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利用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及H.Y-Yellow琼脂糖凝胶分离等方法,从冷胁迫和甘露醇共同处理的冷敏感水稻(Wase toitsu)根的总RNA中,分离出冷胁迫诱导的cDNA片段,经过测序和同源比较,发现它是一尚未报道的新基因片段。这一基因的表达对温度具有敏感的反应特性,4℃时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在正常温度(25℃)下,其表达水平又可快速降低。当幼苗根用0.5mol/L甘露醇预处理2h后,转入冷胁迫,其低温诱导的表达水平增加更为明显。在甘露醇预处理之前加入咖啡因处理根1h,其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几乎与正常温度下的对照相同。据此推测,这一基因可能参与了冷胁迫或水分胁迫诱导的耐冷过程中咖啡因敏感信号的传导。   相似文献   
12.
甘肃兴隆山林区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隔离种群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兴隆山林区大约在300a前就已完全隔离。现有马麝种群的密度高而相对稳定,约为30-50头/km^2,在目前密度与系统压力下,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在5000头左右,但却面临着疾病、营养不良与偷猎的威胁。因此应努力建立一个“以开发养保护,以保护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从而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树立典范。  相似文献   
13.
安徽黄山甜槠种群的结构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安徽黄山甜槠〔Castanopsiseyrei(Champ.exBenth.)Turtch.〕种群大小级、存活曲线和分布格局的研究,探讨了该地区甜槠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甜槠种群具有增长型和平稳增长型的动态特征;同时,甜槠种群呈集聚分布格局,这可能与甜槠的生物学特性有关;但在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分布格局不同,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和径级的增大,分布格局由集聚分布变为随机分布,这可能主要由于种内和种间竞争引起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所致。或许这也是甜槠种群的生存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循环养殖系统中应用不同的复合益生菌制剂,探讨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及免疫水平发生的变化。【方法】30 d养殖周期结束后,通过平板计数法分析肠道细菌总数和弧菌总数;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样品V3+V4区菌群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免疫相关因子TLR1和Dorsal基因表达水平,阐述益生菌制剂应用的意义。【结果】益生菌制剂的应用降低了凡纳滨对虾肠道中细菌总数,抑制弧菌的生长,间接预防疾病的发生。不同益生菌制剂从不同程度上优化了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提高高质量序列和有效OTU数量,Chao1、Simpson、Shannon指数显示了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复合益生菌制剂3效果较好。同时,菌群结构得到优化,其中益生菌制剂1组对拟杆菌门含量百分比产生显著影响。Toll受体TLR1和Toll通路中的Dorsal基因m RNA表达受到益生菌制剂的影响,1、3组促进了TLR 1表达,1、2、3组都促进了Dorsal基因表达。【结论】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添加益生菌制剂可优化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特征,提高免疫水平,为病害防控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陶瓷羟基磷灰石广泛用于各种生物分子的分离和纯化,但在层析应用上,纯化洗脱过程中填料表面氢原子的释放容易导致其性能和寿命降低。研究了一种可以延长CHT填料使用寿命的方法,通过在洗脱步骤前加入一种称为表面中和体系(SNS)的溶液,结合释放的氢原子,使得整个体系处于一个接近中性pH的状态。先筛选出有效调整pH的SNS条件,通过钙离子流失的监测证实该条件的有效性。再通过在WLB304单克隆抗体纯化工艺中加入SNS之后,对羟基磷灰石填料载量、pH和压力的变化、杂质的去除能力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加入SNS可以有效减少钙离子流失,同时并不会影响CHT层析工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同源克隆技术, 从黄金树(Catalpa speciosa)花芽中克隆得到B类MADS-box基因CaspAP3和CaspPI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 CaspAP3基因cDNA序列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为696 bp, 编码231个氨基酸残基; CaspPI基因cDNA序列的ORF为639 bp, 编码212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序列相似性比对和分子系统发生分析表明, CaspAP3属于AP3/DEF进化支, 其C末端包含保守的euAP3基序和PI-derived基序, 而CaspPI聚类于PI/GLO进化支, 其C末端包含保守的PI基序。