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戊四氮(PTZ)致痫,并分别以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LMZ)或抑制剂地塞米松(DXM)进行干预。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戊四氮组(PTZ组)、左旋咪唑 戊四氮组(LMS PTZ组)、地塞米松 戊四氮组(DXM PTZ组)。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试剂处理后,观察行为学表现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NMDAR1和NF-κB表达情况。结果动物行为学观察,NS组无癫痫发作,PTZ组发作程度为Ⅲ-Ⅵ级,LMS PTZ组为Ⅴ级,DXM PTZ组为Ⅰ-Ⅱ级。NMDAR1和NF-κ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NMDAR1和NF-κB在4组均有表达,且二项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其中PTZ组较NS组表达增强,LMS PTZ组进一步增强,DXM PTZ组较PTZ组和LMS PTZ组明显减弱,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免疫增强剂或抑制剂可分别上调或下调NMDAR1的表达和NF-κB的活化而干预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致痫剂马桑内酯(CL)对在体和离体小胶质细胞CD11b/c表达的影响。方法①正常SD大鼠行马桑内酯侧脑室注射,观察大鼠的行为改变;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内CD11b/c表达的变化。②纯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无血清培养,给予马桑内酯(5×10-5mol/L)刺激,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c的表达。结果①马桑内酯侧脑室注射30min后均出现强烈的癫痫样发作,持续约4h;②马桑内酯侧脑室注射后大脑皮质及海马各区CD11b/c阳性细胞表达均出现明显增强,4-6h为表达高峰,至24h大脑皮质恢复至正常水平,但海马各区仍保持较高水平。③纯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在马桑内酯作用1h出现CD11b/c表达增强,2h达到高峰,至24h恢复正常。结论马桑内酯对小胶质细胞具有直接的活化作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参与了马桑内酯的致痫过程。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海马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的作用,本实验将地塞米松注入大白鼠侧脑室,2h 后经Nissl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细胞计数法观察了海马谷氨酸免疫反应性(GluIR)神经元和γ氨基丁酸免疫反应性(GABAIR)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显示:(1)CA1、CA3 和SG区的GluIR神经元明显增多,特别是CA1 区。经细胞计数统计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A1 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01),CA3区有显著性差异(001< P< 005),SG处无明显差异(P> 005)。(2)与对照组相比,GABAIR神经元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有增加海马谷氨酸能神经元的作用。尽管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无明显变化,并不表明糖皮质激素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美满霉素(minocycline,MC)对癫痫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抗凋亡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海人酸致痫组(KA组)和美满霉素预处理+海人酸组(MC+KA组)。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后2h、8h和24h海马部位Cytochrome C(CytC)免疫反应性。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24h、48h caspase-3 mRNA和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在KA致痫后2hCytC即开始有表达,8h达到高峰,24h表达减少,而MC预处理明显减弱此效应。caspase-3 mRNA的含量及caspase-3免疫反应性在24h时间点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48h时间点,K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C预处理则明显拮抗KA诱导的caspase-3高表达。结论 KA致痫能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而MC能通过抑制凋亡途径对海马神经元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揭示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正常大鼠脑内TNF-α的影响.方法将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CL)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ic conditioned medium, ACM)注射入正常SD大鼠侧脑室,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及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观察脑组织匀浆及脑脊液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ACM组大鼠在注射ACM 30min后出现癫痫行为,2h后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ACM作用后2h,TNF-α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高,4h达高峰(P<0.05),12h恢复正常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显示ACM作用后2h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及脑脊液中TNF-α含量均开始增加,4h达高峰(P<0.05).结论以上实验结果提示马桑内酯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增强大鼠TNF-α的表达,并与癫痫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ic conditioned medium,ACM)的致痫效应及其对脑内谷氨酸(Glu)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recepter,IL-2R)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体外分离纯化培养,获取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Ast),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激活Ast,取其培养液。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B组(ACM组)。对大鼠行侧脑室注射相应试剂后,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及大脑皮质内Glu的含量及IL-2R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在侧脑室注射ACM后,有痫样发作,程度达III-IV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注药后2h,该组的海马区及大脑皮质内Glu、IL-2R免疫应答阳性神经元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免疫应答增强,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后,其释放物有明显的致痫效应,其机制与促进脑内Glu和IL-2R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对大鼠脑内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及其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马桑内酯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e-conditioned medium,ACM)注射入正常SD大鼠侧脑室,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及HPLC的方法,观察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内Glu和GABA免疫反应的变化及脑组织匀浆、脑脊液内Glu和GABA含量的变化。结果ACM组大鼠在注射ACM后30min出现癫痫行为,2h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CM作用后2h,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内Glu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高,4h达高峰(P<0.05),12h恢复正常水平;ACM作用后2h,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减弱(P<0.05),12h恢复正常水平。HPLC方法显示:ACM作用后2h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及脑脊液中Glu含量均开始增加,4h达高峰(P<0.05);ACM作用后2h大脑皮质、海马及脑脊液中GABA含量均开始降低,4h达最低(P<0.05)。结论马桑内酯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影响大鼠脑内Glu和GABA的表达,并导致动物痫性发作。  相似文献   
48.
大白鼠第三脑室室管膜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证实在成年大白鼠的第三脑室存在室管膜上神经元样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类组织细胞。神经纤维发自神经元样细胞或自脑室外穿入室腔而来,其末梢内含有清亮囊泡或兼有大颗粒囊泡。室腔內尚有膨大的树突末梢和室管膜细胞的球状小体。上述各种结构与感受、分泌和调节功能有关,并为下丘脑控制垂体机能的另一新途径(经脑脊液和室管膜)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接触脑脊髓液的神经元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念和历史 脑室和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将脑室周围的神经组织与脑脊液分隔开来。但在中枢神经系的某些部位,神经细胞仍然可借突起与脑脊液相接触。这些部位一般缺乏血脑屏障,如脑室周围器(包括神经垂体、正中隆起、终板血管器、穹窿下器、松果体、连合下器和最后区)(Cardand Mitchell)。在另一些部位,神经元胞体甚至直接位于脑脊液中(Coates)。故将这些神经细胞胞体及其突起总称“接触脑脊髓液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50.
应用包埋前免疫电镜双标技术对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神经肽Y(NPY)和胆囊收缩素(CCK)神经元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用Norgren法进行免疫电镜双标染色。结果在电镜下观察到:在室旁核内侧部,NPY样免疫反应产物呈电子密度高的颗粒状或絮状,弥漫分布于胞浆;CCK样免疫反应产物则呈电子密度高的针状或块状,散在分布于胞浆,偶见于核内。有时,在一个神经末梢内既有浓重的颗粒状DAB反应产物,又有典型的针状TMB反应产物。在室旁核内,NPY和CCK神经元胞体互相混杂、交错存在,两者均为中等大细胞。在超微结构水平,NPY和CCK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可由非NPY、非CCK神经末梢接受传入突触联系;CCK神经元的树突还可接受其他CCK神经末梢的传入性自调节突触;CCK神经元胞体可接受NPY神经末梢的传入性突触,后者的突触前成分内可能有CCK与NPY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