适的;但不具分枝特征的Crassitubus,Sinocy-locyclicus和Quadratitubus的古生态特征尚不清楚,虽然它们与Ramitubus大小相近,形态相似,但现有的形态学特征似乎更支持将此类化石可与丝状蓝菌联系起来。此外,Sinocylocyclicus和Quadratitubus在贵州瓮安和峡东地区均有稳定的产出层位,似乎显示出这两个属具有生物地层对比的潜力,但两地的产出层位中所共生的化石内容相差较大,因此,两属的地层学意义尚需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992.
克隆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ARF2基因,并分析其分子特性和亚细胞定位,为研究其功能提供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lARF2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特性.采用RT-PCR技术从番茄果实cDNA中扩增SlARF2基因全长,并构建与黄色荧光蛋白(YFP)融合的pBA-ARF2-YFP表达载体,进而再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到野生型番茄中,将得到的T1代转基因种子萌发,然后取根尖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了融合蛋白在活细胞内分布的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SlARF2是富含Ser、Leu、Gly和Pro以及具有ARF家族典型结构域的可溶性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与葡萄、木薯和拟南芥的同源性分别为70.08 %、66.94 %和60.87 %.经酶切和测序分析证实pBA-ARF2-YFP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此外,PCR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在转基因植株中得到表达.经荧光显微镜观察,ARF2定位在细胞核中.表明转录因子SlARF2定位在细胞核中,对番茄果实发育和成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2023年4月21日,在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于白云湖(26°18′36.23″N,110°20′05.43″E;海拔606 m)采集到2号蛙类标本(1雌1雄),经初步形态鉴定,其与桂北琴蛙(Nidirana guibeiensis)特征相似。对采集标本的线粒体16S r RNA进行PCR扩增测序后,构建琴蛙属(Nidirana)部分物种贝叶斯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蛙类标本与桂北琴蛙聚为一支,且具有较高的支持率(1.00);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估算,该标本与广西兴安县采集的桂北琴蛙标本间的遗传距离为0,远小于琴蛙属不同种间的遗传距离(3.2%~8.7%)。经形态特征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蛙类标本为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琴蛙属(Nidirana)桂北琴蛙,为湖南省两栖动物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94.
肿瘤抑制因子P53是一种转录因子,可激活一系列靶基因的转录,从而调控细胞周期停滞、DNA修复、免疫、炎症和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或病理过程。前期研究表明, CCHC型锌指蛋白10 (zinc finger CCHC-type containing 10, ZCCHC10)通过激活P53在肺癌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发挥抑癌作用。为进一步探讨ZCCHC1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RNA测序(RNA sequencing, RNA-seq)技术对过表达ZCCHC10或空载体的ML2细胞进行了转录组分析,一共鉴定到1 284个差异基因[|log2(fold change)|≥1, q值<0.05],包括778个上调基因和506个下调基因。其中,趋化因子CCL18在过表达ZCCHC10的ML2细胞中上调18倍。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 CCL18基因启动子上含有两个P53反应元件。生物素标记DNA亲和实验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 P53可结合到CCL18基因启动子上。荧光素酶活性分析表明, P53可以增强CCL18基因启动子的活性。这些研究表明ZCCHC10通过激活P53促进CCL1...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复方α-酮酸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及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CR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联合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使用复方α-酮酸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 C)、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钙磷代谢(血钙、血磷)变化,并分析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6个月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ys C、Scr、BUN及血磷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α-酮酸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CRF的疗效显著,且能够改善肾功能与钙磷代谢,对患者疾病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996.
凋亡小体是一类由凋亡细胞释放的细胞外囊泡,由于具有良好的载药功能以及优异的靶向能力,凋亡小体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药物递送载体。本文首先概述了凋亡小体的形成机制,然后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凋亡小体的药物递送系统的相关研究,包括完整凋亡小体药物递送系统、重组凋亡小体药物递送系统、原位生成的凋亡小体药物递送系统以及类凋亡小体仿生药物递送系统,最后对凋亡小体在药物递送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潜在解决策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7.
淡水湿地种子库的小尺度空间格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贵华  刘幼平  李伟 《生态学报》2006,26(8):2739-2743
以长江中下游淡水湿地湖里沼泽为对象,研究了种子库在小尺度空间范围的水平分布格局。在沼泽中选择地表植被分布比较均一的16m×4m大小的方形区域,按1m间隔获取64个内径7·8cm、深5cm的圆柱状土样,通过幼苗萌发法鉴定每个土样的种子库组成。采用2个格局指数(离散系数和Lloyd平均拥挤指数)以及Moran空间自相关系数分析了种子库中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种子库由17个物种组成,多年生的锐棱荸荠(Eleocharisacutangula)和龙师草(E·tetraqueter)是种子库中密度最大的物种。两个格局指数显示7个分布频率大于10%的物种的种子全部为聚集分布。MoransI统计分析显示其中只有3个物种为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表明这3个物种的种子斑块大小超过了目前的两个取样单位之间的距离(1m),而其它4个物种的种子斑块则小于这个尺度。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甘油-3-磷酸脱氢酶2(GPD2)、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hMTERF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25例肺腺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以上)。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的DCLK1、GPD2、hMTERF3表达。分析DCLK1、GPD2、hMTERF3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不同DCLK1、GPD2、hMTERF3表达肺腺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结果:癌组织DCLK1、GPD2、h MTERF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低分化,TNM分期ⅢA期,淋巴结转移肺腺癌组织DCLK1、GPD2、hMTERF3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肺腺癌组织(P<0.05)。DCLK1、GPD2、hMTERF3阳性表达肺腺癌患者3年OS率、3年PFS率低于DCLK1、GPD2、hMTER...  相似文献   
999.
气候变化背景下不断加剧的干旱事件对树木的生长及碳积累产生显著影响。然而,树木光合固碳能力及生物量碳储量对相对长期干旱的连续响应机制的研究仍然有限。选择70年生的天然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林,探究长期模拟穿透雨减少对锐齿槲栎光合固碳潜力和生物量碳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续7年的穿透雨减少处理显著降低了锐齿槲栎的光合固碳能力,其叶片净光合速率(A)、最大羧化速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明显降低,且穿透雨减少处理增强了A与气孔导度(gs)、Jmax、Fv/Fm之间的相关性。在适应长期干旱过程中,锐齿槲栎通过增加比叶面积(SLA)、叶片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气孔密度等叶片形态及结构特性变化,降低冠层叶面积(LAI)指数和蒸腾水分散失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缓解和适应干旱胁迫的不利影响。但是,长期穿透雨减少仍...  相似文献   
1000.
多巴胺是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中脑多巴胺系统在控制奖赏、动机、运动和情绪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脑内多巴胺功能紊乱与药物依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帕金森氏病等神经精神障碍有关,动态测定脑内多巴胺变化对于了解多巴胺功能和揭示相关疾病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微透析、快速扫描循环伏安法和光纤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比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多巴胺动态检测应用中的优缺点。以药物成瘾研究为应用实例,利用微透析法发现伏隔核壳部是成瘾性药物产生奖赏效应的关键部位,快速扫描循环伏安法检测到与可卡因自身给药行为相关的三种多巴胺信号模式,而光纤光度法则揭示了酒精成瘾和复吸过程中伏隔核和中脑复侧被盖区多巴胺活动特征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多样性。这些发现为揭示药物成瘾的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