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71.
目的:探究耐药型癫痫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与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耐药型癫痫患者,根据药物敏感性分为耐药型癫痫组(45例)、药物敏感型癫痫组(55例),选择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临床记忆量表(CMS)和数字符号转换测验评估患者整体智能、记忆功能和注意力,同时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耐药型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指标和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将耐药型癫痫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以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1)耐药型组和药物敏感型组MoCA评分、记忆商(MQ)和DST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耐药型组MoCA评分、MQ和DST评分均显著低于药物敏感型组(P<0.05);(2)耐药型组和药物敏感型组外周血CD4+和CD...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伊犁马携带病毒的类型,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伊犁昭苏县142份伊犁马马驹鼻拭子样品。病毒组学分析显示,伊犁马马驹鼻拭子样品携带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根据注释到的HCMV UL126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伊犁马马驹鼻拭子样品HCMV阳性率为7%(10/142),进一步调查显示伊犁马流产胎儿肺组织样品中该病毒阳性率为57%(53/93),表明该病毒感染伊犁马。另外,研究表明马场工作人员HCMV阳性率为37.5%(15/40),且大部呈HCMV阳性马驹和流产的妊娠母马都和HCMV阳性工作人员有密切接触史,提示马源HCMV可能来源人。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显示本研究鉴定的马源和人源HCMV UL126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6%~99.8%,与国外人源HCMV UL126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8%~100%。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本研究鉴定的HCMV与美国人源HCMV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首次鉴定马源HCMV,为其致伊犁马流产防控和动物源HCMV流行病学调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2型受体(SSTR2)、E-钙粘附素(E-cad)与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60例(研究组),另选同期早期正常孕妇且准备流产者60例(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两组蜕膜组织中的SSTR2和E-cad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蜕膜组织中SSTR-2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E-cad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蜕膜组织中SSTR-2与E-cad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对照组蜕膜组织中SSTR-2与E-cad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蜕膜组织中SSTR-2高表达与E-cad低表达可能与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74.
宁夏草地土壤有机碳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是重要的碳汇资源库,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探明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区域生态系统碳汇管理,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三种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点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草甸草原高于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最低,垂直剖面上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有机碳空间变异自表层向下逐渐增大,典型草原在20—40 cm土层变异系数达到最大。有机碳分布在区域上从南部六盘山山地向中部干旱风沙带逐渐降低。路矩分析发现,海拔高度、地上生物量、降水量、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可解释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91.4%。海拔高度对土壤有机碳总效应最大(作用系数为0.78),海拔高度引起的降水和温度等要素区域分异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地上生物量对土壤有机碳的直接正向效应最大(0.559);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效应分为直接效应和作用于生物量及土壤含水量的间接影响;温度表现为通过生物量对土壤有机碳间接产生负向效应(-0.259)。宁夏草地土壤有机碳...  相似文献   
75.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首次131碘清甲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甲状腺癌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Tg、TgAb、VEGF、MIP-1α水平。甲状腺癌组患者术后实施首次131碘清甲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清甲治疗成功组(n=75)、清甲治疗失败组(n=45),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g、TgAb、VEGF、MIP-1α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首次131碘清甲治疗成功率的危险因素。结果:甲状腺癌组血清Tg、TgAb、VEGF、MIP-1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清甲治疗成功组治疗前血清Tg、TgAb、VEGF、MIP-1α水平均明显低于清甲治疗失败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清甲治疗成功组与清甲治疗失败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1碘首次治疗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原发病灶直径、淋巴结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31碘首次治疗前低TSH水平、原发病灶直径较大、存在淋巴结远处转移、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方式、治疗前高血清Tg水平、高血清TgAb水平、高血清VEGF水平、高血清MIP-1α水平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首次131碘清甲治疗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g、TgAb、VEGF、MIP-1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低131碘首次治疗前 TSH水平、原发病灶直径较大、出现淋巴结远处转移、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方式、治疗前高血清Tg水平、高血清TgAb水平、高血清VEGF水平、高血清MIP-1α水平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首次131碘清甲治疗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6.
败血症休克时心肌和心肌线粒体钙转运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林旺  佟利家 《生理学报》1993,45(2):158-163
本实验在离体灌流败血症休克大鼠心脏模型上,观察到晚期败血症休克时,心肌和心肌线粒体钙含量分别增加190和332(P0.01),~LCa摄入量增加208和178。(P0.01),心肌钙释放量无明显变化 用10mol/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或10mol/L心房钠尿肽(ANP)灌流离体心脏明显减轻休克时心肌和心肌线粒体的钙超负荷,体外实验观察线粒体摄钙储备的能力,休克时心肌线粒体最大摄钙量减少31.6,摄钙速率降低33%,(P0.01)结论认为,晚期败血症休克,心肌净钙流入量显著增加和线粒体钙转运能力降低导致其对胞浆钙缓冲能力减弱是心肌细胞钙超负荷发生的重要环节CGRP,ANP可显著减轻休克时心肌和线粒体钙超负荷,在休克过程中可能对细胞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77.
我们于1980年3—4月在福建省龙溪地区东山县解剖了两头中华白海豚(Soua chinensis Osbeek,1765),在其肝脏及胆管中检获了一批吸虫。经鉴定是海豚弓曲吸虫 Campula palliata Looss,1885 隶属于Campulidae 科,为我国新纪录,中华白海豚为本虫新宿主。本种系Looss氏1885年首次在  相似文献   
78.
<正> 大袋蛾Crypthelea variegata Snellen,俗名布袋虫,属鳞翅目,袋蛾科,是我国主要林业害虫之一。在我省主要危害泡桐、法桐、刺槐等林木,亦可加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华北中原地区近年尤为猖獗,有无烟森林火灾之称。该虫在河南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悬挂于枝条上越冬。 据过去资料记载,大袋蛾幼虫为5个龄级。1988~1990年采用定虫和群体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在泡桐或  相似文献   
79.
为探讨Ca2+与盐生植物耐盐性的关系,以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Ca2+对盐胁迫下唐古特白刺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盐浓度不高于300 mmol·L-1时,施加定浓度Ca2+(≤15 mmol·L-1)可增加唐古特白刺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叶片水势与根系活力,降低电解质外渗率,减少MDA含量,增加脯氨酸的积累,同时提高SOD和POD活性,且这种趋势随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高浓度Ca2+(>15 mmol·L-1)对唐古特白刺各生理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影响唐古特白刺的正常代谢活动。说明定浓度的Ca2+(≤15 mmol·L-1)能有效缓解盐胁迫(NaCl≤300mmol·L-1)对唐古特白刺造成的伤害,高盐胁迫下外施Ca2+缓解作用不明显,甚至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0.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蛋白VP4在抑制宿主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为制备IBDV VP4的单克隆抗体,以实验室保存的融合蛋白His-VP4免疫BALB/c小鼠,经过细胞融合、筛选、亚克隆后获得4株能稳定分泌抗VP4的单抗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B3、3H11、4C8和4G6,经间接ELISA测定4株单抗的亲和力解离常数分别为4.61×10–11、1.71×10–10、4.26×10–11和5.02×10–11,均为高亲和力抗体。4株单抗的重链类型分别为Ig G1、Ig G1、Ig G2b和Ig G1。进一步以Western blotting鉴定,该4株单抗均能特异地识别IBDV的VP4蛋白,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试验表明4株单抗均能识别IBDV感染DF-1细胞后产生的VP4蛋白。该单抗为检测IBDV以及研究IBDV VP4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