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81.
282.
本文观察到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接受高钙(3%)饮食6周后抑制了血压上升,胞浆游离钙浓度降低和血浆钙升高,细胞内pH也产生改变,接近正常对照的WKY大鼠。本文对细胞内pH,Na+-H+交换,胞浆游离钙浓度与血压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3.
<正> 一序膜分离操作,作为一门操作技术,并不算是什么新东西。实际上,它只是在新操作技术领域中的一个方面。由于这方面的技术比较新,而且膜的分离技术效果显著及利用手段被开发。因此,也引起了与食品工业有关的人在食品工业中引用这种方法进行试验。但是,除在制乳工业取得了成功之外,  相似文献   
284.
为了解火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在凋落物分解和营养循环中的作用,以五大连池火山熔岩台地森林优势树种落叶松、白桦、山杨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袋野外原位分解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对凋落物分解的响应。结果表明:经过18个月的分解,3种植物叶片凋落物质量残留率为63.9%~68.1%,白桦叶片凋落物分解最快,分解前后的N含量、C∶N、N∶P存在显著差异。3种植物叶片凋落物的细菌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差异。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根瘤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属,且在3种凋落物间存在显著差异。分解18个月后,凋落物中优势细菌类群与火山熔岩台地土壤趋向一致,火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凋落物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受到凋落物中P含量、C∶N和N∶P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5.
本文报道了在位于5′端非编码区的引物的诱导下用Nested double PCR技术检测献血者血浆中HVC-RNA的方法。我们发现Nested double PCR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单次PCR。anti-HCV(H100-3)阳性血浆样品中只有35.2%(19/54)能同时被证实为PCR阳性。由于anti-HVC(C100-3)假阳性率太高,作为献血筛选试验检测方法不能令人满意,而本文报导的Nestel double PCR方法可以弥补anti-HVC试验的不足。  相似文献   
286.
本论文以蜜环菌属(Armillaria mellea)真菌CPCC 400891为研究对象,基因组挖掘分析发现该菌株基因组中含有18个倍半萜合成酶编码基因,但其功能却鲜有报道。采用色氨酸营养缺陷型表达载体pYET,并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BJ5464为宿主菌分别表达蜜环菌来源的18个倍半萜合成酶编码基因(Arm_STS1-Arm_STS16)。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平台,对构建的重组菌(BJ-Arm_STS1-BJ-Arm_STS16)发酵产物进行采集分析。结果显示,蜜环菌CPCC 400891来源的12个倍半萜合成酶归属于新的类群:亚家族Ⅳ。同时,10个倍半萜合成酶在酿酒酵母中确定表达。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标准参考数据库(https://webbook.nist.gov/)检索比对,共鉴定17个倍半萜(醇)分子,包括α-雪松烯、β-雪松烯、罗汉柏烯、杜松萜烯、β-花柏烯和毕橙茄醇等。GC-MS检测分析发现,亚家族Ⅳ类群倍半萜合成酶均能合成多个(种)倍半萜分子。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后续改造并优化特定倍半萜合成酶,从而为深入开展STSs的催化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也为从蘑菇类大型真菌中发现更多新颖的倍半萜合成酶提供依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87.
鹿茸鹿血补酒生产工艺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健  王淑华 《微生物学杂志》1994,14(2):73-73,37
鹿茸鹿血补酒生产工艺研究初报冯健,王淑华,王洪奇,孙翠焕,朱万琴(辽宁省微生物研究所.朝阳122000)本研究是以鹿茸、鹿血、冬虫夏草菌粉等名贵补品为主要原料,配伍有关的动植物有效成份,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纯天然保健补酒,其产品风味独特,集多种保健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