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01.
以湘西南石漠化地区灌丛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功能群植物以及3种不同石漠化程度(轻度、中度、重度)下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 湘西南石漠化地区常见植物叶片平均N含量为12.89 g·kg-1,P含量为1.19 g·kg-1,N/P值为11.24,大部分植物生长受到N的限制.不同生活型之间植物叶片N含量为落叶灌木>常绿灌木>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P含量与N/P值为落叶灌木>多年生草本.不同科植物之间叶片N、P含量和N/P值差异显著,禾本科植物叶片N、P含量最低,与其他科植物共同受N限制;豆科植物叶片N含量和N/P值最高,主要受P限制.双子叶植物与C3植物叶片N、P含量分别高于单子叶植物与C4植物,N/P值差异均不显著.固氮植物叶片N含量以及N/P值均高于非固氮植物,P含量差异不显著.各样地中植物叶片N、P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N/P值与N含量的相关性显著,仅与中度石漠化样地P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石漠化程度之间植物叶N、P含量以及N/P值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探讨了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 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刺葵Phoenix hanceana和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4种寄主植物对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 (Maulik)取食和产卵的影响, 并分析了寄主植物叶片中影响该虫取食量、 产卵量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 水椰八角铁甲对上述4种寄主的选择有显著差异, 偏好加拿利海枣和棕榈, 而对蒲葵的选择性最差。4种寄主植物叶片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粗脂肪: F3,8=153.508, P=0.000; 可溶性糖: F3,8=56.922,P=0.000; 可溶性蛋白: F3,8=150.309, P=0.000; 游离氨基酸: F3,8=41.278, P=0.000), 其中加拿利海枣中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较高, 分别为1.13%, 1.05%和19.50%; 蒲葵中粗脂肪含量较高, 为7.04%, 其余3种营养成分含量均较低。主成分分析表明游离氨基酸、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是影响水椰八角铁甲取食、 产卵的主要因素, 与取食量和产卵量均显著相关, 贡献率分别为56.1%, 26.7%和13.7%。该研究对于分析水椰八角铁甲的寄主适应性变异及其机理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昆虫免疫诱导后的响应模式是揭示昆虫免疫适应性变异、免疫权衡和免疫致敏现象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水椰八角铁甲 Octodonta nipae (Maulik)免疫诱导的动态响应变化及其在性别间的差异。【方法】将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提取物脂多糖(LPS)注射到水椰八角铁甲雌雄成虫体腔内,诱导其免疫系统响应,测定了两个重要免疫参数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 PO)活性和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 AMP)抑菌活性在免疫诱导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LPS(2.5 mg/mL×138 nL)诱导可以使水椰八角铁甲PO活性和AMPs的抑菌活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雌虫PO活性和AMPs抑菌活性分别在诱导后4-10 h和12-48 h,雄虫PO活性和AMPs抑菌活性分别在诱导后0.1-10 h和4-48 h)显著高于空白对照;AMPs抑菌活性的提升时间迟于PO活性。但持续时间长于PO活性。免疫诱导前,成虫的PO活性和AMPs抑菌活性均是雌性显著高于雄虫;同样在免疫诱导后,成虫PO活性和AMPs抑菌活性的最高水平也是雌性显著大于雄虫,但活性提升的时间是雄性早于雌虫。【结论】LPS能够显著诱导水椰八角铁甲雌雄成虫的免疫响应,而且雌成虫的免疫响应明显高于雄性。通过对水椰八角铁甲免疫物质动态变化的认识,为水椰八角铁甲入侵到新生境后免疫相关适应性变异及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农田非作物生境调控与害虫综合治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就害虫综合治理的研究而言,农田生态系统可以区分出作物生境和邻近作物的非作物生境。昆虫从作物生境迁移到非作物生境,与作物生境缺乏食物或受人类栽培活动干扰而引起的自然迁移、转换寄主和寻求庇护场所有关。许多研究表明,与特定作物田块相联系的植被类型和结构可影响害虫及其天敌迁居的种类、数量和时间。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大田周围非作物生境的植被组成及特征来调控农业生态系统中害虫与天敌的相互关系,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效能。由于景观的空间格局对节肢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以景观为单元要比以同类作物的田块为单元更加适于害虫综合治理的研究和实施。在现代农业景观区域内重新引入和相嵌一些非栽培植物或廊道,可为众多有益节肢动物的繁殖、取食和避害提供多种类型的非作物栖境。  相似文献   
105.
研究24种植物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处理后72h,供试植物提取物中的7种对黄曲条跳甲成虫有毒作用,但毒杀活性较低,其中烟碱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效果最好,累积死亡率为3.33%;假莲翘Duranta repens 乙醇得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效果最差,累积死亡率为1.12%;其余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效果居中,累积死亡率为1.67%-2.78%.因此,毒杀作用并不是供试植物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主要控制机理.  相似文献   
106.
