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31.
【目的】为了明确解毒酶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防治药剂温度效应的影响机制。【方法】本文测定了绿盲蝽3龄若虫体内3种主要解毒酶活力随温度变化的"钟形"曲线,以及在不同温度效应杀虫剂诱导后对绿盲蝽体内解毒酶"钟形"曲线的影响。【结果】在供试温度10~40℃范围内,绿盲蝽体内3种主要解毒酶,在25℃时活力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在不同温度下,4种不同温度效应杀虫剂诱导后对绿盲蝽体内解毒酶活力影响测定结果来看,谷胱甘肽-S-转移酶受杀虫剂诱导影响,可能参与了负温度效应杀虫剂溴虫腈的代谢,其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可能参与了吡虫啉和辛硫磷的部分代谢,而正温度效应杀虫剂氟铃脲在低温时毒力较低,可能与其诱导该酶在低温时活力升高相关。在15℃左右的低温时,绿盲蝽体内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易受氟铃脲和溴虫腈诱导而活力增加,而在20~35℃,这两种酶活力不易受杀虫剂诱导,且辛硫磷、溴虫腈和吡虫啉可对绿盲蝽体内两种酶活力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绿盲蝽体内解毒酶活力可明显受到温度影响,而在杀虫剂诱导条件下,其可对绿盲蝽防治药剂的温度效应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32.
用RT-PCR法获得了黄色羊驼皮肤的CDK5完整CDS区,其长度为891bp,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高度保守。通过对其结构域分析,发现羊驼CDK5编码区在第10-203位氨基酸间含有多个激活位点如ATP结合位点和P25底物结合位点(?)第1-9位氨基酸和第204-292位氨基酸为两个非活性部位,其中在第204-292位氨基酸中,亮氨酸排列与亮氨酸拉链结构相似,而且位于羊驼CDK5的C-端,可能是与基因转录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33.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医学细胞生物学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轻松、准确掌握所学的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并针对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34.
刘佳  孔庆鹏 《动物学研究》2012,33(6):557-565
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是一个极其耗能的过程,尽管如此,肿瘤细胞即便在有氧条件下也主要以糖酵解获取能量(有氧糖酵解),这是肿瘤细胞的显著特征之一。这种产能方式转变导致肿瘤细胞内部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为其快速增殖提供能量物质和用于新细胞合成所需的生物大分子,同时为有效适应肿瘤微环境改变奠定基础。该文通过介绍能量代谢相关基因变异研究进展,基于分子进化视角探讨肿瘤细胞中相关基因可能存在的适应性进化遗传印记,为诠释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方式发生转变的可能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和证据。  相似文献   
235.
刘志华  徐广惠  王宏燕  刘佳 《生态学杂志》2012,31(10):2479-2485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是孟山都公司首次进行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近年来其风险评价,包括土壤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价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氨氧化古菌是硝化过程的关键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RRS)、非转基因亲本(RRS-S)、野生大豆(W-S)和栽培大豆(D-46)为材料,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了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AOA)群落多样性的变化,为转基因大豆的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分析,RRS对根际土壤AOA群落多样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RRS与其他品种大豆(W-S和D-46)根际土壤AOA群落结构差异较大,但与亲本(RRS-S)差异不显著;amoA基因测序与系统发育树的构建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根际土壤中的AOA一部分属于文献中记录的土壤AOA类群(soil/sediment),一部分在现有文献中没有记录(soil),但被测序检测的AOA均不属于水生环境(water)或海洋底泥(sediment)中的AOA类群。另外,有众多已检测的AOA在文献中并无记录和归类,其中包括RRS的缺失条带1、20、25和特有条带3。综合分析,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际AOA多样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改变AOA群落的组成。  相似文献   
236.
氨基酸脱氨酶能催化系列氨基酸C—N裂解反应生成对应的α 酮酸和氨,是代谢途径及生物催化的重要酶.综述了近年来催化氨基酸C—N裂解反应的5'磷酸吡哆醛介导的苏氨酸脱氨酶、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介导的L氨基酸脱氨酶和L氨基酸氧化酶,以及这些关键酶应用于多酶级联反应中以生产α 羟基酸、α 酮酸、D氨基酸等精细化学品的研究进展.此...  相似文献   
237.
赤霉素是最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之一,工业化生产是由丝状真菌藤仓赤霉发酵产生.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藤仓赤霉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分子鉴定和表达调控等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清楚,使得利用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技术进行赤霉菌改良、提高赤霉素发酵水平成为可能.本文对藤仓赤霉中赤霉素合成机理及其表达调控、关键酶基因功能、外源基因转化系统、发酵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改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38.
α-酮酸是一种同时含有羧基和酮基的双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行业。为了满足环境友好、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利用酶转化法生产α-酮酸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中从酶的筛选、酶的改造以及酶的转化条件优化3个方面介绍丙酮酸、α-酮戊二酸、酮亮氨酸、酮缬氨酸、苯丙酮酸和酮蛋氨酸酶法合成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α-酮酸进一步高效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39.
为评价不同培育年限对刺五加根、茎部多种活性成分积累的共同影响,对提高刺五加培育和高值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规范化种植和合理开发利用刺五加提供理论依据。采集同一产地三年生、五年生、九年生刺五加为实验样本,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Ultra-Performance LC,Waters,Japan)分析不同培育年限对刺五加根、茎中槲皮苷、金丝桃苷、芦丁、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同时影响。结果表明,五年生刺五加根、茎中6种主要活性成分的综合得分最高。其中,黄酮类成分槲皮苷在三年生根中含量最高,在五年生茎中含量最高;芦丁在五年生根及茎中含量均最高,在根中三年生含量最低,九年生茎中含量最低;金丝桃苷在五年生根及三年生茎中含量最高。苯丙素类成分异嗪皮啶在三年生根及茎中含量最高,在五年生根和茎中含量最低;紫丁香苷在九年生根中含量最高,在五年茎中含量最高;刺五加E在五年生根中含量最高,在三年生茎中含量最高。不同药用成分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刺五加根和茎中积累不同,定向培育可根据目的活性成分选择适合的采收年限。  相似文献   
240.
Dietzia sp. S-JS-1利用废弃油脂生产生物破乳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破乳剂是近期开发出来的用于油水分离的新型破乳剂。本研究利用从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得到、并采用16S rRNA鉴定为Dietzia sp.的一株破乳剂产生菌, 在以废弃油脂MWFO、SWFO为碳源培养下, 得到的生物破乳剂的粗重为4 g/L、3.5 g/L; 对于W/O、O/W模型乳状液的破乳效果均可超过以液体石蜡产生的破乳剂, 且以SWFO废弃油脂培养得到的生物破乳剂可以同时应用于两种模型乳状液的使用。对于碳源利用方面Dietzia sp.在利用两种废弃油脂脂肪酸的过程中, 都是优先利用C16和C18的脂肪酸, 但对于两种废弃油脂的利用率上存在一定差异。采用TLC和FTIR分析发现, 3种碳源培养得到的生物破乳剂均为脂肽类生物破乳剂, 其破乳剂的化学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