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探究microRNA-195对棕榈酸诱导肝细胞L02葡萄糖摄取障碍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细胞L02,用不同浓度棕榈酸(0.6 mmol/L,1 mmol/L)诱导人肝细胞L02(10 h),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剩余的葡萄糖含量,Real Time-PCR检测棕榈酸诱导肝细胞L02葡萄糖摄取障碍后microRNA-195(miR-195)表达变化,Real Time-PCR检测转染miR-195 mimics及miR-195 inhibitor后miR-195的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检测转染效率,miR-195过表达或低表达后葡萄糖摄取的变化。结果:高浓度棕榈酸可诱导肝细胞L02葡萄糖摄取障碍,培养液上清糖浓度升高约2.5 mmol/L,miR-195表达量明显升高;转染miR-195 mimic后miR-195表达升高约200倍,转染miR-195 inhibitor后miR-195表达降低约40倍;过表达miR-195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葡萄糖量升高2.5 mmol/L,即葡萄糖摄取降低;低表达miR-195后上清液中葡萄糖量降低约1 mmol/L,即葡萄糖摄取作用加强。结论:miR-195有可能参与调控肝细胞L02葡萄糖摄取障碍。  相似文献   
32.
克隆差异表达基因的新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表达的变化有两种,即新出现的基因表达与表达量差异的基因表达.表达量差异的基因克隆技术主要有mRNA差异展示,此技术是目前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主要存在假阳性率高的不足,针对此缺点,近几年提出了新的策略与方法,如差异消减展示、基于PCR和减法杂交基础上的差异表达基因克隆技术,这些技术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33.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遭遇各种病原物的攻击,植物为了应对这些危害并适应外界的生存竞争,逐渐演化出了复杂的防御机制。NHL基因家族庞大,部分NHL基因受病原物诱导后会过量表达,增强植物对多种病原菌的抗性,是与植物防御机制密切相关的蛋白。本研究以津南实芹和美国西芹2个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克隆出NHL-like蛋白基因AgNHL。序列分析表明,上述2种芹菜的AgNHL基因序列均含63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11个氨基酸。2种芹菜碱基序列,只有第36位不同,津南实芹为T,美国西芹为C,2种碱基序列相似性高达99.84%,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同。进化分析显示,2种芹菜的NHL-like蛋白与葡萄、大豆等植物的相似度较高,在第80~185氨基酸间含一个LEA-2蛋白保守结构域。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gNHL基因主要在芹菜茎中表达,根中表达量最低,有明显组织特异性,品种差异也很显著。对2种芹菜分别进行4℃低温、38℃高温、20%PEG处理、0.2 mol/L NaCl处理2 h表达分析显示,低温、盐处理下该基因表达量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34.
Dof (DNA-binding with one finger)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该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以胡萝卜‘黑田五寸’和‘君川红’为实验材料,分别从中克隆得到DcDofD1转录因子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DcDofD1转录因子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DcDofD1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田五寸’和‘君川红’中的DcDofD1转录因子具有明显的单锌指结构,保守域的氨基酸序列比较保守,进化分析显示,DcDofD1属于Dof家族的D1亚族。在胡萝卜‘黑田五寸’和‘君川红’中,DcDofD1基因对高温、低温、干旱、盐等非生物胁迫响应。而不同胡萝卜材料中,DcDofD1基因对非生物逆境响应的强度和速度不同。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究二十碳五烯酸(Eicosa Pentaenoic Acid.EPA)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的凋亡、端粒逆转录酶h TERT的调控作用及端粒酶表达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人肝癌细胞,用不同浓度的EPA(0μM、25μM、50μM、100μM、200μM)作用于SMMC-7721肝癌细胞(24 h、48 h、72 h)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应用MTT法检测SMMC-7721肝癌细胞细胞增殖变化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h TERT、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变化;Real Time-PCR检测h TERTm RNA的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SMMC-7721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水平。结果:EPA可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发生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时间计量依赖关系。在此过程中Bcl-2蛋白表达的降低和Bax蛋白表达上调,同时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水平和端粒酶活性均明显降低。结论:抑制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 TERTm RNA)表达而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诱导癌细胞凋亡,可能是EPA的抗癌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NF-κB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的作用.