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31.
目的:动态观察去卵巢大鼠血清和骨髓细胞碱性磷酸酶( AL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8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基础组以及假手术和去卵巢3、6、12、24周组。分别在手术前(0)和手术后3、6、12、24周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各组大鼠,分离血清,制备骨髓细胞甩片,用721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ALP水平的变化;用显微镜计数骨髓细胞甩片ALP阳性染色细胞的数目。结果在假手术组大鼠中,血清ALP水平在手术后3周显著上升并持续到手术后6周,但在手术后12周开始显著下降并持续到手术后24周;骨髓细胞ALP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在手术后3周显著上升并持续到手术后12周,但在手术后24周却显著下降。在去卵巢组大鼠中,血清ALP水平在手术后3周显著上升,到手术后6周开始显著下降并一直持续到手术后24周;骨髓细胞ALP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在手术后3周显著下降并持续到手术后24周。从手术后3周开始,去卵巢组大鼠血清ALP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大鼠,但骨髓细胞ALP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大鼠。结论假手术组大鼠血清和骨髓细胞ALP水平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去卵巢大鼠血清和骨髓细胞ALP水平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建立肠道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方法,为实验研究和治疗因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提供良好的模型。方法 24只6周龄SPF级雄性BALB/c小鼠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MDR-PA组、MDR-PA+抗生素组和MDR-PA+禁食组,6只/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灌胃、PA悬液灌胃、自由饮用含头孢曲松钠水后PA悬液灌胃和禁食后PA悬液灌胃。实验结束后对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和炎症评分;检测炎症因子TNF-α和INF-γ浓度。结果结肠组织病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炎症变化;炎症因子TNF-α和INF-γ浓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方法均可成功建立肠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孢菌感染的动物模型,可根据不同实验目的选择不同的建立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133.
谢莉  韩永华  李冬郁  曾艳华 《遗传》2009,31(4):420-425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45S rDNA在栽培高粱×拟高粱、甜高粱×拟高粱F1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进行定位研究。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2个杂种分别检测到2个杂交信号, 在减数分裂粗线期、终变期、中期Ⅰ染色体上45S rDNA位于一个二价体上, 说明这两个杂种携带45S rDNA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根据45S rDNA位点随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位置变化, 表明这两个杂种染色体配对行为正常, 平均构型为2n=2x=20(10Ⅱ), 证明45S rDNA可作为染色体的一个识别指标间接地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变化行为。  相似文献   
134.
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牛白细胞黏附缺陷症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华  张胜利  韩广文  薛建华  赵鹏 《遗传》2007,29(12):1471-1474
牛白细胞黏附缺陷症(BLAD)是由常染色体上CD18基因单碱基突变(A→G)引起的隐性遗传疾病,隐性基因纯合时导致白细胞表面的β2整合素表达明显减少或缺乏而引起临床发病,患病牛的主要特征是机体免疫力降低、易患病从而影响其生产性能的表现,严重影响了奶牛场的经济效益。该工作利用自行设计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对PCR、PCR-SSCP条件的筛选和优化,并结合DNA序列测定,建立了PCR-SSCP检测BLAD 有害基因的新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率高,使用样品宽泛,适合大样本筛选,为奶牛BLAD有害基因的分型和筛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为我国奶牛的分子选育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5.
不同寄主蒲螨种群间亲缘关系的RAPD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RAPD技术分析了采自河北昌黎和天津蓟县等不同地点的9个不同寄主的蒲螨种群间的关系。通过对100条RAPD引物的3次重复筛选,获得32条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应用这32条引物共扩增出268条带,依据这些条带计算遗传距离,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9个蒲螨种群可分为3个组(A、B和C组)。其中A和B组属于小蠹蒲螨群,A组由护林神蒲螨Pyemotes dryas组成;B组由小蠹蒲螨P. scolyti和寄生于松树小蠹Scolytidae sp.的蒲螨组成;球腹蒲螨群组成C组,并分为两个分支,寄生于桃树小蠹寄生蜂Pteromalidae spp.的蒲螨为一支,寄生于柏肤小蠹Phloeosinus aubei Perris、皮蠹Dermestidae sp.、日本二齿茎长蠹Sinoxylon japonicum Lesne(黑枣树和柿树)和桑梢小蠹Cryphalus exignus等的5个蒲螨种群为一支,这5个蒲螨种群形态上未见明显差别。C组中的寄生桃树小蠹寄生蜂的蒲螨与该组其他蒲螨种群的遗传距离最远,达到0.3236~0.4111,并且存在生殖隔离,该蒲螨似已分化成为独立的新种;C组其他种群是否存在近缘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6.
植物茎秆性状形成与发育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珀  韩天富 《植物学报》2008,25(1):1-13
株型是作物品种改良的重要目标性状, 其中茎秆是最重要的株型性状。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 茎秆性状的形成和发育受多个重要基因的严格调控。本文从茎秆的发生、形状和分枝的形成等方面对茎秆发育的分子机理进行概述, 以期为植物株型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7.
淋巴细胞胞质蛋白2(lymphocyte cytosolic protein 2,LCP2)是一种衔接蛋白质,在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中扮演重要角色,激活下游信号因子以完成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LCP2也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高表达会导致不良的预后效果,降低患者生存率,其具体作用机制涉及多条信号通路。本文不仅对LCP2的分子结构以及基本功能进行了介绍,而且重点综合评述了LCP2通过参与NF-κB、MAPK、JAK/STAT以及PD-1/PD-L1信号通路调控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总结了LCP2作为肿瘤治疗靶点的潜在作用,为将来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标志物筛选等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8.
乳酸菌发酵可赋予茶饮料独特的香气与滋味,且可改变其物质组成,产生益生因子等。目前,针对乳酸菌在不同发酵阶段对茶汤中风味物质形成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从中国传统泡菜中筛选获得的棒状乳杆菌FZU63为发酵菌株,对不同发酵阶段红茶汤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还原糖、游离氨基酸、有机酸等含量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发酵红茶汤的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棒状乳杆菌FZU63以红茶汤中的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和木糖作为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碳源物质。红茶汤经棒状乳杆菌FZU63发酵作用后,香气成分丰度显著增加,且主要香气组分结构发生改变,发酵红茶汤在花香、坚果香的基础上增添了水果香;此外,部分苦味氨基酸含量下降,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增加;并且,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现积累。同时,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棒状乳杆菌FZU63发酵可改善红茶汤的感官品质,且在发酵48h后达到较优。本文系统分析了经棒状乳杆菌发酵不同阶段对红茶汤风味的影响,可为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的品质控制与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9.
测定葡萄糖的酶场效应管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葡萄糖氧化酶(GOD)、恋用聚丙烯酰胺包埋法固定化在氢离子敏感场效应管(H+-ISFET)栅极绝缘层表面,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的特异性就制成了对萄萄糖进行定量测定的酶一葡萄糖传感器。该传感器的测定范围为5×10-6—2×1O-4g/ml,响应时间为25s(动力学方法),重复性误差小于4%,一个月内未发现传感器输出电压降低。  相似文献   
140.
早在1926年苏联与美国学者均在汕出油层水中发现了不同种类微生物群系。此后,油田微生物区系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许多学者在油田的岩心和原油中以及油层水中,发现了大量的微生物群系。如脱氮细菌、硫酸盐还原菌、甲烷生成菌、石油分解菌和石腊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