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4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有机相酶催化中溶剂工程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有机溶剂和水对有机相酶催化性质的影响,并评述了这一领域的应用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将溶剂对酶催化行为的影响定量化;改善酶与有机溶剂的不相容性;研究更多的酶以及多酶体系的催化性质;以底物活度进行动力学研究 。  相似文献   
992.
993.
高效能源植物绿玉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揭示绿玉树种质间的差异,应用ISSR标记对国内12份绿玉树品系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份绿玉树品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3~0.98之间,且明显分为2个类群,而第二类群又可分为5个亚类群;我国绿玉树种质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本研究为对绿玉树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测定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探讨其与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5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消化道恶性肿瘤组)与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消化道肿瘤患者CD4+CD25+Foxp3+Treg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疾病进展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升高.结论:CD4+CD25+Foxp3+Treg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比例升高,提示其可能是癌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削弱的机制之一,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构建CD147-shRNA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对胃癌细胞SGC7901内源性CD147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靶向CD147的siRNA表达载体pSilencer-CD147siRNA,稳定转染至SGC7901细胞中,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细胞中CD147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pSilencer-siRNA1,pSilencer-siRNA2和pSilencer-negative,转染后SGC7901中CD147表达水平显著降,而以pSilencer-siRNA2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结论:构建pSilencer-CD147siRNA成功,并筛选出基因抑制效果抑制最佳的pSilencer-siRNA2,为进一步实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不同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偏好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不同种类和品系的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对灰白蚕蛾Ocinnara varians选择性和灰白蚕蛾对其适合性的差异,筛选防治灰白蚕蛾的有效蜂种和品系,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种赤眼蜂中,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舟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closterae、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euproctidis和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5种赤眼蜂较其它3种赤眼蜂更偏好寄生灰白蚕蛾的卵,每雌蜂在灰白蚕蛾卵上的接触次数、寄生卵数都相对较多,且羽化率也都较高.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对灰白蚕蛾卵的接触次数最多,为6.60次/雌,但寄生卵数却很少,为4.55粒/雌,羽化率也很低,为27.86%.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灰白蚕蛾的卵比较多,为14.35粒/雌,但对灰白蚕蛾卵的接触次数很少,仅1.20次/雌,羽化率也很低,为24.17%.卷蛾分索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接触次数和寄生卵数最少的,分别为0.60次/雌和2.20粒/雌,且被寄生卵全部不能发育成功.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是最适合寄生灰白蚕蛾卵的赤眼蜂种,可作为其生物防治的潜在寄生蜂.  相似文献   
997.
为探明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在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和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寄主定向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这两种赤眼蜂对五种不同处理芥兰和菜心挥发物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来自芥兰的完整植株、机械损伤植株、虫害损伤植株、虫菜复合体植株以及菜卵复合体植株的挥发物对卷蛾分索赤眼蜂有显著的吸引用,进入这些处理区的赤眼蜂数量分别占总试验蜂数的70.37%、75.0%、67.74%、68.42%和67.65%,显著高于对照;而其选择上述五种处理的菜心的数量分别占总试验蜂数的70.37%、72.73%、73.91%、70.37%和71.43%,显著高于对照,表明来自菜心各处理的挥发物对卷蛾分索赤眼蜂也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来自芥兰完整植株、机械损伤植株、虫害损伤植株、虫菜复合体植株及相应处理菜心的挥发物对拟澳洲赤眼蜂无显著吸引作用,进入芥兰和菜心处理区的赤眼蜂数量分别占总试验蜂数的62.5%、50.O%、50.0%、54.55%和60.O%、50.O%、54.84%、54.55%,与对照相比均差异不显著;而其选择芥兰和菜心的菜卵复合体植株的数量分别为72.97%和76.47%,均显著高于对照,表明带小菜蛾卵块的芥兰和菜心植株对拟澳洲赤眼蜂有显著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根据已报道的小麦Pin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二角山羊草(Aegilops bicornis,SS)的基因组DNA进行Pinb基因扩增、克隆、序列分析,发现了1个新型Pinb等位基因,基因长360bp,编码119个氨基酸残基,对应于麦类作物PinB成熟蛋白结构区域,具有其特有的WPTKWWK色氨酸结构域和10个半胱氨酸所形成的5个二硫键结构。与软粒小麦cv.Capitole的Pinb-D1a相比较,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1%和91.6%。RT-PCR证实了Pinb基因在籽粒胚乳中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二角山羊草中包含着与小麦差异较大的籽粒硬度控制基因,为栽培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999.
西藏半野生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DS-PAGE分析了50份西藏半野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tibetanum Shao)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等位基因组成。结果表明,43份材料的HMW-GS组成是同质的,7份材料为异质。供试材料共有7种HMW GS组合,以Null、7 8、2 12为主要类型,占所分析材料的68.4%。在Glu-1位点共检测到10种等位基因,Glu- A1位点2种,Glu~B1位点4种,Glu~D1位点4种。Null(96%)、7 8(80.4%)和2 12(94.9%)分别是Glu-A1、 Glu-B1和Glu~D1位点上主要的等位基因。在Glu-B1位点还新发现2个亚基,暂时分别命名为8*和7**。说明西藏半野生小麦中存在着较广泛的HMW-GS等位基因变异,是小麦品质育种潜在的可利用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组成玉米异染色质钮的180-bp重复序列和TR-1元件以及45S rDNA对玉米自交系F107、GB57、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及其远缘杂交后代的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确定了3种重复序列在亲本染色体上的分布;同时对远缘杂交后代进行了细胞学鉴定,通过荧光信号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证实远缘杂交后代中异源种质的染色体来源;讨论了异染色质钮重复序列对玉米和其野生种杂交后代外源染色体整合和染色体行为等方面研究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