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1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81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10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8 毫秒
991.
采用Granier热扩散方法(TDP)测定了尾巨桉2个径向深度(0~2和2~4 cm)的液流速率,探讨液流径向变化对树木蒸腾估算产生的影响、不同个体大小的估算误差以及估算误差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水汽压亏缺(VPD)的关系.结果表明: 尾巨桉的日蒸腾量在单点径向深度0~2 cm条件下估算值最大,两点综合估算值次之,单点径向深度2~4 cm最小,单点径向0~2 cm和径向2~4 cm所得的日蒸腾量分别较两点综合估算值高估了32.9%和低估了58.7%;用单点径向0~2 cm估算蒸腾量时所产生的误差随胸径的递减而减少,胸径为17.7、12.9和9.8 cm的树木产生的估算误差分别为51.7%、33.0%、18.0%,而单点径向2~4 cm所产生的估算误差则没有明显的径级差异;PAR和VPD都与单点径向0~2 cm估算误差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相比较VPD而言,PAR与单点径向0~2 cm估算误差的相关性更好.相比传统的仅用单一深度液流速率估算单株蒸腾耗水量的方法,两点估算方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日蒸腾量计算的精度,为尾巨桉人工林森林耗水量估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从形态学而论,烟杆藓属(Buxbaumia Hedw.)在苔藓植物中是一个独特的类型。该文简要介绍了烟杆藓属的历史和该属在中国的研究状况,以及该属的模式种烟杆藓首次在中国的发现。对烟杆藓在新疆的着生生境及群落状况做了详细介绍, 还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烟杆藓的孢蒴、蒴齿和孢子形态、中国烟杆藓属分种检索表及属的系统关系进行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993.
槐糖脂是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低毒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利用球拟假丝酵母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槐糖脂极大地加速了其产业化进程。对槐糖脂在球拟假丝酵母中的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的特点和基因工程改造假丝酵母合成新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扩展球拟假丝酵母作为糖脂化合物合成底盘细胞提供建议和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评价裂褶菌cfcc7252菌株降解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的能力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因子液体培养实验,研究了通气、p H、温度、碳源和氮源种类及浓度、金属离子、盐度、染料浓度对该菌降解效果的影响;采用平皿培养实验,利用植物种子萌发和微生物抑菌实验对降解产物进行毒性测试。【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裂褶菌cfcc7252菌株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均能高效降解MG。该菌在10.0 g/L葡萄糖,5.0 g/L酵母浸粉,0.01 mmol/L Zn2+,p H为4.0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6 h,对350 mg/L的MG降解率达67.8%;连续降解7次后,其降解率还能保持在95.4%以上。此外,该菌在盐度低于10.20%时,其对MG的降解率均达到98%以上。对植物、微生物的毒性测试结果表明,MG降解产物对红豆、豌豆等植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等微生物基本没有毒性。【结论】裂褶菌cfcc7252菌株在处理以MG为主的染料废水时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三种衰弱评估量表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病情评估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5月到2016年10月在老年医学中心确诊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用Fried衰弱评分、临床衰弱量表(CFS)、爱特蒙特衰弱量表(EFS)对每位患者进行衰弱评估,将三种量表的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ried评分、CFS评分与EFS评分判定为衰弱患者分别为6例、8例与14例,发生率为5.0%、6.7%和11.7%,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Fried评分与CFS评分、EFS评分呈正向相关性(P0.05),对于冠心病患者衰弱评估具有一致性。对于冠心病衰弱程度评估中CFS评分与EF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文化水平、心功能分级、居住情况与睡眠障碍为Fried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三种衰弱评估量表对于冠心病患者衰弱病情评估具有一致性,但具有不同的临床应用价值;患者的文化水平、心功能分级、居住情况与睡眠障碍与衰弱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赋分诊断(HER-2、ER和PR)三阴性乳腺癌(TNBC)并腋淋巴结转移(ALN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CDU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6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对比分析两组乳腺癌的CDU征象,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DU赋分诊断与TNBC的相关性。将CDU描述性指标纳入赋分(0~15分),赋分10分者为NTNBC,8~10分为疑似TNBC,8分为倾向TNBC。结果:本组乳腺癌CDU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90.96%(785/863),删除不能确定乳腺肿块性质78例(9.04%)。