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9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小麦叶锈菌侵染过程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光学显微技术和电子显微技术对小麦叶锈菌的侵染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叶锈菌从气孔侵入后在气孔腔内形成气孔下泡囊,然后分化出圆形的膨大体,由膨大体产生1—2初生菌丝,初生菌丝在寄主细胞间隙延伸扩展,与叶肉细胞壁接触后分化形成吸器母细胞,吸器母细胞进入寄主细胞后形成吸器。初生菌丝在吸器母细胞处产生分枝,形成次生菌丝在叶肉细胞间蔓延。在病原菌侵染早期(接种后8—24h),寄主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不明显。侵染中、后期(接种48—72h),被侵染叶肉细胞发生严重质壁分离,叶绿体膨胀变形,基粒片层排列疏松。线粒体嵴突退化。  相似文献   
92.
在线的毛细管等电聚焦 电喷雾质谱联用 ,作为一种二维的分离系统 ,对毛细管等电聚焦过程中形成的蛋白质亚型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系统通过使用中性的涂层毛细管 (80cm长 )、动态的毛细管位置调整方法和鞘流液接口得以建立。蛋白质首先在毛细管等电聚焦过程中根据它们等电点的差异得到分离 ,然后被电喷雾质谱鉴定。已聚焦好的蛋白质区带通过结合阴极移动和重力移动的方法从毛细管中流出而进入质谱仪。由于在此特定情况下这种方法具有极高的分辨率 ,有三种血红蛋白A和镰刀型血红蛋白的亚型 (具有几乎相同的电荷分布和分子质量 ,但它们的等电点差异在 0 .0 4到 0 .0 8之间 )和两种乳球蛋白A的亚型 (等电点差异为 0 .6 )被检测到。这些蛋白质亚型的等电点、相对含量和分子质量都通过毛细管等电聚焦 电喷雾质谱联用方法同时得到了确定。  相似文献   
93.
报春花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 植物名称 报春花 (Primulamalacoides)。2 材料类别 叶片、叶柄。3 培养条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 :( 1 )MS 6 BA 0 .5mg·L- 1 (单位下同 ) NAA 1 ;( 2 )MS 6 BA 0 .1 NAA 0 .5。诱导芽分化培养基 :( 3)MS 6 BA 3;( 4 )MS 6 BA2 NAA 0 .2。生根培养基 :( 5 )MS IBA 0 .3 NAA 0 .2。以上培养基 pH均为 5 .8,琼脂浓度为0 .7% ,蔗糖浓度为 3% ,培养温度均为 2 3~ 2 5℃ ,光照度 1 5 0 0~ 2 0 0 0lx ,光照 1 2h·d- 1 。4 生长与分化情…  相似文献   
94.
基于陕北地区1990、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法、格网法、探索性空间数据法(ESDA),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1)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效果显著,工程实施后共有297066.15 hm2耕地转化为林地和草地,林草覆盖率由57.33%增长至60.50%。(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得陕北地区ESV得到了显著提升。25年间陕北地区ESV共增加了32.82亿元,ESV在工程实施后比工程实施前多增加了5.93亿元,增长主要源于退耕引起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3)ESV空间分布上呈显著的“南高北低”分布格局,并表现出正向的集聚性和依存性,ESV热点区和冷点区集聚效果明显,热点区集聚与林地、草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冷点区集聚与未利用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4)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影响,陕北地区中部中等等级和次高ESV分布区域逐渐增大、次热点区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北部次低等级和低等级ESV分布区域逐渐减少、冷点区空间集聚性逐渐减弱。整体而言,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和ESV的增减变化与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时间上相呼应、在空间上相匹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使得陕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ESV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5.
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进行评价,分析影响生态景观林带景观水平的主要因子,探讨生态景观林带景观构成要素与景观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专业、性别、学历、年龄的人群在森林审美态度上具有一致性,其评判结果能够反映森林美景度的实际情况;对53张照片评价SBE值,最大为1.4454,最小为-1.6917;对美景度影响较大的4个因子,即色彩丰富度(X6)、色泽明度(X7)、生活型(X8)、生长状况(X9),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 Y=1.902-0.346X6-0.461X7+ 0.206X8-0.584X9。  相似文献   
96.
病害发生与否是一个二分类问题,故本文采用分类模型,将近年北方马铃薯种植区的晚疫病发病数据与气象数据进行结合,探索北方区域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模型,以预测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时间来指导区域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模型中考虑到气象站到种植区有一定距离,故根据距离将北方马铃薯晚疫病病害数据分为3个样本集。同时结合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机理,采用以日为时长单位的气象数据,利用ROC曲线,确定适合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的参数阈值与体系,并进行了历史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北方种植区预报马铃薯晚疫病的整体正确率达到78%,灵敏度为79%,特异性为78%。  相似文献   
97.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北部湾的两种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和Menella kanisa分离出7种次级代谢产物,运用MS、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N-(1-羟甲基-2-羟基)3,6-二烯-十七烷基-十六脂肪酸酰胺(1),邻苯二甲酸二丙酯(2),3-(2-苯乙基)苯酚(3),对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邻苯二甲酸二己酯(5),梾木甙(6),次黄嘌呤核苷(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和花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中分别分离得到。除化合物3,7外均显示出抗海洋污损生物藤壶幼虫附着能力,其中以化合物6的活性最好,化合物1的活性次之,其抗藤壶幼虫附着EC50分别为6. 89,8. 72μg/m L。  相似文献   
98.
转基因植物中的标记基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侯学文  姜悦 《生物学通报》1997,32(10):19-21
概述并评价了转基因植物研究中所采用的标记基因,利用它们都无法实时、无伤地筛选出转化细胞,但新近用作标记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GFP),与流式细胞仪(FACS)联用,便弥补了上述标记基因的不足。  相似文献   
99.
100.
中国的跳鼠家族浅谈侯兰新(西北民族学院兰州730030)跳鼠是生活在干旱荒漠和荒漠草原地带的一类中个型啮肯动物,其分布西起东南欧、北非,经中亚、蒙占、我国的百北、华北北部一直到东北三省西部地区,为古北界特有的种类。跳鼠由于其独特的跳跃运动方式,与此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