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宁夏荒漠草原封育草地(封育14年)、放牧地为对照,开展不同年限(3a、12a、22a)和间距(40 m、6 m、2 m)柠条地(Caragana korshinskii)灌丛引入过程土壤微生物矿化及对不同水分梯度(自然降雨、前期饱和、持续干旱)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灌丛地0-20 cm和0-10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均高于放牧地且随年限和密度增加呈增高趋势,分别为0.28-0.42、0.27-0.42 g/kg和0.28-0.51、0.27-0.51 g/kg,但在22年且密度增至2 m间距的灌丛地与封育草地相比差异不显著或呈降低趋势;微生物量氮变化分别为0.041-0.057、0.041-0.081 mg/kg,且22年灌丛地呈显著降低,2 m间距灌丛地呈显著增加,但均显著低于封育草地0.079 mg/kg和放牧地0.103 mg/kg (P<0.05);真菌/细菌比值随灌丛地年限和密度增加变化为0.06-0.33,均高于封育草地0.04和放牧地0.03(P<0.05),微生物变化改变了灌丛地的矿化过程,相较封育草地0.003 mg kg-1 d-1和放牧地-0.068 mg kg-1 d-1的净矿化速率,不同年限/间距灌丛地虽分别降低为-0.155--0.084、-0.116--0.061 mg kg-1 d-1,但均表现为前期加速硝化过程,使得硝态氮则随年限和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显著高于两样地,而铵态氮变化则较为稳定;封育草地对干旱具缓冲作用,持续矿化,而放牧地和灌丛地净矿化速率对水分降低响应积极,分别降低280.3%和440.2%,其中放牧地和灌丛地以硝化作用变化尤为显著,特别是灌丛地则随干旱加剧净硝化速率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其净矿化速率变化以硝化过程占主导。  相似文献   
52.
选取近30年荒漠草原灌丛引入形成的典型草地-灌丛镶嵌体内部的荒漠草地、草地边缘、灌丛边缘、灌丛地为研究样地,对各样地及其微生境(植丛与空斑)相关土壤指标进行测定,以了解荒漠草地向灌丛地转变过程中土壤氮素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 随草地灌丛化转变,草本与灌丛生物量均增加,其中一年生草本随灌丛引入增加明显;土壤水分、全碳、全氮及微生物生物量均呈降低趋势,微生物数量在草地边缘与灌丛边缘降低,而在灌丛地增加并略高于荒漠草地;从荒漠草地转变至灌丛地,硝态氮显著升高52.3%,最高为28.45 mg N·kg-1,铵态氮显著降低10.4%,最低为4.81 mg N·kg-1。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而矿化氮与土壤水分响应关系则随着植被转变呈非线性变化,即硝态氮和铵态氮与土壤水分在荒漠草地和草地边缘呈正相关,而在灌丛边缘和灌丛地呈负相关。荒漠草地向灌丛地近30年的转变过程中,土壤全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呈降低趋势,而矿化氮显著增加,其中硝态氮尤为明显,表现出从荒漠草地土壤氮素的硝化抑制向灌丛地硝化加速转变。  相似文献   
53.
摸索改进外用红色诺卡氏菌(Nocardia rubra)细胞壁骨架的两种效力测试方法,即流式细胞术-荧光微球法、流式细胞术-免疫双标法(荧光微球+荧光抗体),并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审批方法进行比较,经过统计学评估,评价两种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抽取小鼠免疫后获得的腹腔液注入到流式细胞仪,在发射光的荧光通路中,检测巨噬细胞的荧光强度,测定未吞噬荧光微球的巨噬细胞和吞噬荧光微球的巨噬细胞的比例,全部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按公式计算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完成流式细胞术检测过程。分别采用荧光微球以及荧光微球+荧光抗体两种方式上机检测巨噬细胞吞噬结果。测得的结果与原检验方法——人工显微镜观察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确定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显微镜人工计数法与流式细胞术-免疫双标法(荧光微球+荧光抗体)的3次实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吞噬率明显升高(P<0.01),吞噬指数明显增大(P<0.01),有显著性差异,判定结果为阳性;3次流式细胞术-荧光微球法实验,结果不稳定。流式细胞术-免疫双标法(荧光微球+荧光抗体)由于加入了成熟小鼠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抗体F480荧光抗体,可有效标记小鼠巨噬细胞,加强了流式细胞仪收集巨噬细胞的准确性,两者结合应用更能准确反映供试品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利用此方法检测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增强免疫力的结果和药品原检验方法的统计学结果一致。该方法获取的巨噬细胞数量远多于原方法,加入的荧光微球及荧光抗体,能更准确反应供试品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该方法灵敏性高、稳定性好,并且易操作,可作为原实验方法的改良参考。  相似文献   
54.