土荆芥精油的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及杀虫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正交设计方法,以萃取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土荆芥精油的提取工艺,并对土荆芥精油的杀虫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土荆芥精油的较佳萃取条件为:粒度为60-80目,萃取压力为20MPa,萃取温度为55℃,解析压力为6 MPa,解析温度为60℃,萃取时间为65 min,CO2流量为34-36 L.h-1,在此条件下的萃取率为7.92%,而水蒸气蒸馏法仅为0.45%;此外采用熏蒸方法,土荆芥精油对家蝇成虫和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6102和1.3232 mg.L-1,采用点滴法,触杀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166.4336和306.8287μg.头-1。  相似文献   
107.
林涛  林硕  陈艺欣  杨风花  杨广  魏辉 《昆虫学报》2022,65(10):1295-1305
【目的】评估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和1种新型杀虫剂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及其天敌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选择毒性,为杀虫剂与南方小花蝽联合防控黄胸蓟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吡虫啉、呋虫胺、氟吡呋喃酮、氯噻啉、烯啶虫胺和噻虫嗪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成虫的毒力及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急性毒性,并评估其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暴露风险。【结果】供试的7种杀虫剂对黄胸蓟马成虫的半致死用量(median lethal rate, LR50)均低于田间最大推荐用量。氯噻啉对黄胸蓟马成虫的LR50值最低(0.183 g a.i/hm2),显著低于其他杀虫剂;氟吡呋喃酮和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成虫的LR50值分别为3.066和3.949 g a.i/hm2,显著高于其他杀虫剂;两种烯啶虫胺制剂(2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10%烯啶虫胺水剂)对黄胸蓟马成虫的LR50分别为0.327和0.201 g a.i/hm2;两种噻虫嗪制剂(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黄胸蓟马成虫的LR50值分别为0.970和0.685 g a.i/hm2;不同剂型和含量的烯啶虫胺和噻虫嗪对黄胸蓟马成虫的毒力差异显著。测试的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LR50值均低于田间最大推荐用量,而三氟苯嘧啶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LR50值高于田间最大推荐用量。三氟苯嘧啶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毒性最低(LR50>65.736 g a.i/hm2),吡虫啉和呋虫胺次之(LR50值分别为21.317和24.486 g a.i/hm2)。吡虫啉、呋虫胺、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成虫和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具有较高的选择毒性。三氟苯嘧啶和吡虫啉对农田内、农田外南方小花蝽的风险均可接受,氯噻啉和噻虫嗪均不可接受。【结论】黄胸蓟马成虫对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和三氟苯嘧啶均具极高的敏感性,其中以吡虫啉和三氟苯嘧啶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风险较低;三氟苯嘧啶与南方小花蝽兼容性较高,二者在黄胸蓟马的联合防控中具备良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8.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世界性害虫之一.为了探究苏云金芽胞杆菌HA和HD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防治潜力,本研究测定了苏云金芽胞杆菌HA和HD菌株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以及对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中肠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 表明:Bt-HA和Bt-HD均对黄曲条跳甲成虫有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4.01×108 CFU/mL和1.17×108 CFU/mL.菌株Bt-HD处理组的GST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和菌株Bt-HA处理组.菌株Bt-HA处理黄曲条跳甲成虫14 d后,中肠微绒毛肿胀脱落;菌株Bt-HD处理黄曲条跳甲成虫4d后中肠微绒毛开始疏松脱落,14 d后中肠柱状细胞底膜变形脱落.综上所述,苏云金芽胞杆菌HD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更强,是防治黄曲条跳甲成虫的优势菌株,其杀虫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9.
张二娜  黄斌  侯有明 《昆虫知识》2011,48(2):267-272
本文从菜田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就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取食诱导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黄曲条跳甲取食诱导对小菜蛾取食的影响比较明显,一般来说,黄曲条跳甲少量或短时间的取食会刺激小菜蛾幼虫在相应叶片上的取食,反之则会抑制;而且不同的寄主,不同完整度的叶片(即是否被黄曲条跳甲取食过)上的承载能力不同,芥菜、白菜、菜心和萝卜的承载力弱于甘蓝和芥蓝,黄曲条跳甲取食过的叶片弱于未被黄曲条跳甲取食过的叶片;不同数量的黄曲条跳甲取食对小菜蛾的产卵量影响显著,对其余生物学参数影响不显著,少量的黄曲条跳甲取食会刺激小菜蛾的产卵,多数则会抑制。  相似文献   
110.
寄主胁迫下小菜蛾种群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德  黄斌  侯有明 《昆虫知识》2011,48(2):273-279
采用RAPD-PCR技术,研究了取食6种不同十字花科寄主植物第4、9、15代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种群的DNA多态性。通过17条引物的重复PCR扩增实验,利用NTsys软件对电泳条带统计分析,构建了遗传距离矩阵和聚类分析图谱。结果表明:取食芥蓝的小菜蛾种群与其它5种寄主种群遗传距离较远(0.6523~0.8246),独立聚为一枝;取食萝卜的小菜蛾种群遗传距离与甘蓝上种群较近(0.3443),聚为一枝,并且与白菜、芥菜和菜心上小菜蛾种群遗传距离较近,逐次聚为一枝,芥蓝、萝卜及甘蓝寄主种群随代次的增多种群分化出现稳定规律性。各寄主种群间遗传距离平均值和范围、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数目的比例随代次增多而增大,说明种群分化程度随代次增多而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