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9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71.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in the olfactory bulb, odor information is processed through parallel channels and learning depends on the cognitive environment. The synapse’s spike effective time is defined as the effective time for a spike from pre-synapse to post-synapse, which varies with the type of synapse. A learning model of the olfactory bulb was constructed for synapses with varying spike effective tim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such a model can realize the multi-channel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in the bulb.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the cognitive environment on the learning process was also studied. Different feedback frequencies were used to express different attention states. Considering the information’s multi-channel processing requirement for learning, a learning rule considering both spike timing and average spike frequency is propos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habituation and anti-habituation of an odor in the olfactory bulb might be the result of learning guided by a common local learning rule but at different attention states.  相似文献   
672.
目的:探讨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2235048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resistance,CR)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20μmol/L ADP诱导的残余血小板聚集率(Residual plateletagglutination,RPA)。当RPA≥70%时,即为CR。所有入选患者分为CR组和氯吡格雷非抵抗组(Non-clopidogrel resistance,NCR)。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测定ABCB1基因rs2235048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在CR组和NCR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ABCB1基因rs2235048多态在CR组和NCR组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CR组和NCR组中,ABCB1基因rs2235048多态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527,X2=1.281);T、C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布频率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740,OR=0.958,95%CI=0.742~1.236)。结论:对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发现,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2235048与冠心病患者CR的发生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73.
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鉴定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793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芽期耐盐性鉴定,以及部分品种进行苗期和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筛选出芽期、苗期及全生育期耐盐品种117份、41份和35份。其中有3个品种(WDD1812,晋豆23和晋遗38号)在芽期和苗期都表现高耐盐性;1个品种(晋豆23)在芽期、苗期、全生育期都表现高耐盐性。晋豆23还具有高度抗旱、高抗病毒病、耐红蜘蛛等特性,而晋遗38号来源于晋豆23。芽期或苗期耐盐性为一级的品种,如中黄13、新大豆1号、陕豆125、东农46、东大1号、合丰38等,不但具有高耐盐性,而且具有很好的丰产性,有些品种还具有优质和抗逆等优异的农艺性状。本研究筛选到的耐盐品种将为大豆耐盐育种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同时对大豆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的指标和方法的探讨,将为大豆耐盐性鉴定科学方法的建立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74.
以北里孢菌(Kitasatospora sp.)MY 5-36为供试菌株,对ε-聚赖氨酸分批补料发酵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建立了该菌株发酵合成ε-聚赖氨酸的菌体生长、产物合成和总糖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Origin 8.1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菌体量和聚赖氨酸的产量分别为16.25和13.15 g/L,产物合成与菌体生长的关系为部分耦联型。经验证,预测值与实验值有良好的拟合性,拟合度分别为0.999、0.995和0.992,说明所构建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ε-聚赖氨酸分批补料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675.
脲原体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与拓扑异构酶的基因突变有关。本研究在前期提出的棋盘稀释法脲原体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对拓扑异构酶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合既往的文献资料,确认了ParCS83L是脲原体喹诺酮类耐药性相关突变;而GyrAE112D和ParCT125A属于菌株的多态性表现。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可能和喹诺酮类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以及多个基因突变是否存在叠加效应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76.
大宝山矿区耐Cd2+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Cd2+污染土壤中分离获取强耐Cd2+微生物,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TSA对广东省大宝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耐镉(Cd2+)细菌进行分离筛选,结合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并开展了细胞形态、Cd2+耐受性、Cd2+吸附性、对不同pH和盐度适应性、以及对抗生素的抗性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从土壤中分离到8株具有强耐Cd2+能力的细菌(YN-6、YN-7、YN-8、YN-9、YN-16、YN-17、YN-18、YN-19),初步鉴定其分别属于Rhizobium、Roseateles、Cupriavidus、Methylobacterium、Variovorax、Rhizobium、Achromobacter和Leifsonia属。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8株耐Cd2+细菌的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YN-6、YN-8、YN-9、YN-16、YN-17和YN-18菌体为短杆状,而YN-7和YN-19菌体为长杆状。它们对Cd2+的最低抑制浓度均在3 mmol/L以上,且每克细胞吸附1 mg以上的Cd2+。其中,菌株YN-8对Cd2+的耐受性最强(9 mmol/L),菌株YN-9对Cd2+的吸附能力最强(316.7 mg Cd2+/g cells)。不同pH、盐度和抗生素对8株细菌生长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菌株YN-8和YN-9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可以作为较好的试验材料应用于生物修复重金属Cd2+污染土壤的研究。  相似文献   
677.
