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将三倍体胚乳性状的数量遗传模型和二倍体性状数量基因(QTL)图构建方法相结合,导出双侧标记基因型下有关胚乳性状QTL的遗传组成、平均数和遗传方差分量,据之提出以某一区间双侧标记基因型胚乳性状的平均值为依变数,以该区间内任一点假定存在的QTL的加性效应d、显性效应h1和/或h2的系数为自变数,进行有重复观察值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的显著性测验该点是否存在QTL,并估计出QTL的遗传效应。给定区间内任一点,皆可以此进行分析,从而可在整条染色体上作图,并以之确定QTL的数目和最可能位置,同时,在检测某一区间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将该区间外可能存在的QTL的干扰进行统计控制,以提高QTL检测的精度。此外,还讨论了如何将之推广应用于其他类型的DNA不对应资料以及具复杂遗传模型的胚乳性状资料。  相似文献   
62.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啮齿动物的地理分布及区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啮齿动物的研究表明,该地区啮齿动物分为耐旱型、喜湿型、广布的伴人种3个基本类型、9个分布型,耐旱型动物构成了该地区的主体。在啮齿动物地理区划上应划为阿拉善荒漠亚区。  相似文献   
63.
锯缘青蟹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的结构变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电镜研究了锯缘青蟹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发生期(分为初期和后期)卵母细胞表面的结构和胞质的变化。卵黄发生初期分为:内源性卵黄发生阶段和有卵泡细胞直接参与的外源性卵黄合成阶段,前者特征为:在卵母细胞中充满了内质网泡,在泡内有不同程度的卵黄物质合成,此时在卵母细胞的表面区域,可见很多卵泡细胞向卵母细胞表面迁移,并包围卵母细胞。后者其特征是在卵母细胞的表面,有大量的胞饮小泡出现在卵膜的内面,随着两细胞表面膜的逐步融合和胞饮作用加强最后形成链锁状结构,胞质中靠近卵质周围有卵黄体的积极合成和大更换 脂肪滴积累,在此阶段的后期,卵泡细胞质已基本吸收完毕,卵泡细胞膜和卵母细胞膜融合,某些界面已无膜结构。卵黄发生后期在亲蟹孵出幼体后的第11d至第27d基本结束,此期也主要以外源性卵黄发生为主,在卵母细胞的周围,卵泡细胞迅速扩大,其间分布着大量的大小不同的囊泡和线粒体,在接近卵母细胞表面,还常可见大量的脂肪滴存在。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间其膜结构完全消失,从而可使滤泡大片细胞质直接融入卵母细胞中,以后随着卵黄发生的进一步发展,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的交界面逐步形成一个网状的膜结构屏障,同时在卵巢中可见正在降解的卵母细胞,在卵黄发生近结束以后,在卵母细胞的表面,逐步形成两层卵膜,这时的卵母细胞质中几乎充满了卵黄体和脂肪滴。  相似文献   
64.
21世纪初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方向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是指农业生态系统免受发生“失调综合症”,处理胁迫的状态和满足持续生产农产品的能力,目前,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范围主要涉及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土壤质量和水质与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联系,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害虫生态管理对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贡献,杂草综合管理在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中的作用,从生态病理学到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线虫群落作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指示生物的研究,转基因作物对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影响评价,农业投入政策对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景观生态学在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与绿色食品开发等,首先论述了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现状,介绍了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实例-土壤健康的生物指标,最后提出了今后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方向,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和增进人类健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5.
大约在3.5亿年前,天目山之方土地,没有山峦,没有草木,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海藻,海螺,海贝等海洋生物和水陆两栖的恐龙类古生代生物是主角。  相似文献   
66.
