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4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11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5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13篇
  1960年   5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用显微操作方法证实,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至少直至8一细胞期,每个卵 裂球仍然是全能的,即还没有开始分化。1965 年Daniel用激光微束照射破坏2一细胞期兔胚中 一个卵裂球后,另一卵裂球在培养条件下发育 至桑堪胚期。此外,还有Tarkowski和Wroblewska (1967)的卵裂球分离实验,Mintz (1965) 卵裂球重聚合实验以及最近Willadsen (1979) 羊胚卵裂球分离实验等。  相似文献   
992.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种异质性的免疫调节细胞。在癌症机体中,MDSCs是主要的免疫抑制细胞,通过多种途径诱导T淋巴细胞衰竭和凋亡,促进肿瘤细胞逃逸,从而导致肿瘤不受控制地生长,是癌症治疗的主要障碍。目前,MDSCs是癌症药物研究的热点和关键靶点。近年来,研究报道显示多糖可下调MDSCs在癌症患者及肿瘤实验动物体内数量和比例,并诱导免疫抑制功能丧失。食药用菌多糖是天然多糖的主要来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活肿瘤免疫应答,其抑制MDSCs功能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多,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香菇多糖、灵芝多糖等部分种类。因此,本文简要描述髓源性抑制细胞在癌症中的免疫抑制功能,然后详细地综述食药用菌多糖对髓源性抑制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食药用菌多糖在肿瘤免疫药物开发及辅助增强(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3.
白僵菌是最具防治害虫潜力的一类昆虫病原真菌。本研究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237菌株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感染毒力,并探究了白僵菌侵染对红火蚁免疫相关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该白僵菌菌株对红火蚁的毒力较强,在孢子悬浮液108孢子/mL浓度下,对红火蚁的致死中时间LT50为5.288±0.2014 d;在10^4~10^8孢子/mL的不同浓度处理下,红火蚁死亡率随孢子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经计算,第4~10天致死中浓度LC50值由8.82×10^6孢子/mL降低到8.95×10^5孢子/mL。红火蚁被球孢白僵菌感染后,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保护酶类酚氧化酶(PO)的活性在白僵菌处理后的第12 h已出现抑制,而在第24 h、48 h、72 h时均显著高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12 h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在24~48 h阶段酶活显著上升,之后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在较早时段保持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水平,至中后期48~72 h出现持续升高。解毒酶类混合功能氧化酶系(MFO)的活性在整个检测时间段内表现为抑制-上升-抑制-上升的波动状态;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变化与SOD相似,只在24~48 h阶段出现上升。白僵菌还导致红火蚁免疫信号通路Toll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在处理后12 h,识别因子GNBP1、Spaetzle即被激活,维持上调-回调波动趋势;而信号传递因子Myd88、pelle在检测的12~72 h内基本处于被抑制状态,只有Myd88在48 h时表达量上升;转录因子Dorsal以及抗菌肽Defensin在12~24 h都已被显著激活,而在后续48~72 h被抑制。综上所述,球孢白僵菌237菌株通过调节红火蚁酶活以及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实现成功侵染和致病作用,具有很高的生防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摘要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比较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1例胰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机器人组(n=26)和腹腔镜组(n=35)。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机器人组给予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CRP 、PCT、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机器人组禁食时间及排气时间显著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A19-9、CA125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CA19-9、CA125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A19-9、CA125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CRP、PCT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CRP、PCT明显升高,且机器人组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显著(P<0.05);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拔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机器人组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显著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44%、6.67%,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能够显著提高胰腺癌手术质量,且对血清CRP 、PCT的影响较小,且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与腹腔镜手术较为接近,为患者提供机器人微创治疗是未来临床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检测烟酰胺及联合伊曲康唑的抗烟曲霉活性。方法采用CLSI推荐的M38-A2肉汤稀释法及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烟酰胺与伊曲康唑对15株烟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协同指数(FICI),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加药后烟曲霉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烟酰胺对烟曲霉具有抑制作用,MIC为12.8~25.6 mg/mL;烟酰胺与伊曲康唑具有协同抗菌作用,协同指数<0.5;膜蛋白相关基因与外排泵相关基因在烟酰胺单用及联合用药下,表达下调。结论烟酰胺具有抑制烟曲霉及增强伊曲康唑抗烟曲霉的作用,抑菌及增效作用与下调烟曲霉膜蛋白基因和外排泵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皮肤癣菌是临床最常见的真菌之一,目前已报道的50余种皮肤癣菌中有20余种对人类有致病性。新兴的分子鉴定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特异的优点,能够克服传统的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培养耗时费力的局限性,帮助皮肤癣菌病的快速精准诊断和合理用药。该文回顾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文献,从皮肤癣菌标记基因和分类学进展、基于PCR的分子鉴定技术、恒温核酸扩增技术和MALDI-TOF MS技术这四个方面,介绍皮肤癣菌的分子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7.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酵母类真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HIV感染是导致隐球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近年来关于非HIV患者隐球菌感染的报道不断增加。体外药敏试验证实大部分新生隐球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具有内在抗性。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是用于隐球菌感染治疗的一线药物,而长期广泛用药引起新生隐球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逐年升高,患者临床治疗失败率居高不下。为进一步加深对新生隐球菌的认识,本文结合国内外流行病学报道及相关研究,从感染现状、生物学特征、诊治方法和耐药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为阐明高原鼠兔干扰下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分布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以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代表其干扰强度,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选择3个不同干扰强度的高原鼠兔栖息区,调查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并分析高原鼠兔干扰下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增加,植物群落平均高度增加、盖度下降;(2)植物功能群多样性指数下降,其中莎草科和杂类草功能群多样性指数下降显著;(3)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显著增加,土壤pH和土壤紧实度显著下降(P<0.05);(4)通过冗余分析和偏冗余分析,土壤化学因子(土壤全磷和全钾)的总效应和净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高原鼠兔干扰下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分布与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99.
报道了越南防己科(Menispermaceae)一新记录种:短梗千金藤(Stephania brevipes Craib)。据文献记载,该种仅分布于泰国,现首次在越南发现其分布。本种与粪箕笃(S. longa Lour.)形态相近,但叶宽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扁圆形,雄花序小,腋生或生于无叶的茎上,总梗较短,花萼淡黄色,花瓣红紫色,内果皮外部沟数目较少而与后者不同。还提供了该种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图版、分布及生态学等信息。凭证标本保存在越南国立自然博物馆标本馆(VNMN)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1000.
在最新分类系统框架下对长蒴苣苔亚科(Didymocarpoideae)的染色体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长蒴苣苔亚科的细胞学研究仍存在不足,尤其在种级水平上的研究不足25%,且存在一些属的染色体数据空白的现象。在新的分类系统下,一些修订后的属染色体数目表现出一致性或更加具有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属的染色体数目变异仍十分复杂,如汉克苣苔属(Henckelia)和长蒴苣苔属(Didymocarpus)。基于已有的染色体数据,对长蒴苣苔亚科内一些重要属的染色体进化模式及其对物种分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推测染色体数目的多倍化及非整倍化进化可能对各类群的物种分化具有重要作用,但需要今后利用基于DNA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并结合分子系统学和基因组学研究才能深入地解析染色体的进化模式及其对物种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