NBC组(105例)与NTNBC组(680例),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48.57%vs10.70%)、最大径5.0 cm(21.90%vs15.30%)、无微钙化灶(87.62%vs74.12%)、境界清楚(56.19%vs41.47%)、边缘无毛刺征(74.29%vs41.62%)、周边无高回声晕环(74.29%vs46.76%)、后方回声无衰减(72.38%vs46.76%)、ALNM(61.90%vs 37.35%)等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肿块数目、纵横径比、回声程度、回声分布和血流分级等则无明显差异(P0.05)。CDU赋分10分为NTNBC与病理符合率93.93%(680/724);8~10分疑似诊断TNBC符合率11.51%(16/139);8分倾向诊断TNBC符合率64.03%(89/139),TNBC总诊断符合率为75.54%(105/139)。在CDU诊断785例乳腺癌中,ALN肿大319例(40.64%),其中TNBC组61.90%(65/105),NTNBC组37.35%(254/680)。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无毛刺征、周边无高回声晕环、后方回声无衰减和ALNM等与TNBC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貌似良性肿块并腋淋巴结肿大,CDU赋分8分,同时年龄≤50岁或未绝经,或有乳腺癌家族易感史者,可作为CDU诊断TNBC并ALNM重要参考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失活可引起哺乳动物的肌肉增生,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可靠的试验材料验证Mstn相关分子通路的变化。本研究所用PK3108细胞系是在野生型PK15细胞系的基础上成功靶向敲除一条等位基因,在其靶位点敲入标记基因,敲除了204bp的外显子3序列,LoxP锚定在其标记基因两侧。利用Cre/LoxP重组酶删除系统删除插入PK3108Mstn靶位点的标记,借助流式细胞仪和荧光蛋白甄别得到无标记的过渡型细胞系PK3108-2。将Cas9/sgRNA表达载体和供体DNA共转染PK3108-2,借助G418抗性筛选和倒置荧光显微镜挑选出仅带阳性标记的克隆L18,对其基因组进行PCR产物凝胶电泳与PCR产物测序,证明克隆L18在预设位点发生同源重组;对其蛋白质进行Western印迹实验表明,Mstn被成功地敲除失活。综上结果证明,本研究实现了双等位基因的精准敲除,构建了Mstn双敲除梯度回复表达细胞系。本研究为揭示Mstn的作用机制提供理想的实验材料,也为双等位基因的敲除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98.
以不同发育阶段款冬花(发育初期、中期、中后期、解封期及花朵期)为对象,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其次生代谢物种类及含量的合成累积规律,并进行高通量转录组学测序,从差异表达的基因中寻找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的关联酶基因。代谢组学分析发现,款冬花不同发育阶段的次生代谢物代谢组成明显不同,苯丙素类成分在发育初期至中后期含量较高,之后逐渐降低;黄酮类成分(芦丁、山奈酚)在发育的各个阶段含量均有波动,但总体变化不大。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与苯丙素类成分生物合成相关的酶基因(COMT、HCT),随着花蕾的发育表达量逐渐降低;与黄酮类成分合成相关的酶基因(FLS、F3H、DFR),其表达量在不同阶段变化不大。转录组测序中的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同次生代谢物成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本文采用的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结合的方式,对款冬花的次生代谢物累积规律进行分析,为今后款冬花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调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采用Granier树干液流监测系统, 于2014年6-9月份监测河南信阳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枫香(散孔材)和栓皮栎(环孔材)水分利用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 在7月份干旱天气和虫灾情况下, 导致环孔材树种叶面积大量减少, 7-9月份期间枫香和栓皮栎的日间平均树干液流密度值分别为33.1 g·m–2·s–1和24.8 g·m–2·s–1; 而6月份的数值分别为31.6 g·m–2·s–1和44.2 g·m–2·s–1。枫香和栓皮栎的树干液流密度与大气水汽压亏缺(VPD)呈对数函数关系, 决定系数R2分别为0.38和0.91。液流速率与lnVPD的斜率/ VPD =1下的液流速率, 枫香和栓皮栎分别为0.62和2.87; 此比值受栓皮栎的叶面积和水力导度的影响。枫香的实际蒸腾速率普遍比通过方程计算的预测值低。由于栓皮栎水分利用对环境的较高敏感性, 水分胁迫会导致水分利用下降从而影响生长速率, 进而减缓木材产出的时间。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 需要根据不同的林业管理目标合理配置两种木材结构树种。  相似文献   
1000.
川中紫色土区林地型小流域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侵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川中紫色土区水土流失特点, 选取“长治”五期工程前后变化最为显著的林地型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了不同农地、林地、荒草地和其他用地占地率的小流域土壤侵蚀量与土壤流失面积、土壤流失强度间的回归模型, 利用聚类分析法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比例的流域进行分类, 分析林地型小流域土地利用比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表明: (1)林地型小流域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766.8 t×km–2×a–1, 总体属于轻度侵蚀, 相比于该区域农作型小流域, 流域侵蚀强度平均减幅为677.2 t×km–2×a–1 (2)不同土地类型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都属于强度侵蚀以下, 农地、林地、荒草地和其他用地类型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2601.0 t×km–2×a–1、610.6 t×km–2×a–1、5295.4 t×km–2×a–1、–834.9 t×km–2×a–1, 其土壤侵蚀比分别为23.0%、19.5%、59.6%、–2.1%(3)农地占地比例在15%-25%范围、荒草地占地比例低于20%时, 林地占地比例高于55%时, 水土保持效果最好。(4)该地区林地型小流域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强度以上侵蚀模数分别为102.9 t×km–2×a–1、536.0 t×km–2×a–1、2549.7 t×km–2×a–1、6264.8 t×km–2×a–1、11563.6 t×km–2×a–1。(5)治理时应把荒草地作为重点, 同时应考虑把强度以上侵蚀地段治理到轻度侵蚀程度, 把中度侵蚀地段治理到无明显侵蚀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