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刘彦春  张克胜  尚晴  马远超  管勇  琚煜熙 《生态学报》2017,37(21):7286-7292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森林虫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趋于增加,森林虫害爆发已经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一种重要的自然干扰。气候过渡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虫灾的爆发是否会影响土壤的碳排放过程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鸡公山地区麻栎-枫香混交林大规模爆发食叶性害虫的机会,比较虫灾爆发当年(2014)与正常年份(2015)的土壤碳排放通量,以阐明森林虫灾爆发对土壤碳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虫灾爆发当年7、8、9、10月份土壤平均温度比正常年份相应各月份分别高0.26、0.51、0.83、0.07℃,土壤呼吸分别显著提高了129.9%、77.1%、61.6%和58.9%。虫灾爆发年份生长季的平均土壤呼吸为3.55μmol m~(-2)s~(-1),比正常年份(2.77μmol m~(-2)s~(-1))高36.2%;生长季期间的平均土壤异养呼吸比正常年份增加了29.7%。该研究表明森林食叶虫害的爆发至少在短期内可导致森林土壤碳排放量呈显著的增加趋势,近而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积累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充分认识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影响,将有助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准确估算和模拟。  相似文献   
82.
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收集了201 条中国森林土壤呼吸及相关环境因子数据, 比较了不同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土壤呼吸差异。结果表明: 中国森林土壤呼吸沿着气候梯度由南至北呈递减趋势,平均速率为2.67 μmol·m–2·s–1。天然林平均土壤呼吸速率(2.89 μmol·m–2·s–1)显著高于人工林(2.40 μmol·m–2·s–1)。除了暖温带以外, 其它四个气候区的天然林土壤平均呼吸速率均高于人工林。人工林土壤平均呼吸速率依次为: 暖温带(3.17 μmol·m–2·s–1)>热带(2.83 μmol·m–2·s–1)>亚热带(2.20 μmol·m–2·s–1)>中温带(1.97 μmol·m–2·s–1)>高原气候区(1.14 μmol·m–2·s–1); 其中高原气候区的土壤平均呼吸速率显著低于暖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天然林的土壤平均呼吸速率依次为: 热带(4.40 μmol·m–2·s–1)>暖温带(2.75 μmol·m–2·s–1)>亚热带(2.70 μmol·m–2·s–1)>高原气候区(2.63 μmol·m–2·s–1)>中温带(2.37 μmol·m–2·s–1)。不同气候带森林土壤自养呼吸贡献率平均为33.1%(17.1-65.7%), 天然林土壤自养呼吸比例(34.7%)略高于人工林(32.6%)。中国森林土壤呼吸的Q10值平均为2.56(1.46-3.60), 沿气候梯度由南到北逐渐增加。不同气候带的人工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2.38)要低于天然林(2.68)。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2016—2017年我国小学生乳类及制品的消费状况。方法:分析数据来自“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研究对象为全国275个监测点4 2930名小学生。采用食物频率法的膳食调查问卷,收集小学生的乳类及制品消费情况。结果:2016—2017年我国小学生乳类及制品的消费率为80%,男生为79.5%、女生为80.5%,城市为89%、农村为71.9%,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乳类及制品的消费率分别为93.2%、87.9%、73%、69.2%。液态奶(53.7%)和酸奶(59.5%)的消费率相对较高。2016—2017年我国小学生消费乳类及制品的频次≥1次/d、4~6次/w、1~3次/w、<1次/w、不消费的百分比分别为41.7%、13.3%、21.9%、3.2%、19.8%,≥1次/d百分比最高。消费乳类及制品的小学生,液态奶、奶粉、酸奶和其他乳制品的日均消费量分别为154.7、46.6、92.4、23.7 g。将所有乳类及制品的消费量折合成液态奶的消费量,2016—2017年我国消费乳类及制品的小学生折合液态奶的消费量为198 g/d,城市(230.9 g/d)高于农村(161.2 g/d);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贫困农村分别为264.4、220.2、164.1、153.4 g/d,呈现下降趋势。2016—2017年我国小学生乳类及制品消费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摄入量的比例为13.3%,在消费人群中为16.6%。结论:2016—2017年我国小学生乳类及制品消费水平整体偏低,尤其是农村地区,需进一步加强对小学生及其家长相关的健康教育,增加小学生乳类及制品的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84.
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定位生长激素基因于5号染色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昕  刘凌云 《遗传学报》1994,21(5):350-355
本工作利用放射性标记的bGH基因为探针,通过原位杂交定位牛生长激素基因于染色体5q22-26内,该结果与以前的bGH基因定位的结果不同,讨论了基因探针、基因定位方法等方面与定位准确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
近期不明原因儿童急性重症肝炎病例在全球多发,自苏格兰首次病例报道至今,已有33个国家通报了至少650例散发病例,相互间缺乏流行病学联系。患儿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结合流行病学分析及临床表现初步推论,该疾患可能由感染所致。所有病例均排除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实验室检测发现半数以上患儿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阳性,部分鉴定为HAdV-41型,提示腺病毒与此疾患发病存在关联性。主流病因推测并提出腺病毒基因重组、辅助因素诱导病毒嗜性改变假说,尤其是超抗原假说引发了广泛热议,即HAdV-41感染诱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超抗原介导中毒性休克及肝细胞凋亡的发生。最终病因至今尚未明确。本文从流行病学调查、病因分析、病理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测、诊疗规范、现行病例隔离管理及预防消毒措施等方面对本疾患相关信息进行更新,以期总结对本病发病机制及诊疗的最新认识。  相似文献   
86.
杨文越  李昕  陈慧灵  曹小曙 《生态学报》2021,41(15):6064-6074
绿地可达性与公平性是衡量城市居民接触和使用绿地便捷程度与机会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和反映城市绿地资源空间配置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重要体现,并与城市环境、生态、健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较少从多个尺度、多种出行模式测度绿地可达性与公平性。以广州为研究区域,结合出行O-D点智能查询系统(Travel O-D Point Intelligent Query System,TIQS)构建了多出行模式两步移动搜索法模型(Multi-mode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M2SFCA)和绿地公平性模型,对广州绿地可达性和公平性空间格局与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广州多尺度绿地可达性水平存在明显的"城郊两极化"空间差异,低绿地可达性区域集聚于人口密度较高的中心城区,而人口较少的外围城市区域绿地可达性值普遍较高。(2)广州市域绿地资源空间分布处于严重不公平状态(绿地公平性指数为0.58),且各行政区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南沙区、天河区和花都区绿地公平性相对较好,其他区域绿地资源空间分配均有待提高与优化。(3)在镇街层面,有73.29%的镇街绿地资源空间分配处于高度平均水平(绿地公平性指数≤0.2);在社区层面,低可达性-公平类型的社区数量最多(占社区总量的39.85%),高可达性类型的社区分布最少:有15.91%的社区属于高可达性-公平类型,有12.94%的社区属于高可达性-不公平类型。研究结论将为优化城市区域绿地空间结构、保障绿地空间公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