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用3H尿嘧啶核苷标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放射自显影等技术以及根据抗RNA酶和DNA酶的性质比较了感染黄瓜花叶病毒(CMV)及其带有卫星RNA的黄瓜花叶病毒(CMV-S52)的三生烟叶组织中病毒ds RN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接种后时间的延长,CMV-S32感染的组织中卫星RNA的ds RNA含量呈直线增长,第10天达最高峰,而病毒基因组RNA的ds RNA的含量则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最后一次测定。卫星RNA的双链RNA含量也比病毒基因组ds RNA高得多,从接种后的第二天的2.5倍到第10天的20倍及第l{天的近40倍,但不含卫星RNA的cMV接种后在所测定的14天内,各基因组RNA的ds RNA含量比较衡定。  相似文献   
222.
鉴于目前埃博拉疫情在西非流行和输入国内的潜在风险,开发快速准确易普及的检测埃博拉病毒的方法对埃博拉防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建立一种基于颜色判定简单、快速和灵敏的方法,即多引物自配引发等温扩增技术(isothermal multiple self-matching initiated amplification,IMSA)应用于埃博拉病毒扎伊尔亚型的检测。该技术设计了分别对应于埃博拉病毒扎伊尔型核蛋白(nuclear protein,NP)基因的7个区段的6条特异引物,在等温(63℃)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反应1小时,在扩增前加入HNB染料(羟基萘酚蓝)作为反应指示剂,以HNB染料颜色变化作为结果判定的标准。文中利用这种技术与RT-qPCR分别对含有目的片段的假病毒的系列稀释物以及模拟临床样本进行灵敏度分析,同时对30例健康人血浆以及登革病毒、日本脑炎病毒样本进行特异性分析。在塞拉利昂完成了81例埃博拉疑似病例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RT-IMSA方法检测灵敏度与RT-qPCR方法的灵敏度相当,30例健康人血浆样本检测均为阴性,并且与登革病毒及日本脑炎病毒无交叉反应。与获得批准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比较,RT-IMSA检测81例临床样本的结果为53例阳性,23例阴性,5例假阴性。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4%和100%。因此,相较于RT-qPCR的高成本和复杂操作,RT-IMSA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的检测优势。  相似文献   
223.
以玉米自交系‘昌7-2’授粉后4个时间点(授粉后7、10、14和20d)的籽粒总RNA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玉米中5个Argonaute(AGO)蛋白家族基因(AGO1、AGO2、AGO4、AGO10和AGO18)在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GO1和AGO2在籽粒发育过程中呈现一致的表达趋势,在授粉后7d的籽粒中表达量最高,从授粉后7d到20d呈持续下降的趋势。AGO4、AGO10和AGO18具有一致的表达趋势,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授粉后10d的籽粒中表达量最低。结合实验室前期获得的miRNA在玉米籽粒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发现不同AGO家族基因可协助其靶标miRNA参与玉米籽粒发育调控。  相似文献   
224.
在湖南省长沙县大山冲国有林场南酸枣落叶阔叶林建立1 hm2固定样地,基于植物群落学调查数据和等距离网格布点取样的土壤养分测定数据,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P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腐殖质层及0~10、10~20、20~30 cm土层的全P、有效P含量的均为中等强度变异,同一土层有效P含量的变异程度较全P含量高,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全P、有效P含量下降,变异程度增大.土壤全P、有效P含量具有较高的空间自相关性,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有效P含量的空间异质性较全P强,各土层全P、有效P含量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为92.80~168.90 m、79.43~106.20 m.同一土层全P含量分维数高于有效P,空间格局较有效P复杂,有效P含量空间依赖性更强,具有更好的结构性.腐殖质层及0~10、10~20、20~30 cm土层的全P、有效P含量呈现条带状和斑块状梯度性分布,且全P、有效P含量的空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值出现在洼地,低值则出现在山脊.全P、有效P含量与高程、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凹凸度、树种种数、株数、土壤pH相关性不显著,与土壤有机C、全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这反映出土壤P的淋溶特性,其空间变异性受到多种因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5.
湖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南省4次(1983—1987年、1990—1995年、2003—2004年和2009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结合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主要树种碳含量实测数据,研究近20多年来湖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从1987年到2009年,湖南省乔木林植被碳汇为66.40×106tC,碳密度提高了5.65 tC/hm~2,阔叶林碳汇最大(48.43×10~6tC),其次是杉木林(9.54×10~6tC)和松木林(6.68×10~6tC),各乔木林植被碳密度波动较大;除过熟林外,各龄组乔木林均为碳汇,中龄林碳汇最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植被碳密度依次提高了4.75、4.09、0.83 tC/hm~2,成熟林、过熟林分别下降了6.87、13.88 tC/hm~2;天然林、人工林植被碳汇分别为41.01×10~6tC、25.39×10~6tC,碳密度分别提高了7.19、4.91 tC/hm~2。湖南省森林植被(包括疏林)碳汇为84.87×10~6tC,乔木林碳汇最大,其次是竹林,分别占湖南省森林植被碳汇的78.24%和33.31%,碳密度提高了6.24 tC/hm~2,各森林类型植被碳储量随其面积变化而变化。表明近20多年来,湖南省乔木林植被单位面积储碳能力明显提高,天然林在湖南省乔木林植被碳储量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26.
