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三轮玉蝶梅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5个开花阶段、24 h不同时段和花器官不同部位共鉴定了3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苯基/苯丙烷类化合物占优,还有少量脂肪酸衍生物类和萜烯类化合物。三轮玉蝶梅花朵在不同开花阶段和24 h内不同时段释放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含量和出现频率有较大的差异。在不同开花阶段,苯基/苯丙烷类化合物数量从低 高 低的趋势,脂肪酸衍生物从低 高的趋势,萜烯类化合物从高 低的趋势;在24 h内不同时段,三类化合物释放的节律不同,苯基/苯丙烷类化合物、脂肪酸衍生物和萜烯类化合物分别在2:00、14:00和6:00达到最高,这表明梅花挥发物的释放具有多种调节模式。花器官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释放具有器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2.
内生固氮菌对甘蔗伸长期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联合生物固氮是有效降低甘蔗生产成本的途径之一.在温室无氮栽培条件下,将内生固氮菌株A01分别接种到6个不同基因型甘蔗(GT24、GT9、YC84/153、GT18、CP65/357和F172)中,在甘蔗伸长期测定+1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光合作用参数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  相似文献   
83.
人工授粉对火龙果果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开花期对红皮红肉类型火龙果进行人工授粉与自然授粉处理,并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子房或果实进行解剖观察,以研究人工授粉对果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授粉可提高火龙果的平均单果重和商品果率,平均单果重与果实内种子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火龙果子房为多胚珠结构,子房内有若干“珠柄-胚珠”单元,胚珠在开花后发育成种子,珠柄则发育成肉...  相似文献   
84.
对中国特有种丁茜进行了形态描述的修订,并报道了其一新分布区.长期以来,丁茜一直被认为仅分布于金沙江流域,但作者们对绿汁江(红河上游元江的一级支流)进行植被考察时发现了其分布,说明丁茜在红河流域亦有分布,从而形成金沙江-红河间断分布的格局.此发现为金沙江从古红河改道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5.
采用色谱技术从云南红豆杉内生真菌Talaromyces sp.T1BF的PDA平板发酵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及与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5α,6α-环氧-24( R)-甲基胆甾-7,22-二烯-3β-醇(1)、醌茜素(2)、苔色酸(3)和间甲基苯酚(4).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86.
我国岷江柏林分类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位于马尔康县、金川县、小金县、丹巴县和理县的37个岷江柏样地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信息.利用TWINSPAN将37个样地划分为8个群丛,NMDS的结果与之相似;在群落结构方面,岷江柏乔木层郁闭度约55.68%,3m以上植株密度1 518 ind/hm2,高度分布和直径分布均呈倒“J”型分布,位于金川的群落乔木层...  相似文献   
87.
以2个马尾松优良种源苗期的叶片为材料,对系列低温梯度条件下不同种源叶片的内源ABA、内源保护酶系统的动态变化的规律以及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降温过程中通过内源ABA的变化来调控内源保护酶的变化趋势,并协调多种酶的相互作用来抵抗低温.内源ABA、SOD对零上低温敏感,属冷害敏感型调节物质,它们在零上低温前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88.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9种肿足蕨属植物即肿足蕨、光轴肿足蕨、修株肿足蕨、鳞毛肿足蕨、稻城肿足蕨、球腺肿足蕨、山东肿足蕨、福氏肿足蕨、腺毛肿足蕨和2种近缘种林下凸轴蕨及大膜盖蕨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9种肿足蕨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型,垂周壁为深波状;叶上下表皮均有毛;气孔器类型有6种,为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不等细胞型、不规则四细胞型、不规则细胞型和横列型。不同种间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表现出一定差异,对种的划分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讨论了肿足蕨属植物与蹄盖蕨科、鳞毛蕨科、金星蕨科、林下凸轴蕨及大膜盖蕨的亲缘关系,为肿足蕨属植物的系统学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89.
壳斗科三种植物种子大小对昆虫寄生及种子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内的寄生昆虫可以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育、损害种子活力。种子足余策略理论认为大种子有利于抵御和适应昆虫寄生取食,但动物最优觅食理论推测,大种子更易遭受昆虫寄生。为对这两种对立观点进行验证,本实验以青冈、苦槠和麻栎各2个种群的种子为材料,对昆虫寄生与完好种子间的体积和萌发率进行比较,并对寄生种子萌发率与种子体积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在6个种群的种子中,只有松阳麻栎和青冈种群的寄生种子体积大于完好种子,其余4个种群的寄生种子体积小于完好种子,但这种差异不显著;(2)所有寄生种子的整体萌发率(18%)显著低于完好种子(45.66%)(P<0.001),在不同种群内,寄生种子的萌发率也分别显著低于完好种子。(3)比较同种植物体积差异显著的寄生种子的萌发率发现,大种子总比小种子具有更高的萌发率,但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植物的寄生种子间比较时,体积最大的麻栎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体积较小的青冈和苦槠种子。研究结果表明,象虫在种子上产卵时对大种子没有选择偏好,在昆虫寄生取食严重损害种子活力的压力下,大种子比小种子具有更强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90.
报道了广西蕨类植物一新记录属——藤蕨科网藤蕨属LomagrammaJ.Sm.;经野外观察及标本研究,将云南网藤蕨L.yunnanensis Ching处理为网藤蕨L.matthewii(Ching)Holttum的异名,并绘制了墨线图以便于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