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41.
蓝色花的基因工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近10年来蓝色花花色素复合体与蓝花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42.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K型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雄性不育恢复系LK783的主效恢复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以K冀 5 418A/ / 9112 89/LK783三交F1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极端可育株分别建立保持池和恢复池 ,利用 418个RAPD和 33个ISSR引物对两池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RAPD引物OPK18和ISSR引物UBC_845在两池间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差异 ,在分离群体上的验证结果表明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与两个引物的扩增位点有连锁关系 ,在染色体上位于两个引物的扩增位点之间 ,与OPK184 50 的遗传距离为 (15 .0 7± 6 .2 8)cM (cen tiMorgan) ,与UBC_845 80 0 的遗传距离为 (8.2 0± 4.85 )cM。这两个引物可应用于对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最后 ,利用中国春缺体_四体系和双端体系进一步将UBC_845 80 0 定位于 1BS ,表明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也位于 1BS。  相似文献   
243.
以Cytopore多孔微球固定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CHO工程细胞株4B3,在2L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用无血清培养基DF5S连续灌流培养。4B3细胞的最大活细胞密度和rtPA生产水平分别达到8.83×106/mL和12473 IU/mL。含rtPA的4B3细胞培养上清经MPG吸附层析和Lysine-sepharose 4B亲和层析两步纯化,rt-PA的纯度达到98%。  相似文献   
244.
抗烟青虫转基因烟草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青虫属鳞翅且(Lpidoptera)昆虫。前人研究表明,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中的Bt毒蛋白对其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设法将Bt基因导入到烟草中,是防治这类虫害的一种有效途径。80年代后期以来,为了提高Bt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水平,在编码区密码子的优化、编码顺序的改进和高效启动子的选配方面.都有了很快的发展。有些经过部分改进或人工全合成的Bt基因,还被先后导入到番茄〔1.2〕、烟草〔2-4〕、棉花〔5.6〕、玉米〔7〕、水稻〔8〕等重要作物中。迄1995年止.在美国获准可供商业用的Bt毒蛋白转基因作物已有槔花、玉米和马铃薯等〔9〕。在烟草中迄今未见有Bt毒蛋白转基因株达到生产实用水平的报道。本实验试图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密码子经过优化的Bt基因cryIA(b)及cryIA?〔10〕叫导入离体培养的烟草叶片,然后使之再生,形成转基因植株,再从其后代中选育出既保留原品种优良农艺性状,又具有对烟青虫稳定抗性的转基因株,以期提高该品种的稳产性,降低杀虫农药成本。保护烟田的良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45.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CCL64 细胞发生迁移运动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HGF诱导的细胞迁移运动的影响。方法:细胞迁移检测。结果:HGF不仅具有特异逆转TGFβ1 抑制CCL64 细胞增殖的活性,还具有诱导CCL64 细胞发生迁移运动的效应。当TGFβ1 浓度为500 pg/ml 时,rhHGF以剂量效应曲线方式诱导细胞迁移,而且低浓度的TGFβ1(<100 pg/ml)也可显著增强rhHGF诱导的CCL64 细胞迁移。结论: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HGF和TGFβ1对CCL64 细胞迁移运动具协同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46.
在运用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培育新物种方面,就其实质而言,人是被动的,要靠自然的恩赐。七十年代以来,生物工程对生物的改造和利用,是从“培育加工”技术向“创造性”技术的过渡,按照人类的设计创造生物新类型,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47.
海南岛蕨类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录海南蕨类植物新分布15种,这15种植物是毛叶粉背蕨(Aleuritopteris squamosa)、光脚短肠蕨(Allantodia deoderleinii)、淡绿短肠蕨(Allantodia virescens)、台湾车前蕨(Antrophyum formosanum)、岭南铁角蕨(Asplenium sampsonii)、薄叶阴地蕨(Botrychium daucifolium)、黑足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太平鳞毛蕨(Dryopteris pacifica)、爪哇鳞始蕨(Lindsaeajavanensis)、黑鳞剑蕨(Loxogramme assimilis)、网脉海金沙(Lygodium subareolatum)、三轴凤尾蕨(Pteris longipes)、翠绿凤尾蕨(Pteris longipinnula)、布郎卷柏(Selaginella braunii)和高雄卷柏(Selaginella repanda)。海南现有蕨类植物已达到约450种(包括变种)。  相似文献   
248.
249.
本文用RFLP、RAPD和AFLP三种分子标记技术对农垦58SX1514组合及其F2极性集团进行了分 析,比较了它们多态性和阳性的比率,结果显示,三种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和与目的基因连锁的阳性比率分别为19.93% , 5.23% ;11.17% , 0.76%和86.47% , 7.52%。AFLP的多态性比率和阳性比率均为最高。分析探讨了三种分子标记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区间高分辨率作图和筛选与目的基因连锁标记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50.
β-胡萝卜素高产丛霉菌株的筛选及发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界中分离出 2 7株丛霉菌 ,筛选了β -胡萝卜素高产菌株 ,考察了液态发酵和半固态发醇生产胡萝卜素的适宜条件。在含糖蜜和尿素的液态培养中进行静态发酵时 ,每升发酵液中生成 2 0mg~ 90mgβ -胡萝卜素。在用玉米胚、糖蜜和尿素制成的半固态培养基上进行发酵时 ,获得较高浓度 (0 84 6mg/g干基 )的 β -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