方法:52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LPS组)、预防组(PDTC+LPS组)和对照组,每组14只:(1)实验组SD大鼠按体重50 mg/kg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经脑立体定位单侧黑质注射LPS4μl/只(4μg/只)后7 d制成帕金森病模型;(2)预防组SD大鼠按体重50 mg/kg经腹腔注射PDTC lh后再经脑立体定位单侧黑质注射LPS 4μl/只(4μg/只);(3)对照组SD大鼠按体重50 mg/kg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经脑立体定位单侧黑质注射生理盐水4μl/只.7 d后观察三组大鼠皮下注射阿扑吗啡后的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注射7 d后黑质部NF-κBp65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7d后,实验组大鼠有明显的行为学变化,预防组和对照组则无异常行为学表现.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注射对侧相比,实验组大鼠经脑立体定位注射内毒素LPS后,注射侧黑质部TH表达显著减少,而NF-κBp65阳性表达则显著增加,western blotting得到同样结果(P<0.05);预防组和对照组大鼠黑质部TH和NF-κBp65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变化,western blotting得到同样结果(P>0.05).结论:NF-κB参与了LPS PD大鼠发病过程,黑质中NF-κBp65过度激活是LPS对大鼠造成损害作用的机制之一.预先使用PDTC对LPS PD鼠起到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性冷暴露(Chronic intermittent cold exposure,CIC)干预对小鼠棕色脂肪组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高脂饲料喂养C57BL/6小鼠,建立肥胖小鼠模型,同时给予CIC处理。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慢性间歇性冷暴露组(CIC组)、高脂组(HF组)、高脂冷暴露组(HF+CIC组),每组6只小鼠;CIC干预过程中,检测小鼠体重、肛温等数据。CIC处理16周后,麻醉处死小鼠取肩胛部位棕色脂肪组织, HE染色法观察棕色脂肪组织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和q-PCR 检测棕色脂肪组织Cirbp、PPAR-γ、C/EBPα、PGC-1α、UCP-1等信号分子表达情况。结果:肛温变化结果显示,干预初期小鼠冷暴露前后肛温差较大,冷适应后各组无显著性差异;与Con组相比,HF组小鼠体重升高、棕色脂肪占体重的比例下降,棕色脂肪组织中Cirbp、PPAR-γ、C/EBPα表达增高,PGC-1α、UCP-1表达下降(P<0.05);与HF组相比,HF+CIC组小鼠体重下降、棕色脂肪占体重的比例增高,棕色脂肪组织中Cirbp、PPAR-γ、C/EBPα表达下调,PGC-1α、UCP-1表达上调(P<0.05)。结论:CIC可能是通过激活Cirbp,影响PPAR-γ-PGC-1α-UCP-1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从而对棕色脂肪组织的活化产生影响,起到防治肥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公共卫生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预防医学工作,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不仅要牢固掌握预防医学专业知识,更要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加深所学的临床理论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践操作的主要途径,在预防医学本科生的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在预防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但现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预防医学本科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为进一步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预防医学已经成为现代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公共卫生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预防医学工作,预防医学专业学员不仅要掌握牢固的预防医学专业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针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员的临床课程教学,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教学质量较高;但现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我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员临床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从而为进一步提高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员的临床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韧皮部蛋白在维持植物形态,物质转运以及植物伤口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地域来源和性状特性差异均较大的两个芹菜品种‘六合黄心芹’和‘美国西芹’为试验材料,利用RT-PCR技术获得这两种芹菜韧皮部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结果显示:这两种芹菜来源的韧皮部蛋白基因全长均为546 bp,编码181个氨基酸。两者核苷酸序列有3个位点的不同,分别为:88G/A、399T/C和489T/C;在氨基酸序列上有一个位点的不同,为30T/A。预测其蛋白质分子量为19 kD,pI值为9.18。‘六合黄心芹’和‘美国西芹’的韧皮部蛋白与忽地笑等植物的韧皮部蛋白相似度较高,在保守位置分别具有5个亮氨酸残基和4个色氨酸残基。实时定量PCR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主要在芹菜的茎和根等部位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