叶绿素含量是表征芦苇虫害胁迫状态的一个重要指示因子。选取遭受芦苇粉大尾蚜(Hyalopterus pruni)虫害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作为研究对象,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ASD FieldSpec 4测定其叶片反射率光谱,同时用SPAD-502 Plus叶绿素测量仪测定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分析健康和虫害芦苇叶片高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间的相关关系,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方法,建立芦苇叶绿素含量红边位置和全波段高光谱反演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健康芦苇叶片反射率高于虫害叶片,两种叶片叶绿素含量与高光谱的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绿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部分区域(1400~2500nm)表现明显;全波段高光谱估算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健康叶片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65,均方根误差(RMSE)为0.813,预测偏差比率(RPD)为3.940;虫害叶片回归模型的R2为0.966,RMSE为0.989,RPD为3.855;异地验证结果进一步表明,通过高光谱数据全波段反演能较好地估算芦苇粉大尾蚜虫害下芦苇叶绿素相对含量,这也预示着利用高光谱全波段数据估算虫害植被叶绿素相对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纳米炭黑颗粒复合寒冷暴露对小鼠肺部组织结构及其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Ctrl)组、单纯冷暴露(C)组、低剂量染毒(L)组、低剂量染毒复合冷暴露(LC)组、高剂量染毒(H)组、高剂量染毒复合冷暴露(HC)组。采用吸入式气管滴注染毒方式,一次性滴注纳米炭墨颗粒染毒液40 μl,浓度分别为0.45 mg/ml (L)和4.05 mg/ml (H)。冷暴露方式为4℃暴露,4 h/d,连续20 d。暴露结束24 h后称重、取样,进行相关指标测定。采用试剂盒法测定小鼠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肺组织块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组织结构改变。结果:所有冷暴露处理组小鼠的体重均显著低于所有非冷暴露组(P<0.05),对照组及单纯染毒组小鼠体重均在实验开始14 d后明显升高(P<0.05),单纯冷暴露组与纳米炭黑颗粒染毒复合冷暴露组小鼠体重均在14 d后趋于稳定。HE检测结果表明,单纯纳米炭黑颗粒染毒组及染毒复合冷暴露组小鼠肺泡腔内均有黑色颗粒沉积,高剂量染毒复合冷暴露组可见肺泡结构破环,排列凌乱,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SOD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染毒组及高剂量染毒复合冷暴露组GSH-Px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染毒组、低剂量染毒与高剂量染毒复合冷暴露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两因素方差分析提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SOD活力及GSH-Px活力显著降低(P<0.05);随着温度的降低,肺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4℃间歇性冷暴露与纳米颗粒物暴露对肺组织SOD、GSH-Px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均无交互作用。结论:纳米炭黑颗粒复合寒冷暴露可导致小鼠肺部炎症反应加重,氧化应激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68.
研究黄芩素-7-甲醚对高原缺氧小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用50只小鼠进行常压耐缺氧实验,测定黄芩素-7-甲醚的有效剂量。然后将8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芦丁组和黄芩素-7-甲醚组,连续灌胃给药5天,最后一个给药60 min后,置于模拟海拔8000 m氧舱内停留12 h,检测脑组织中含水量、过氧化氢(H2O2)、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抗氧化酶以及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低压低氧能够诱导小鼠脑含水量、脑组织中H_2O_2、NO和MDA含量以及LDH活性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显著减低,Nrf2和HO-1蛋白表达增强。经黄芩素-7-甲醚预处理后能够显著降低高原缺氧小鼠脑组织中H_2O_2、MDA和NO含量以及LDH活性,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同时进一步增加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黄芩素-7-甲醚能够缓解高原缺氧导致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激活Nrf2/ARE/HO-1信号途径,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9.
武文杰 《动物学报》1997,43(1):103-104
对宿主来源的寄生原虫直接克隆,为调查自然界寄生原虫克隆的流行病学、生态学、遗传学及其宿主的关系等研究提供更准确的实验材料。为此我们对来源于宿主肠道的熊蜂短膜虫(Crithidiabombi)进行了直接克隆的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0.
武文杰 《生命科学》1997,9(3):108-110
对于寄生物致病性进化方向问题的研究,是近些年才开始重视的。目前主要还停留在利用数学模型对寄生物在多重感染情况下致病性进化方向的研究,实验的研究还不多见。从理论研究以及不多的实验来看,寄生物的致病性并不只向对宿主无害的方向进化。但是要了解多重感染情况下,寄生物致病性的进化方向;则需要对特定寄生物及其宿主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阐明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它们的流行病学,以及特定的寄生物和宿主关系共同进化所取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