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 CaspAP3和CaspPI基因均仅在花瓣和雄蕊中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 CaspAP3和CaspPI基因在花瓣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成熟期均有表达, 这2个基因在雄蕊中表达高峰出现的时间均早于花瓣; 且花瓣中的CaspAP3和CaspPI基因表达高峰均出现在快速伸长阶段; 这与花瓣和雄蕊的形态发育阶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特异性较高的抗体以推动对瞬时感受器电位M2(TRPM2)通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法:以野生型昆明种小鼠大脑皮层、人胚肾293细胞、未诱导的TRPM2细胞及四环素诱导的TRPM2细胞为标本,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方法,以被检测抗体为一抗,荧光分子结合的抗体为二抗,根据170kD(TRPM2通道蛋白分子量)位置上是否有特异性条带,检测兔单抗的特异性。结果:抗体98927对鼠源TRPM2通道有特异性,抗体40622,抗体98721,抗体98921对人源TRPM2通道有特异性,另外抗体98721对鼠源TRPM2通道的突变型有特异性。结论:作为分子探针,抗体98927、40622、98721、98921可用于TRPM2通道结构和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8.
梭梭小G蛋白基因HaRAN1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DNA-AFLP技术从梭梭中获得了一个干旱诱导的TDF序列,编码RAN基因的cDNA片段,利用5'-RACE和3'-RACE技术克隆到一个1 083 bp的全长基因,含有一个编码221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具有结合GTP/GDP的4个保守结构域,属于RAN1亚家族,命名为HaRAN1.Blast分析表明,HaRAN1与单、双子叶植物(毛果杨、拟南芥、小麦、水稻)的一致性高达95%~96%以上;与哺乳动物(人类)和真菌(烟曲霉)的一致性高达88%以上;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干旱、PEG和NaCl胁迫明显诱导HaRAN1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HaRAN1基因编码蛋白在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可能在梭梭适应极端干旱的沙漠生境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温州地区黑荆树入侵群落的竞争与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乐  骆争荣  李琼  胡志勇  丁炳扬 《生态学报》2009,29(12):6622-6629
黑荆树作为一种入侵植物在国外已经引起了相当的重视,被作为经济植物引入我国以后,目前在很多地区也形成了黑荆树天然更新林.但至今其对于我国生态系统的入侵风险的研究仍然很少.以温州地区6个黑荆树群落为样本,对黑荆树和其它树种的竞争强度、空间关系和群落中物种的相互替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黑荆树在群落竞争中并没有体现出优势;(2)黑荆树与其它物种在空间上基本是独立的,这可能是由于竞争强度比较弱,并不能造成明显的竞争性死亡;(3)除马尾松外各群落中物种都维持较高的自我替代,但是在PY04、CN02和RN01群落未来黑荆树仍可能替代其它物种变成主要优势种,而由于其存在幼苗更新困难这种优势不会长久;(4)黑荆树的入侵风险不高,保持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能够有效地防止黑荆树成为优势物种,因此今后要尽力维持本地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针叶树是裸子植物中最大也是分布最广的一支。作为多年生木本植物,针叶树不仅为工业提供建筑、造纸等重要原料和其它可再生能源,而且在北半球的生态平衡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其独特的分类地位、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针叶树序列资源挖掘备受重视。然而其庞大且复杂的基因组阻碍了这一进程,截至2013年4月,尚无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的针叶树种。随着第2代测序技术的出现及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针叶树序列资源挖掘也从转录组过渡到全基因组测序,后者已在松属(Pinus)、云杉属(Picea)和黄杉属(Pseudotsuga)部分树种中开展。该文首次归纳了针叶树基因组特征,回顾了针叶树序列资源挖掘进程,并重点介绍了火炬松(Pinus taeda)、欧洲云杉(Picea abies)和白云杉(Picea glauca)的全基因组测序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