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目的揭示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杀伤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丹酚酸B处理HepG2细胞,37℃培养24h。用RT-PCR检测促凋亡基因Bax的转录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水平。结果①100μmol/L、50μmol/L、25μmol/L等浓度的Sal B处理都能使HepG2细胞促凋亡基因bax的转录水平升高,其中100μmol/L处理组最为明显。②不同浓度的Sal B处理都能使HepG2细胞发生凋亡,其中100μmol/L处理组最为明显。结论 Sal B有促进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2.
沙尘胁迫对阿月浑子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长期沙尘胁迫下阿月浑子叶片光合性能的变化机制,以室内盆栽阿月浑子为材料,对叶片进行覆盖厚度为2mg/cm2(轻度),9 mg/cm2(重度)的沙尘处理,无沙尘覆盖为对照,并分别在处理后第7天、14天、28天和42天,测定叶片光合CO2同化速率,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参数。结果表明,阿月浑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随沙尘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重度沙尘处理下Pn和Gs下降幅度比轻度大,胞间CO2浓度(Ci)处理前期增加而后期下降,重度沙尘处理下Ci增幅比轻度小;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重度沙尘处理下下降幅度比轻度沙尘处理大,Chl-a的下降速率大于Chl-b,叶绿素a和b的比值(Chl-a/Chl-b)在重度沙尘处理下逐渐下降,而在轻度沙尘处理下呈升-降-升趋势;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不同程度下降,在重度沙尘处理下下降幅度比轻度沙尘处理大;轻度沙尘覆盖下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及非环式电子传递效率(ETR)在处理第42天显著下降,而重度覆盖处理先急剧下降,后期逐渐恢复;非光化学荧光猝灭(NPQ)在轻度胁迫下先下降而后逐步上升,在重度处理下则在处理前期就迅速上升。从而得出结论,阿月浑子轻度沙尘胁迫条件下前期其光合作用非气孔限制贡献率大于气孔限制,随胁迫时间气孔限制逐渐占优势,并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其吸收的光能用于保护性耗散量逐渐增加,使其光合CO2同化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3.
该文对新疆原类梅属(Protoparmeliopsis M.Choisy)地衣进行了分类学研究。采用形态解剖学、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采样区原类梅属地衣的4个种:凹盘原类梅[Protoparmeliopsis laatokkaensis(R?s?nen)MobergR.Sant],戛氏原类梅[P.garovaglii(K9rb.) Arup, Zhao XinLumbsch]、石墙原类梅[P.muralis(Schreb.) M. Choisy]和盾原类梅[P.peltata(Ramond) Arup, Zhao XinLumbsch],其中凹盘原类梅(P.laatokkaensis)为中国新记录种。该种最主要的辨别特征是具沉陷入地衣体生长的子囊盘和很明显的黑色下地衣体。对以上4种地衣的形态解剖、化学特征和生境进行了描述,同时提供了分种检索表和相关彩色图片。  相似文献   
154.
疏齿千里光(Senecio subdentatus)是分布在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一种具异形瘦果的菊科一年生短命植物。将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 对该物种异形瘦果的形态、扩散和萌发特性, 以及异形瘦果产量与植株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生态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疏齿千里光果序中的外围果和中央果均为柱形, 但前者为淡黄色, 后者为褐色, 且二者在大小、冠毛长度及果皮微形态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两种瘦果均以单个果实为扩散单元, 且在静止空气中的降落速度和在1 m·s-1与2 m·s-1风速下的扩散距离无显著差异, 说明虽然果实大小和冠毛长度对瘦果扩散具有不同的影响, 但对其整体扩散能力无明显影响。在各温变周期(5/2、15/2、20/10、25/15和30/15 ℃)处理中, 淡黄色外围果的萌发率均高于褐色中央果的, 且不同温度间两种瘦果的萌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 但光照条件对其无显著影响。果序中的中央瘦果数明显多于外围果的, 且植株中外围果所占比例与植株大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而中央果所占比例与植株大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特点说明, 该物种的小植株倾向于产生较多较易萌发的外围果, 大植株倾向于产生较多不易萌发的中央果。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可预测的极端环境中, 疏齿千里光可通过异形瘦果间的萌发差异及调节其不同大小植株中异形瘦果的比例, 来减少同胞后代之间的竞争, 增加其对不同微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5.
观察磁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磁疗法是用国产磁疗器,波长为0.22-50微米,130例患儿均取仰卧位或伏卧位,磁疗器置于病区胸背对置法,无温或微温量,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5-10次一疗程。结果:两组治愈率分别为84.6%和64.6%。经统计学处理磁疗组治愈率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川、儿支气管肺炎早期应用磁疗器治疗效果确切治疗时应掌握好剂量是促进其早期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6.
