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0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报道了中国兰科新记录种——革叶石豆兰,它的主要特征是:无假鳞茎;叶小,出自根状茎的节上;总状花序短缩呈球形,具8-15朵密生的小花;花淡黄绿色,花瓣极小,唇瓣肉质,舌状。凭证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812.
花生四烯酸是人体的必需脂肪酸,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 Δ5脱饱和酶是花生四烯酸生物合成途径中催化二高-γ-亚麻酸脱饱和为花生四烯酸的酶。本研究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Δ5脱饱和酶在不同花生四烯酸产量的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菌株M10,M6和M23中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在高产花生四烯酸菌株M6培养过程中的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发现Δ5脱饱和酶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与花生四烯酸的产生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表明Δ5脱饱和酶是高山被孢霉中花生四烯酸合成途径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13.
太子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江苏地道药材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特征、主要分布区和主产区、生态特性、种子萌发特性、生长发育特性等,为进行太子参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14.
采用微波等离子(N^ ,15w,3min)溅射高山被孢霉T105,筛选到高产菌R254,该菌最高生物量29.3g/L,油脂11.5g/L,花生四烯酸4.20g/L,花生四烯酸产量是原出发菌株1.35倍。通过对突变株R245的代谢情况、继代稳定性以及脂肪酸组成分析,认为微波等离子溅射诱变育种是获得花生四烯酸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并采用补糖工艺可进一步提高其产量,花生四烯酸产量为7.43g/L,是未补糖时花生四烯酸产量的1.76倍,且为出发菌株花生四烯酸最高产量的2.40倍。  相似文献   
815.
多菌蚊属研究及新种记述(双翅目,菌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中国多菌蚊属6新种及中国1新纪录种,简单介绍了该属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地理分布,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林学院昆虫标本室。本属为中国新纪录属。  相似文献   
816.
在高血压患者中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多态性、等位基因分离及与细胞因子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内切酶消化进行AGT基因型分析。用双抗体夹心ELISA酶联法测定细胞因子(IL-1、IL-6、TNF)。分析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的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235位氨基酸残基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细胞因子对AGT基因M235T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血压组中AGT 235为TT型38例(55.88%),TM型24例(35.29%),MM型6例(8.82%),其T型和M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3.53%和26.47%。对照组中开型28例(47.46%),TM型25例(42.37%),MM型6例(10.17%),T型和MM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8.65%和31.35%。在AGT 235T等位基因型组中,高血压病组IL-1、IL-6、TN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在AGT 235M等位基因型组中,TNF浓度高于对照组。无论大于60岁或小于60岁的高血压病与相应年龄对照组比较,IL-1、IL-6、TNF浓度均显著升高。而在高血压病或对照组内,大于60岁组与小于60岁组之间比较,IL-1、IL-6、TNF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IL-1、IL-6、TNF升高与疾病有关而与年龄无关。研究结论:高血压病AGT 235TT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AGT 235TT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增高可能与高血压发生和发展有关。在AGT 235T型等位基因频率增高的人群中,细胞因子IL-1、IL-6、TNF增高可能促进高血压发病。细胞因子对高血压病患者AGT 235TT型转录及表达可能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17.
基因表达分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兴起,基因表达研究的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主要有:差减杂交、差异显示、表达序列标签、基因表达的序列分析、微阵列杂交等。简要评述这五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等。  相似文献   
818.
大戟科4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3种胞外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大戟科乌柏(Sapium sebiferum Roxb.)、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 Level)、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m Airy Shaw)4种药用植物新鲜叶和茎叶内生真菌的纤维素酶、漆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并比较它们的差异。结果表明:茎内的真菌漆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普遍比叶内真菌高;重阳木内生真菌的漆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比乌柏、大戟和泽漆的内生真菌高。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内生真菌的胞外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推测其机理可能与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宿主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因素有关。从乌柏和重阳木茎内皮中筛选到的漆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的2个菌株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19.
81例败血症患者致病菌及其耐药特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近年来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及其耐药特性。方法:对1997年1月~1999年12月在我院诊断败血症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分组分析。结果:3年间诊断败血症患者共81例,共培养获得病原菌86株,其中院外组有62株,院内组24株,在院外组中,G^-菌37株(59.7%),G^ 菌20株(32.3%),真菌5株(8.1%),院内组G^-菌17株(70.8%),G^ 菌2株(8.1%),真菌5株(20.8%),在院外组中,前4位致病菌依次为沙门菌属、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珠菌,院内组中前4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白色念珠菌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有多种抗生素对院外组中的G^-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院内组致病菌均呈多重耐药特性。结论:G^-菌为败血症主要致病菌,院内获得性败血症致病菌呈多重耐药特性,了解本科室常见致病菌谱及其耐药特性对败血症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0.
研究了体积溶氧系数(K1a)对被孢霉产生四烯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摇瓶水平放大培养中,K1a、被孢霉生长、花生四烯酸(AA)产量均降低。利用0.3%Tween20作为氧载体提高各级的K1a,可以较大幅度提高AA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