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61.
摘要目的:研究大电导、钙离子和电压激活的钾离子通道(BK通道)在HEK293 细胞膜上的单分子定位及其总体空间分布情况。 方法:分别用mEos2、Dronpa 等荧光蛋白标记BK通道的α亚基和辅助性β2 亚基,将这些质粒在HEK293 细胞内瞬时转染以表 达通道蛋白,然后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成像、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成像、光敏定位荧光成像等技术观察BK通道的亚细胞定位及 单分子分布,并用电生理实验技术检测荧光蛋白对BK通道有影响。结果: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成像和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成像技 术只能在亚细胞水平定位通道蛋白,BK 通道在细胞膜上聚集并形成不规则的蛋白簇,它的α亚基和β2 亚基在细胞膜上完全共 定位;光敏定位荧光成像技术成功定位BK通道蛋白簇里面的单分子,虽然α和β2 亚基紧紧靠在一起,它们之间依然存在空间 距离;BK通道的质膜表达和功能特性不受荧光蛋白的影响。结论:BK通道蛋白簇里面包含大量的α和β2 亚基的蛋白单分子, 它们紧密地聚集在一起,但是并没有完全共定位,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BK通道α和β亚基功能耦合的结构基础,为以后研究大 分子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分子模型,光敏定位荧光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单分子荧光成像手段,在基因表 达、信号通路、蛋白质相互作用等许多重要生命活动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2.
为比较不同苜蓿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并筛选出节水品种,在宁夏中部半干旱地区选择试验地,采用灌溉和品种2因素裂区试验,主裂区为灌溉量,副裂区为苜蓿品种。对3种灌溉量下10个苜蓿品种(包括5个国外引进品种和5个国内育成品种)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处理、刈割茬次、品种对苜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株高、茎叶比有显著影响。2012年第1茬各苜蓿品种产量最高,其次为2012年第2茬,2012年第3茬最低;2011年产量略高于2012年第3茬产量。在控水条件下,固原紫花和宁苜1号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而CW400和柏拉图在充分灌水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在3种灌溉量下,中苜1号和宁苜1号的耗水量较低,属于节水品种,三得利和宁苜2号耗水量较高,属于耗水品种。因此,中苜1号和宁苜1号可以作为节水抗旱品种,用于宁夏中部干旱带苜蓿人工草地的建植。  相似文献   
463.
在构建了含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上海株gI基因和gE基因克隆鉴定的基础上,采用酶切的方法构建了载体pgEI。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BstpI缺失掉gE基因5'端363bp,同时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表达盒插入到缺失部分,并在下游引入一个多克隆位点,构建了缺失转移载体pgEIGFP。用DOTAP转染试剂盒将pgEIGFP转染了感染PRVSH的BHK21细胞,待出现80%病变后收获病毒,并以蚀斑法得到纯化的缺失了gE/gI重组病毒株。小鼠试验证实了缺失株的毒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64.
在构建了含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上海株gI基因和gE基因克隆鉴定的基础上,采用酶切的方法构建了载体pgEI。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BstPI缺失掉gE基因5‘端363bp,同时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表达盒插入到缺失部分,并在下游 引入一个多克隆位点,构建了缺失转移载体pgEI-GFP。用DOTAP转染试剂盒将pgEI-GFP转染了感染PRV-SH的BHK-21细胞,待出现80%病变后收获病毒,并以蚀斑法得到纯化的缺失了gE/gI重组病毒株。小鼠试验证实了缺失株的毒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65.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构建及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小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对线栓法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的各个因素的对比实验,在线拴位置、线径、进线深度、小鼠种类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优化改进。结果:造模后的脑片经TTC染色,梗死区域清晰;神经功能评分的体征明显。现有条件下构建的小鼠MCAO模型,成功率可以达到80%以上,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与对照组相比,小鼠MCAO模型组血清SOD活性及MDA水平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经改进和优化,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成功率和成活率大大提高且症状明显,对缺血缺氧性神经损伤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66.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RJ)在大鼠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及姜黄素对其的影响,探讨以PTPRJ为靶点,姜黄素对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肝星状细胞,采用western-blot、RT-PCR法分别测定PTPRJ、其mRNA在肝组织及肝星状细胞的表达变化及姜黄素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western-blot、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肝组织和肝星状细胞中PTPRJ表达呈阳性,并随着肝纤维化进展,其表达逐渐降低;姜黄素作用后,肝组织和肝星状细胞PTPRJ表达明显增多.结论:姜黄素可显著增强肝星状细胞PTPRJ的表达,从而改善或逆转肝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467.
马铃薯晚疫病菌DK98-1和HD01-3无性后代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明确我国存在甲霜灵抗性菌株的基础上,通过单游动孢子分离技术获得马铃薯晚疫病菌DZO1和HZO1无性后代菌系。研究了无性单游动孢子后代菌系的生物学特性及甲霜灵抗性,主要结果如下:对无性后代菌系的菌落形态、生长量和产孢能力进行测定,发现被测的DZO1和HZO1无性后代菌系大部分菌株的生物学性状与亲本菌株相比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异,个别菌株的生物学性状与亲本菌株有显著差异,说明晚疫病菌的无性繁殖未引起较大的变异;对后代菌系的甲霜灵抗性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DZO1和HZO1无性后代菌系的甲霜灵抗性水平与其对应的亲本菌株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68.
棉花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棉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棉花转基因育种技术和转基因抗虫棉、转抗除草剂基因棉花、转抗病基因棉花、转品质改良基因棉花及天然彩色棉花等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469.
克隆了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囊膜蛋白gD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与国际标准毒株Rice株相比,两者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利用杆状病毒GST融合载体系统对其进行了高效表达,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蛋白质印迹均证明了表达产物为71 ku的GST-gD融合蛋白,其产量占细胞不溶蛋白量的20%左右.以GST-gD融合蛋白作为抗原进行小鼠免疫保护实验,结果表明表达的GST-gD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不仅能诱导小鼠产生血清抗体(1∶128),还能部分地保护小鼠免受伪狂犬病病毒Su强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470.
苦皮藤素V是一种对昆虫具有毒杀活性的化合物,从植物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中分离出来。目前,已发现苦皮藤素V可与粘虫中肠液泡型ATP酶(V-ATPase)的H、B和a亚基结合,但是其具体作用机理还尚不清楚。本研究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得到的东方粘虫中肠V-ATPase A亚基突变体TSCA和V-ATPase B亚基包涵体洗涤、溶解后进行复性,获得可溶性AB亚基复合物后采用亲和层析纯化。将纯化好的AB亚基复合物测定H^+K^+-ATPase活性,证明其有ATP水解活性。随后,测定苦皮藤素V对复合物ATPase的抑制活性,发现加入苦皮藤素后,复合物ATPase活性降低。因此,其可能是通过抑制了AB亚基复合物的ATPase活性,从而产生了杀虫效果,证明AB亚基复合物为苦皮藤素V的潜在靶点之一。这为了解苦皮藤素与VATPase相互作用机制打下了基础,也为进一步开发新型杀虫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