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鼎湖山三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碳释放研究   总被引:65,自引:11,他引:54  
土壤呼吸是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一个重要指标 ,是土壤碳流通的一个主要过程 ,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关键部分 ,对研究全球变化非常重要。国内土壤呼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山地温带林区、尖峰岭热带森林及东北羊草草原和中亚热带等地 ,南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呼吸尚无报道。选取南亚热带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演替系列中的 3种主要植被类型 (季风常绿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 )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土壤呼吸和与之相关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年均土壤呼吸速率依次是 477.9,435 .4,42 9.5 mg CO2 · m- 2 ·h- 1,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接近 ;3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规律与土壤呼吸变化规律一致 ,季风常绿阔叶林最高 ,马尾松林最低 ,土壤微生物量高的土壤中碳周转量较大 ,碳素周转还带动了其他营养元素周转 ,有利于生态系统生存和持续发展 ;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代谢熵依次是 0 .5 8~ 0 .60 ,0 .92~ 1 .0 0 ,1 .30~ 1 .35 ,表明 3种植被类型土壤中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碳的利用效率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872.
针对黄河三角洲广大盐渍区城镇绿化的需要,筛选了9种可引种的野生抗盐花卉,从生境,植物学形态,生态学特性,栽培要点和观赏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873.
抗人P185^erbB2的scFv—Fc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鼠源单抗用于体内治疗的效应功能及降低人抗鼠抗体反应 ,将编码抗人P185 erbB2 单抗轻、重链可变区 (VL、VH)融合构建的单链抗体 (scFv)基因片段与人IgG1的Fc区基因片段融合构建了scFv Fc融合基因 ,并将其克隆到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IDN中。用重组载体转染CHO细胞 ,通过G4 18筛选获得稳定高表达克隆。更换无血清培养基培养 ,经重组蛋白质A亲和层析柱纯化scFv Fc融合蛋白。融合蛋白质在还原SDS PAGE中表现为5 2kD的条带 ;与SK BR 3细胞裂解液共培育可特异性地沉淀出P185 erbB2 蛋白 ;FACS分析表明融合蛋白质识别P185 erbB2 蛋白的胞外段 ;ELISA测定融合蛋白质对细胞表面抗原P185 erbB2 的亲和常数为 7.5× 10 -10 (mol/L) -1。构建scFv Fc融合基因 ,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 ,进一步稳定表达抗P185 erbB2 的scFv Fc融合蛋白 ,为进一步的体外、体内研究鼠源单抗治疗效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74.
在含Mo固氮培养基中不能生长而在无Mo条件下可固氮生长的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 Lipmann)突变种UW3,能在无Mo而含Cr的无氮培养基中生长。从菌体中分离得到的部分纯固氮酶组分I蛋白含有Cr和Fe原子(Fe/Mo/Cr为11.60:0.41:1.00),并能表达相当于棕色固氮菌野生型固氮菌MoFe蛋白对乙炔和质子还原的70%的活性。与从Mn中生长的UW3菌体中所提取纯化的MnFe蛋白不同,这种含铬蛋白与MoFe蛋白(α2β2)一样,是由两种亚基组成的四聚体。初步结果表明,这种含Cr蛋白可能是一种固氮酶组分I蛋白。  相似文献   
875.
外源基因在叶绿体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叶绿体表达系统的特点,转化方法,同质化研究及提高外源基因在叶绿体基因组中表达水平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876.
用生理的方法促使大鲵产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HCG、LRH-A、HCG LRH-A、RES LRH-A、DOM LRH-A等催产药物的五种不同组合形式,在26℃-27℃、21℃-23℃、16℃-19℃三种温度下催产大,结果表明:在21℃-23℃条件下,每千克雌注射DOM10mg LRH-A30μg催卵效果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77.
环境因子对杭州西湖沉积物各形态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湖沉积物的磷形态、粒径组成、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 模拟研究了上覆水磷含量、光照、pH、温度、水动力条件等不同环境因子对西湖沉积物各形态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上覆水为蒸馏水时的最大释磷量约为底泥-湖水系统的1.15倍, 且释放形态均以IP中的Fe/Al-P为主。在蔽光条件下的最大TP释放量约为光照条件下最大TP释放量的1.35倍。pH 是影响磷释放的重要因素, 在碱性条件下, 促进Fe/Al-P的释放; 在酸性条件下, 促进Ca-P 的释放。在高温条件下沉积物的释磷量会高于低温条件下的释磷量。沉积物各形态磷的释放量在15h后逐渐趋于平衡扰动状态达到平衡时TP释放量是静态释放平衡状态的1.61倍。研究结果旨在探讨不同环境因子对湖泊沉积物磷迁移转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预测西湖内源磷释放的发展趋势, 为控制沉积物内源污染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78.
研究了不同扩张强度下毛竹和肿节少穗竹对江西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毛竹、肿节少穗竹扩张都会不同程度地改变阔叶林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两者同时高强度扩张时(毛竹30~50 ind·100 m-2,肿节少穗竹300~500 ind·100 m-2),群落的乔∶灌(密度比)由2∶8变成1∶9,竹∶木(密度比)由0∶10变成9∶1.毛竹、肿节少穗竹扩张对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影响的主效应显著,毛竹主要影响乔木层,肿节少穗竹主要影响灌木层,但两种竹子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两种竹子同时扩张对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存在叠加效应,尤其是高强度扩张使群落Shannon指数下降91.3%.毛竹与肿节少穗竹同时低强度扩张时,两者相互影响不大,但当达到一定密度后两者会相互竞争排斥.这表明,当常绿阔叶林同时遭受毛竹、肿节少穗竹扩张时,虽然二者交互作用不明显,但会通过叠加效应影响木本植物,导致阔叶林群落简单化.  相似文献   
879.
目的:探讨乌苯美司胶囊联合SOX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接诊的90例晚期胃癌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SOX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乌苯美司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D_4~+、CD_8~+、CD_4~+/CD_8~+、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6个月、12个月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D_4+、CD_4~+/CD_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MP2、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8.89%(31/45)vs48.89%(22/45)](P0.05),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肝功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6个月、12个月时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93.33%(42/45)vs77.78%(35/45),82.22%(37/45)vs57.78%(26/45)](P0.05)。结论:与单用SOX方案相比,乌苯美司胶囊联合S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免疫功能,提高远期生存率,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80.
研究报道了三种不同种蚯蚓接种后污泥的处理效果。28 天的培养实验表明: 接种蚯蚓, 特别是体型较大的威廉环毛蚓和杜拉蚓能提高污泥的pH 值, 减少污泥中有机物的含量。接种蚯蚓减少了污泥中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 深层种杜拉蚓显著降低了污泥中全氮和全磷含量, 较对照处理分别减少了14.3%和10.3%。接种威廉环毛蚓的处理较对照处理能显著增加水解性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接种杜拉蚓的处理吸收重金属的效果最佳, Cr 和Cu 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 威廉环毛蚓次之, 但优于赤子爱胜蚓。结果显示, 在大部分项目中, 杜拉蚓和威廉环毛蚓的作用效果是要优于赤子爱胜蚓, 不同生活习性的蚯蚓对污泥净化效果会有着一定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