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对不同 Scenedesmus 品种的藻细胞从含镍水溶液(10mg/L)中累积金属镍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藻细胞对镍的生物累积量表现出明显的品种差异性. Scenedesmus quadricauda FACHB 44 和 Scenedesmus quadricauda FACHB 506 表现出很强的累积能力(累积量达到5~6 mg Ni /g干重),而 Scenedesmus sp. FACHB 416 和 Scenedesmus sp. FACHB 489在相同条件对金属镍累积量要少得多(1~1.5 mg Ni /g干重).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品种藻细胞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是相关的.对 S. quadricauda FACHB 44 重金属抗性和累积能力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S. quadricauda FACHB 44用于含镍重金属废水处理是非常有效的,在高浓度(100 mg/L)的镍溶液中,藻细胞的最大累积量能达到(26.7 mg Ni/g 干重).对该藻细胞镍累积动力学分析发现:藻细胞对镍的生物累积包括一个快速的被动吸附过程(5 min, 结合70%的镍)和一个缓慢的耗能累积过程(2~3 h时间内的累积量占总量的20%~30%).与其他藻类相比, S. quadricauda FACHB 44对水溶液中镍的耗能累积量明显高于其他藻类.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谱(EDX)分析结果均表明,藻细胞耗能累积的镍主要集中在原生质体中,尤以淀粉粒和染色质中为多.  相似文献   
72.
报春花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 植物名称 报春花 (Primulamalacoides)。2 材料类别 叶片、叶柄。3 培养条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 :( 1 )MS 6 BA 0 .5mg·L- 1 (单位下同 ) NAA 1 ;( 2 )MS 6 BA 0 .1 NAA 0 .5。诱导芽分化培养基 :( 3)MS 6 BA 3;( 4 )MS 6 BA2 NAA 0 .2。生根培养基 :( 5 )MS IBA 0 .3 NAA 0 .2。以上培养基 pH均为 5 .8,琼脂浓度为0 .7% ,蔗糖浓度为 3% ,培养温度均为 2 3~ 2 5℃ ,光照度 1 5 0 0~ 2 0 0 0lx ,光照 1 2h·d- 1 。4 生长与分化情…  相似文献   
73.
基于陕北地区1990、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法、格网法、探索性空间数据法(ESDA),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1)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效果显著,工程实施后共有297066.15 hm2耕地转化为林地和草地,林草覆盖率由57.33%增长至60.50%。(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得陕北地区ESV得到了显著提升。25年间陕北地区ESV共增加了32.82亿元,ESV在工程实施后比工程实施前多增加了5.93亿元,增长主要源于退耕引起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3)ESV空间分布上呈显著的“南高北低”分布格局,并表现出正向的集聚性和依存性,ESV热点区和冷点区集聚效果明显,热点区集聚与林地、草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冷点区集聚与未利用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4)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影响,陕北地区中部中等等级和次高ESV分布区域逐渐增大、次热点区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北部次低等级和低等级ESV分布区域逐渐减少、冷点区空间集聚性逐渐减弱。整体而言,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和ESV的增减变化与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时间上相呼应、在空间上相匹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使得陕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ESV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4.
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进行评价,分析影响生态景观林带景观水平的主要因子,探讨生态景观林带景观构成要素与景观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专业、性别、学历、年龄的人群在森林审美态度上具有一致性,其评判结果能够反映森林美景度的实际情况;对53张照片评价SBE值,最大为1.4454,最小为-1.6917;对美景度影响较大的4个因子,即色彩丰富度(X6)、色泽明度(X7)、生活型(X8)、生长状况(X9),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 Y=1.902-0.346X6-0.461X7+ 0.206X8-0.584X9。  相似文献   
75.
病害发生与否是一个二分类问题,故本文采用分类模型,将近年北方马铃薯种植区的晚疫病发病数据与气象数据进行结合,探索北方区域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模型,以预测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时间来指导区域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模型中考虑到气象站到种植区有一定距离,故根据距离将北方马铃薯晚疫病病害数据分为3个样本集。同时结合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机理,采用以日为时长单位的气象数据,利用ROC曲线,确定适合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的参数阈值与体系,并进行了历史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北方种植区预报马铃薯晚疫病的整体正确率达到78%,灵敏度为79%,特异性为78%。  相似文献   
76.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北部湾的两种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和Menella kanisa分离出7种次级代谢产物,运用MS、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N-(1-羟甲基-2-羟基)3,6-二烯-十七烷基-十六脂肪酸酰胺(1),邻苯二甲酸二丙酯(2),3-(2-苯乙基)苯酚(3),对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邻苯二甲酸二己酯(5),梾木甙(6),次黄嘌呤核苷(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和花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中分别分离得到。除化合物3,7外均显示出抗海洋污损生物藤壶幼虫附着能力,其中以化合物6的活性最好,化合物1的活性次之,其抗藤壶幼虫附着EC50分别为6. 89,8. 72μg/m L。  相似文献   
77.
转基因植物中的标记基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侯学文  姜悦 《生物学通报》1997,32(10):19-21
概述并评价了转基因植物研究中所采用的标记基因,利用它们都无法实时、无伤地筛选出转化细胞,但新近用作标记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GFP),与流式细胞仪(FACS)联用,便弥补了上述标记基因的不足。  相似文献   
78.
79.
中国的跳鼠家族浅谈侯兰新(西北民族学院兰州730030)跳鼠是生活在干旱荒漠和荒漠草原地带的一类中个型啮肯动物,其分布西起东南欧、北非,经中亚、蒙占、我国的百北、华北北部一直到东北三省西部地区,为古北界特有的种类。跳鼠由于其独特的跳跃运动方式,与此相...  相似文献   
80.
由于城市化过程中人为活动的影响,城市林业土壤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林业土壤黑碳由于来源的多样性和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其分布表现出独特的特征。以南京市为对象,调查分析了不同功能区城市林业土壤黑碳的含量及可能来源。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城市林业土壤黑碳含量差异很大,其变幅为0.77-21.27g/kg。道路绿化带土壤黑碳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功能区,居民区含量最低。黑碳在土壤表层中含量均高于表下层,黑碳富集于土壤表层。道路绿化带表层土壤黑碳含量与有机碳含量的比值(BC/SOC)为0.55,土壤黑碳的碳同位素比值(δ13CPDB)为-27.04‰,与其它功能区差异显著,城市交通污染对土壤黑碳积累产生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