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韩一多  向梅春  刘杏忠 《菌物学报》2020,39(12):2268-2276
虎杖象甲培植共生真菌形成的共生体系是植菌昆虫菌业中的典型代表。共生真菌Penicillium herquei如何向虎杖象甲Euops chinensis提供营养尚未明确。本研究发现共生真菌P. herquei的菌丝表面存在大量瘤状凸起物及由凸起物衍生的附属丝等特化结构,该结构可能为虎杖象甲提供营养;对共生真菌的营养研究表明,共生真菌能高效利用山梨醇、蔗糖、海藻糖、葡萄糖等单糖或双糖,以及酪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等昆虫非必须氨基酸,同时在高碳和最适碳源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特化附属物的产生。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植菌卷叶象甲菌业中共生真菌在营养方面的适应性进化证据,而且为进一步揭示共生真菌适应卷叶象甲的营养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特殊环境真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冰  郝阳  蔡磊  刘杏忠 《菌物学报》2013,32(Z1):89-107
真菌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生存环境最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除了我们熟知的土壤、植物残体、水体等一般环境外,还存在极地、高温、高盐等各种特殊环境.对真菌而言,特殊环境是指绝大多数真菌不能生存的环境,而特殊环境真菌是指特殊环境中特有的真菌或适应特殊环境的真菌.特殊环境人为地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第一类,具有某种特定的理化限制因素的环境;第二类,某些特殊基质;第三类,受多因素限制的特殊复杂环境.特殊环境真菌有着独特的适应性,并进化出各种机制来占据生态位.它们在细胞构造、代谢方式、进化机制等方面的特殊性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各种特殊生态环境下生活的真菌类群以及它们的生存机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韩一多  向梅春  刘杏忠 《菌物学报》2019,38(11):1734-1746
昆虫菌业(fungiculture)是一种类似于人类种植业的昆虫种植体系,包括种植、耕作、收获和营养依赖4个过程,可分为高级的社会性昆虫如切叶蚂蚁、白蚁等和低级的非社会性昆虫如食菌小蠹虫、卷叶象甲、蜥蜴甲虫、树蜂等,它们均能种植并取食真菌。近年来随着组学及微生物组技术的发展,植菌昆虫与其共生真菌协同进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系统发育分析阐明了植菌昆虫的起源与进化历程,并显示出与共生真菌系统发育的一致性;共生真菌细胞核数量也从双核增加到最多17个核,而染色体倍型也从单倍体增加为二倍体甚至多倍体;组学分析则揭示了植菌昆虫与其共生真菌在精氨酸、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及几丁质合成或降解等方面显示出了高度的协同进化。本文系统综述了植菌昆虫及其共生真菌的系统进化、核进化及基因组进化进展,并探讨这种协同进化机制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淡紫拟青霉在大豆根际的定殖及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漫红  刘杏忠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3):133-136
温室实验证明淡紫拟青霉M-14菌株发酵液对大豆种子包衣,无菌土中种植1周后有1/10的生防菌能够在大豆根际定殖,其中内根际(根表与根内)可检测到菌剂包衣量的1/1000.第2周时内根际菌量提高10倍以上,4周后有所下降。2%NaClO表面消毒后,检测出植物根内也有少量淡紫拟青霉存在。大豆胞囊线虫感病土中,该菌3周后开始大量增殖。病土中引入菌剂,1周后根际其它各种微生物数量略有减少,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减少16%、27%和27%,4周时均达到平衡,与对照一致。  相似文献   
15.
分离自冬虫夏草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冬虫夏草是生长于青藏高原的一种名贵中药材。天然冬虫夏草及其微环境中生活着多种真菌。作者使用常规分离培养方法对冬虫夏草的真菌区系进行研究。从天然冬虫夏草的子座、菌核和菌膜3个部位共分离到572个真菌菌株,并根据形态特征将大部分菌株鉴定到37个不同的属。这些菌株经SSCP(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分析后,再根据nrDNAITS序列的相似性(以97%为阈值)共区分出92种不同的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其中,属于子囊菌的菌株数及OTU数均比接合菌和担子菌多。从菌膜分离的菌株数及OTU数都明显多于子座和菌核。分离自子座的优势真菌是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而分离自菌核和菌膜的优势真菌均为玫红假裸囊菌Pseudogymnoascus roseus。尚未最终鉴定的部分真菌可能为新的真菌物种。  相似文献   
16.
17.
摘要:【目的】从蛹虫草线粒体DNA中寻找适于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标记。【方法】通过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比较了20个蛹虫草菌株在12个线粒体DNA片段和3个细胞核DNA片段上的序列变异。【结果】蛹虫草在线粒体DNA上的变异水平高于核DNA,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基因内含子的插入缺失多样性和较多的碱基变异位点。不同线粒体DNA片段的变异水平也有差异,而且内含子蛋白比外显子编码的蛋白质更易发生氨基酸的改变。增加使用的分子标记数目,其所揭示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也在逐渐提高。【结论】我们依 次推荐nad3-cox2、cox2-nad5、cox2、cox3、cob和cox1这6个线粒体DNA位点用于今后蛹虫草遗传多样性或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丛赤壳属真菌DNA条形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丛赤壳属19个种为材料,选择ITSrDNA,β-tubulin,EF—1α和RPB2作为候选基因,对获得的205个序列片段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筛选该属的DNA条形码.将种内与种间序列差异以及序列获得的难易程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任何一个单独的基因都不宜作为其DNA条形码,EF-1α与RPB2基因组合可以准确识别种内与种间差异,建议作为该类真菌的DNA条形码.研究过程中,将形态学与序列分析相结合,发现顶环新丛赤壳和小孢新从赤壳两个隐存种.  相似文献   
19.
植物过氧化物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28,自引:0,他引:128  
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POD,EC1 .1 1 .1 .7(X) ]是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一类氧化酶。催化由过氧化氢参与的各种还原剂的氧化反应 :RH2 H2 O2 →2 H2 O R。植物过氧化物酶的研究可追溯到 1 80 9年用愈创树脂为底物进行的颜色反应。但直到一个世纪之后才开展此酶的分离和命名。已知的催化反应底物超过 2 0 0种 ,以及多种过氧化物和辅助因子。迄今被研究最深入的应首推辣根过氧化物酶 (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早在 1 94 0年 ,Thorell即用电泳方法从部分纯化的辣根组织中区分出 2种不同的 HRP,之后此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我国新月孢属真菌Harposporiumanguillulae,H.arcuatum,H.crassum,H.lilliptotanum,H.oxycoracum和一个新种──小旋孢新月孢Harposporiummicrospiralesp.nov.。新种主要特征为球形瓶梗上着生1~3个小梗,孢子微旋,96~13.9×0.6~0.9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