摘要 目的: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麻醉对宫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4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根据住院号奇偶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麻醉中使用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联合依托咪酯,研究组麻醉中使用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对比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手术时间。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变化。观察两组镇静、镇痛情况。记录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诱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诱导后(T2)~手术结束时(T5)时间点HR、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1 d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1 d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水平更低,总抗氧化态(TAS)水平更高(P<0.05)。研究组术后6 h、术后1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 h、术后12 h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麻醉用于宫腔镜手术中,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5.
摘要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对疾病控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则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比较2组疾病控制效果,记录患者化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变化,统计2组患者毒副反应及生存率、生存期。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86.25±3.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15±3.11)分],差异显著(P<0.05); 2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减少、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70.00%、2年生存率58.00%、3年生存率26.0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0%、38.00%、10.00%,观察组的生存期[(18.12±3.21)月]长于对照组[(14.18±2.81)月],差异显著(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毒副反应低,患者耐受性好,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6.
为了指导棉铃虫防控中化学杀虫剂和天敌昆虫协调使用,本文采用浸叶法和玻管药膜法测定了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棉铃虫3龄幼虫和松毛虫赤眼蜂成蜂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双酰胺类杀虫剂中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和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幼虫表现出了较高的毒力水平(LC50分别为0.2882、0.3894、0.8609 mg/L),稍低于对照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LC50为0.06493 mg/L);而溴氰虫酰胺对棉铃虫的毒力(LC50为3.7638 mg/L)明显低于甲维盐.从对天敌昆虫安全性来看,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和氟氰虫酰胺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性(LC50分别为1.0060、0.9933、1.1541 mg/L)明显低于甲维盐(其LC50为0.1646 mg/L),表现出了较高的安全性;但是,溴氰虫酰胺对松毛虫赤眼蜂毒性较高(LC50为0.4952 mg/L),安全性较差.本研究将为棉铃虫防控中药剂与天敌协调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双歧醋预防大鼠肥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 48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双歧醋低剂量组[1.8 mL/(kg.BW)]、中剂量组[3.4 mL/(kg.BW)]、高剂量组[6.8 mL/(kg.BW)]和市售醋组[3.4mL/(kg.BW)]、肥胖模型组以及基础对照组,进行预防性减肥实验,观察双歧醋在大鼠肥胖过程中对大鼠的影响,测定指标包括大鼠体重、体脂、Lee’s指数、脂肪细胞直径、血瘦素、血胰岛素。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双歧醋各组所有测定指标值都较肥胖组有明显好转,特别是血瘦素和血胰岛素水平,双歧醋的高、中剂量组与市售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歧醋能有效预防血瘦素和血胰岛素的升高,预防体脂、Lee’s指数和体重的增加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8.
微生物脂肽具有抗菌谱广、热稳定性高、低毒、低抗药性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综述了芽孢杆菌脂肽抗生素的发酵和分离纯化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发酵工艺中,培养基营养组成、发酵温度、搅拌转速和通气量等参数对脂肽的产量至关重要,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的组成与配比都会影响芽孢杆菌的生长与产物的合成,适当控制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可提高脂肽产量。此外,近年来一些新型发酵工艺,如泡沫回流、固定化细胞、无泡发酵、固态发酵等被用于脂肽生产,通过改进发酵方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脂肽抗生素产量。抗菌脂肽分离纯化的主要方法包括超滤、吸附、泡沫分离及色谱法等,这些方法相对于传统的酸沉和萃取,具有可连续生产、脂肽提取量高及成本低等优点。同时,多种纯化方法的组合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抗菌脂肽的提取效果,有效降低了成本,是脂肽抗生素分离提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9.
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感染细胞过程中为了对抗宿主细胞的抗病毒作用,依靠种群长期培育的一系列功能性基因,如干扰素抗性基因、Bcl-2样基因和细胞周期蛋白抑制物基因等,遏制宿主细胞免疫清除和免疫调节作用。同时,ORFV也利用某种机制干预细胞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的信号调控途径,有效抑制胞内信号传导和CD8+T细胞活化,以庇护病毒粒子成熟和释放。本文综述了细胞UPS功能与病毒干预机制的内在联系及其相关元件的关键作用,探讨ORFV在选择压力下,主动采取的抑制宿主细胞免疫应答和设计胞内免疫逃逸的进化趋势。  相似文献   
60.
湿地土壤埋深对芦苇、香蒲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埋藏深度是影响湿地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重要因子。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了松花江下游沿江湿地7种土壤埋深(0、5、10、15、20、25和30 mm)对芦苇和香蒲2种典型湿地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芽长和根长的影响,旨在利用芦苇、香蒲等湿地植物以有性繁殖的方式为松花江下游沿江湿地恢复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土壤埋深对芦苇、香蒲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率均有显著影响,2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随土壤埋深增加波动变化;0和25 mm土壤埋深时芦苇种子发芽率较高、发芽速度较快;0和>20 mm土壤埋深时香蒲种子发芽率较高、发芽速度较快;从芽长和根长来看,<10 mm的土壤埋深更利于2种植物存活和生长;相同土壤埋深情况下,芦苇种子较香蒲种子具有更强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