邓健  赵雪  卢笑玥  张丹  徐莉萍  朱运  吴林豪  李江文 《生态学报》2023,43(16):6539-6549
日益加剧的大气氮沉降对土壤养分循环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是其关键调控途径,而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结构和环境差异导致其中酶活性介导的养分转换过程可能不同。但目前对半干旱区土壤团聚体水平养分转化相关酶活性对氮沉降的响应还不清楚。基于黄土高原自然草地持续3年的野外氮添加控制试验,分析不同氮添加水平下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基础理化性质、氮(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磷转化相关的酶(磷酸单酯酶PME、磷酸二酯酶PDE和植酸酶phyA)活性及酶计量比,探索氮添加对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添加导致了不同粒级团聚体中pH显著降低;高氮添加引起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硝态氮、C : P和N : P升高;(2)随氮添加浓度增加,不同粒级团聚体中PME、PDE和phyA活性先降低后升高,而LAP、NAG和酶活性氮磷比均逐渐升高;团聚体酶活性总体表现为小团聚体(<0.25 mm)>中团聚体(0.25-2 mm)>大团聚体(>2 mm);(3)在中和大团聚体中氮添加通过影响土壤N相关养分调控P转化相关酶活性。总之,氮添加通过改变团聚体养分及其计量比、pH等影响氮、磷转化相关酶活性。  相似文献   
227.
杜金红  谭波  张丹 《生物技术》2023,(1):55-61+74
[目的]探讨糖酵解在乳腺癌细胞耐药性中的潜在关联及机制。[方法]筛选乳腺癌细胞HCC1937、MCF7顺铂抗性细胞系。三氟甲氧基羰基氰苯腙(FCCP)诱导后细胞的耗氧率(OCR)的检测表示乳腺癌细胞的糖酵解水平。miRNA高通量测序和遗传学筛选鉴定乳腺癌耐药株中调节糖酵解和耐药性的关键分子。[结果]乳腺癌耐药株在将糖酵解途径重编程为有氧糖酵解。过表达miR-485-5p时耐药株中FCCP诱导的OCR显著上升(P<0.05)。过表达miR-485-5p时耐药株对顺铂的抗性减弱(P<0.05)。敲低MICU1时,耐药株中FCCP诱导的OCR显著上升(P<0.05),耐药株对顺铂的抗性减弱(P<0.05)。过表达miR-485-5p时MICU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同时,miR-485-5p靶向MICU1 mRNA的3′端非编码区。[结论]乳腺癌中miR-485-5p靶向MICU1 mRNA的3′端非编码区减少了MICU1的表达水平。MICU1促进乳腺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促进了乳腺癌细胞对顺铂的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228.
内蒙古草原具有丰富的自然植被和矿产资源。本研究基于Landsat5/7/8 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覆盖度,通过Sen+MK和Hurst指数对内蒙古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稳定性、空间分布和未来演变趋势进行研究,并使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分析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从植被覆盖特征来看,2006—2020年内蒙古草原区植被覆盖度呈增长趋势,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以高波动为主,植被具有轻微或明显改善特征的区域(64.8%)远多于轻微或严重退化特征的区域(23.2%)。与过去15年相比,未来植被退化区域的面积占比预计将增加至36.6%,中部草原区的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中部、东部草原区呼伦贝尔的西部和鄂尔多斯市的西部以及西部草原区乌海都有退化风险,应重点关注。从驱动因素来看,降水是内蒙古草原区空间分异性的主导因素,其与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和气温3个因子的协同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229.
黑风暴     
“黑风暴”是由于自然资源的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据记载,1934年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黑风暴”。那是1934年5月11日的早晨,东部城市的居民被突然出现的景象惊呆了。只见狂风卷着浓密的黄尘,遮天蔽日滚滚而来,千百万吨既细又肥的土壤,  相似文献   
230.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做到目的明确、要求具体,就要求实验前根据学生特点(年龄特征和生物学知识掌握程度)和教材特点,拟订循序渐进的实验计划,以通过实验使学生既掌握实验技能又能培养和发展积极性思维,提高以自学能力为主的各种有关能力,并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和设计好实验教学的课时计划。对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1、模仿性质的实验,要求掌握实验程序;2、独立性质的实验,要求懂得实验操作原理;3、创造性质的实验,其要求是设计实验和说明有关问题。实验的第三层次是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实验能力的较高要求,也是生物实验教学的最高目的,但不论何种层次要求的实验,都要把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三者统一起来,把知识、技能和能力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