为了探明乌鲁木齐南部山区树生地衣种类及其群落结构特征,应用多元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分布在乌鲁木齐南部山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生地衣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对其群落结构的物种多样性、相似性和均匀度等群落参数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乌鲁木齐南部山区的树生地衣共有39种,隶属于5目13科26属。根据多元分析结果,将该地区的树生地衣划分为3种类型:(1)小茶渍(Lecanorahageni(Ach.)Ach.)+蜈蚣衣(肋归ciastellaris(L.)Nyl.)+柳茶渍(£-。saligna(Schrad.)Zahlbr.)群落;(2)斑面蜈蚣衣(Physciaaipolia(Humb.)Furm.)+对开蜈蚣衣(Ph.dimidiata(Arn.)Nyl.)+喇叭石蕊(Cladoniapyxidata(L.)Hoffm.)群落:(3)拟石黄衣(Xanthoria fallax(Hepp)Arnold.)+丽石黄衣(xelegans(Link.)Th.Fr.)群落。群落3的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509,其次为群落2,其多样性指数为1.109,群落1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088。同时,研究发现海拔高度和树种是影响乌鲁木齐南部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树生地衣结构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7.
天山马鹿南山种群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野生天山马鹿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2011 年10 月至2012 年6 月和2012 年9 月,利用漂浮法和沉淀法,对分布于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山区天山马鹿的306 份马鹿粪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天山马鹿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主要有鞭虫卵、蛔虫卵、球虫卵、线虫卵和幼虫,总感染率高达85. 6% 。其中鞭虫卵、蛔虫卵、球虫卵及其他(未能鉴定分类的线虫卵和幼虫)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78.1% 、56. 9% 、0.7% 和25. 8% ,感染强度(EPG)分别为106.4、8. 6、0.9 和3.9,其中鞭虫卵占优势。混合感染情况比较严重,鞭虫卵和蛔虫卵的混合感染率为最高,可达44% 。  相似文献   
158.
目前,已知的分枝杆菌属有170多种,是分枝杆菌科中唯一的属。该属的微生物在引起人类疾病的能力方面呈现多样化。分枝杆菌属包括人类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复合菌群和麻风分枝杆菌)和被称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mycobacteria,NTM)的环境微生物。分枝杆菌的一个常见致病因素是生物被膜的形成。细菌生物被膜通常被定义为表面附着的细菌群落,也被认为是被包裹的微生物细胞的共享空间,包括各种胞外聚合物基质(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如多糖、蛋白质、淀粉样蛋白、脂类和胞外DNA (extracellular DNA,EDNA),以及膜小泡和类腐殖质微生物衍生的难降解物质。基质的组装和动力学主要由第二信使、信号分子或小RNA协调。完全破译细菌如何为基质提供结构,从而促进细胞外反应并从中受益,仍然是未来生物被膜研究的挑战。本文介绍了生物被膜五步发育模型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新模型,分析了生物被膜的致病性,与噬菌体、宿主免疫细胞的互作,同时解析了分枝杆菌生物被膜关键基因及调控网络,分枝杆菌生物被膜与耐药性,以期为临床上治疗由生物被...  相似文献   
159.
现分类系统中,双缘衣属隶属于子囊菌门,茶渍纲,厚顶盘亚纲,文字衣目,双缘衣科。全世界有48种,被确认为单系类群的小属。利用形态学、解剖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自天山西部的双缘衣属地衣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发现了双缘衣属地衣1个新种:绿盘双缘衣Diploschistes viridis (属于双缘衣亚属)。基于最大似然分析(ML)和贝叶斯分析(BI)构建了基于ITS位点系统发育树,详细描述该种的形态特征、分布及栖息地等情况,并提供了地衣体的彩色图片。  相似文献   
160.
摘要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RC)组织前梯度蛋白2(AGR2)、微纤维相关蛋白2(MFAP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CRC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集所有患者的CRC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距离肿瘤边缘2~5 cm),检测并比较不同组织中AGR2、MFAP2蛋白表达情况。分析AGR2、MFAP2蛋白表达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CR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CRC组织中AGR2、MFAP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期及脉管浸润的CRC患者的AGR2、MFAP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无脉管浸润的CRC患者(P<0.05)。AGR2、MFAP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经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期、脉管浸润以及AGR2、MFAP2蛋白阳性表达均是CR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RC组织中AGR2、MFAP2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且和患者分化程度、TNM分期、脉管浸润有关,检测其表达情况有助于预测CRC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