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111.
报道了中国夹竹桃科(Apocynaceae)球兰属(Hoya R.Br.)一新记录种:三岛球兰(H.tamdaoensis RoddaT.B.Tran)。该种产于广西那坡县,生于石灰岩常绿阔叶林中。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补充了该种发表时未曾描述的果实和种子特征,并提供图版以方便鉴别。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药用植物园标本馆(GXMG)。  相似文献   
112.
2016年8月至12月,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69台红外相机(1台丢失,3台损坏),对区内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资源进行连续监测。共记录到11种兽类和16种鸟类,包括1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4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灵狸Prionodon pardicolor、猕猴Macaca mulatt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仙八色鸫Pitta nympha)。其中,相对丰富度最高的兽类为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RAI=15.22)、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RAI=9.58)、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RAI=1.46)、鼬獾(Melogale moschata)(RAI=1.04)、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RAI=0.57);相对丰富度最高的鸟类为紫啸鸫(Myiophoneus caeruleus)(RAI=3.79),白鹇(RAI=3.25),橙头地鸫(Zoothera citrina)(RAI=0.45),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RAI=0.45)。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仙八色鸫、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灰翅鸫(Turdus boulboul)、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绿翅金鸠(Chalcophaps indica)、黄嘴栗啄木鸟(Blythipicus pyrrhotis)为保护区新记录。活动节律分析结果显示,白鹇和紫啸鸫为昼行性动物,帚尾豪猪和鼬獾为夜行性动物,结果与传统方法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监测茂兰保护区中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资源,为保护区有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3.
通过负染和超薄切片观察到蝴蝶兰(Phalaenopsis amabilis)病叶中线状和杆状病毒颗粒。组织切片观察,同时发现两种病毒粒子的典型聚集体:线状粒子的带状聚集体,粒子多层排列,层间呈一定角度或螺旋相叠;杆状粒子的平行、角层状或螺旋型排列聚集体。二种病毒聚集体均出现于薄壁细胞、细胞间隙和输导组织细胞中。感病细胞中叶绿体发育不全;线粒体增生、肿胀甚至空化;细胞核膨大、空化。进一步的多重RT-PCR与病毒核酸序列分析,同时扩增到建兰花叶病毒(CymMV)和齿兰环斑病毒(ORSV)的外壳蛋白基因,与GenBank已知分离物同源性分别达到98%和99%-100%。从细胞和分子层面揭示了蝴蝶兰受CymMV和ORSV复合侵染并可能导致严重病症的事实,分析和明确了感病兰细胞超微结构的病变特征以及田间病症发生的细胞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4.
该研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D101、MCI树脂、正相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红根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通过分离共得到了10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3-表-白桦脂酸(1)、白桦脂醇(2)、齐墩果酸(3)、3β,6β,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4)、高根二醇(5)、2α,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6)、2α,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7)、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8)、2α,3α,24-三羟基-12,20(30)-二烯-28-乌苏酸(9)、山奈酚-3-O-葡萄糖苷(10)。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5、6、7、8、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5.
高温条件下稀土尾砂干旱对4种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矿尾砂区地表大面积裸露,土壤结构遭到破坏,保水性能差,植物生长受到严重的干旱胁迫,季节性高温干旱期甚至威胁植物的生存。以稀土矿区周边广泛分布的枫香、木荷、樟树和桉树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高温干旱条件下4种植物幼苗的光合特征、水分利用效率(WUE)、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特征及适应性,为稀土尾砂矿区生态修复中植物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高温干旱(空气温度40℃,土壤含水量2%左右)条件下,4种植物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Chl)含量显著低于高温丰水条件(空气温度40℃,土壤含水量15%左右),光合作用受到抑制,WUE升高;不管高温丰水还是干旱条件下,樟树WUE最高;干旱条件下枫香和桉树的丙二醛(MDA),木荷和桉树的可溶性糖、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以及所有植物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均显著高于丰水条件。隶属函数评价得出4种植物幼苗抗高温干旱的等级为樟树桉树木荷枫香;灰色关联分析发现WUE和可溶性糖与抗旱性关联最大,其次为CAT、Pro和MDA,可溶性蛋白与抗旱性关联最小。其中,樟树通过提高WUE、可溶性糖和CAT来应对干旱,桉树通过可溶性糖和MDA响应干旱胁迫,木荷在Pro调节下体现抗旱性,枫香则通过可溶性蛋白来抗旱。因此,在稀土尾砂植被恢复中关于乔木树种的选择可优先考虑樟树。  相似文献   
116.
以贵州省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实地调查,应用数量生态学的方法,对保护区内亮叶水青冈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对保护区内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监测以及对亮叶水青冈群落的保护和管理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结果表明:设置样地共11700m2,调查样地内维管束植物62科,111属,165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6属,6种,种子植物58科,105属,159种。其中以单种科和寡种科(2-5种)占优势,两者的比例之和超过总科数的85%,蔷薇科共有植物6属15种,为所有科中最多,其他属数较多的科有樟科和壳斗科。属的结构中以单种属占据绝对优势,达到70.27%,山矾属和悬钩子属种数最多,各有6种。亮叶水青冈在群落中虽占优势,但龄级结构出现双峰值的异常趋势,种群呈衰退趋势。从总体趋势上来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乔木层 > 灌木层 > 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灌木层 > 乔木层 > 草本层;均匀度指数乔木层 > 草本层 > 灌木层。亮叶水青冈幼苗和幼树除在局部区域较集中分布外,其余大部分区域数量均少,且受林下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干扰较强,大径级植株比重大,年龄结构总体呈衰退型,在未来种群稳定性维持较为困难。应加强对保护区亮叶水青冈的保护,建议合理抚育管理亮叶水青冈幼苗,在森林的经营和管理上,对亮叶水青冈林可在其生长到一定阶段时适度进行人为干扰,会更有利于亮叶水青冈林的更新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急性热应激对大鼠肺细胞膜磷脂代谢及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正常健康雄性大鼠经急性热应激致肛温达42℃后,肺细胞膜中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的变化,同时用荧光探剂标记红细胞和肺组织细胞膜制剂,采用偏振荧光法测定了膜流动性的改变。结果表明,正常大鼠的PS和PC分别为425.1±68.1μg/g湿重和53.5±9.7mg/g湿重,肛温达42℃持续15min时,两者明显减低,分别为224.3±51.3μg/g湿重和26.5±5.5mg/g湿重。热应激大鼠置于室温下恢复4h后,两者又都回到正常水平。热应激后,大鼠红细胞膜及肺组织细胞膜的流动性明显降低。表明膜磷脂含量的改变对膜流动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肋柱花属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对肋柱花属的属下分类、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用分支系统学的方法和原理,用计算机PAUP程序处理,获得了几个最简约的支序图。 肋柱花属属于龙胆亚族辐状花冠群,在这群中,论亲缘关系它与辐花属最近,与獐牙菜属次之,而与黄秦艽属关系较远。 獐牙菜属在进化程度上较肋柱花属低,因此它被选为肋柱花属的外类群。 经过支序分析,肋柱花属的18个种根据Hennig的“共近裔性原则”可组合为三个组,其中肉质根茎组为较原始的组,肋柱花组为中级进化水平的组,合萼组是进化程度最高的组。 肋柱花属是北温带分布型的属,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直达北极。从种的地理分布型分析,表明秦岭一横断山区是本属的起源与分化中心。 随文报道了一个新组、一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 研究了全部种类的命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