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 CYP450)是一类血红素氧化酶。细胞色素P450家族2亚家族R成员1(cytochrome P450 family 2 subfamily R member 1, CYP2R1)是一种主要在肝组织中表达的维生素D羟化酶。目前,对于小鼠CYP2R1蛋白质的结构、物化特性和病理机制的理了解仍十分有限。本研究结合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小鼠CYP2R1基因CDS序列及其生物学特征。随后,利用pcDNA3.1-CYP2R1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细胞划痕、MTT分析、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异源表达CYP2R1对肺癌细胞A549、胃癌细胞7901、肝癌细胞HepG2以及正常细胞HEK293T细胞的迁移、增殖和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影响,探明其对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显示,由C57BL/6小鼠肝组织的CYP2R1基因,序列长度1 506 bp,其中,CDS 468 bp。其编码的155个氨基酸,与其他11个物种间的同源性均较高,其三级结构与人CYP2R1略有不同。构建的pcDNA3.1-CYP2R1真核表达载体,可在体外培养细胞中提高CYP2R1基因mRNA表达105倍以上,蛋白质水平提高约30倍。值得注意的是,异源表达CYP2R1在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具有差异性,其中,CYP2R1通过显著降低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yclinD1(P<0.05)和Caspase3(P<0.01),而抑制7901细胞的增殖。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CYP2R1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在分析其对癌细胞增殖方面提供了基础研究数据,并为进一步明确CYP2R1在癌症相关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78.
201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于3月28日~4月1日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召开,现已完成全部议程,顺利闭幕了。一、会议概况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约2000人,欢聚一堂,围绕“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这一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和广泛的交流。  相似文献   
679.
探究不同剂量的小分子牡蛎多肽对雄性小鼠性功能的影响。将6周龄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连续灌胃6周。分别测定每组小鼠交配能力,性腺器官的重量和脏器指数,精子数目、活力和畸形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胆固醇和阴茎中NO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睾酮(testosterone, 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和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RPK2及3个雄激素限速酶(类固醇生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和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小分子牡蛎多肽可以通过提高小鼠的交配能力、性腺器官重量和脏器系数以及精子质量,增加小鼠血清中胆固醇和性激素以及阴茎中NO的含量,提高性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来增强雄性小鼠的性功能。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性功能的增强程度具有一定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80.
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难以获得足量的天然蛋白抗原。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重组蛋白抗原,存在着表达量低、不易纯化,以及特异性较低等不利因素。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可根据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选择合成优势抗原肽段,而不需克隆整个蛋白,具有简便、经济、特异性高等特点。因此,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结核分枝杆菌Rv1385蛋白的抗原表位并分析其优势表位,对了解Rv1385蛋白的免疫学特性及其与结核分枝杆菌致病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NCBI数据库下载Rv1385的氨基酸序列,然后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SIPRED Server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BepiPred 1.0 Server和ABCpred预测该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BIMAS、SYFPEITHI及NetCTLpan 1.1 Server预测该蛋白的CTL表位;SYFPEITHI和NetMHCIIpan 3.2 Server预测该蛋白的Th细胞表位。最后综合分析预测结核分枝杆菌Rv1385的优势候选抗原表位。结果显示,Rv1385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51.8%,β折叠占41.6%,无规卷曲占6.6%;共有4个B细胞抗原位点,位于109~124、152~169、178~192、198~209氨基酸区段;3个CTL表位,位于263~271、87~95、240~248氨基酸区段;5个Th表位,位于77~91、87~101、234~247、70~84、46~60氨基酸区段。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Rv1385含有潜在的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为该蛋白抗原表位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